大公网

大公报电子版

中医传承人罗衍鲁: 坚守发心护佑患者健康 传承岐黄弘扬中医文化

2025-11-21 14:16:15 来源:大公网河南
字号
放大
标准
分享

  【大公网河南讯】(记者 高攀)在中医的浩瀚长河中,总有一些人以坚定的信念和卓越的智慧,传承着岐黄之术,为人类健康贡献着力量。罗氏中医外科第八代传承人罗衍鲁 ,就是这样一位杰出的代表。他凭借深厚的家学渊源、精湛的医术和不懈的创新精神,在中医领域绽放出耀眼的光芒。

  11月18日上午,记者在河南中医大学第三附属医院门诊室见到罗衍鲁。“但愿世间无疾苦,宁可架上药生尘”,罗衍鲁掷地有声地说道,“这是我从事中医的发心,也是从医三十多年来一直坚守的信念。”

  此时的郑州,正值初冬,寒意十足,室外早已寒气逼人,而门诊室内却暖意洋洋。作为河南中医药大学“中医药特殊技能专家”,罗衍鲁忙而不乱,望、闻、问、切,耐心为每位患者看诊。而门诊外,慕名找罗衍鲁看诊的患者早已排起了长队。

  为人和气、患者至上,罗衍鲁是患者心目中的“好医生”。罗衍鲁不仅是罗氏中医外科第八代传承人,也是“罗氏中医”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人和河南罗氏中医学术流派传承人,因其罗氏中医三合疗法(祖传膏药+内服方药+推拿手法)在治疗乳腺疾病上疗效显著,使其赢得无数基层患者的信任。

  始于家学熏陶   踏上中医之路

  罗衍鲁出身于河南濮阳范县的中医世家,家里长辈都是中医传承者,祖父罗家荣是罗氏中医外科第六代传人,父亲罗永诗(罗海民)是第七代传人,祖辈几代从医的家庭风范如春雨般滋润着他的成长。在家庭的影响和熏陶中,罗衍鲁七岁跟着祖父、父亲学习炮制中药,15岁开始学习和传承中医把脉问诊,成为父亲的得力助手。

  不过,小时候的他特别活泼好动,是个让长辈们头疼的“小顽童”,没少因为调皮捣蛋被父亲和爷爷教训。但也正是在这些严厉的教导中,罗衍鲁开始慢慢明白中医的道理。祖父经常教导他说,学中医的人一定要心存善念,有一颗大善心,还要把医术练得炉火纯青,只有这样,才能真正帮患者解除病痛。这些话就像种子一样,在他心里种下了善良和医学的根苗。

  从上学的时候起,罗衍鲁就开始用学到的中医知识,给同学们做保健。“心不近佛不可为医,技不近仙不可为医”,这是长辈对他的要求,也成了他一生努力的方向。随着对中医的学习越来越深入,他发现中医可不只是一门医术,它背后还有博大精深的中医文化和国学文化。这种震撼让他彻底沉浸其中,从此下定决心,要踏踏实实地钻研中医。这一学,就是三十多年。

  在国家提倡中医西结合的大环境下,2000年9月,罗衍鲁考入原河南医科大学中西医结合专业学习。2013~2018年,他又考入新乡医学院临床医学专业进修学习。为了更好地传承、发展中医,罗衍鲁于2019年拜全国名老中医王立忠教授为师跟诊学习,后又拜师李中玉教授。“将罗氏中医外科发扬光大,更好地造福天下苍生, 是我今生奋斗的目标。”罗衍鲁说。

  仁心坚守发心  护佑一方健康

  从原河南医科大学毕业后,罗衍鲁回到家乡濮阳市范县,在杨集乡杨庄罗海民卫生室开始行医。

  从2006年2月开始,罗衍鲁的范县杨集乡杨庄罗海民卫生室,日均门诊量超过了100人次,受到乡亲们的认可和信赖。从2012年10月开始,在濮阳开办罗衍鲁中西医门诊,带领十几名医护人员辛苦工作,每日门诊量还是超过100人次,有的时候每日出诊十六七个小时,门诊量多达300余人次,赢得了广大患者的称赞。

  “‘学中医别想着挣钱,想挣钱就不要学中医,中医是治病救人的’”,这是爷爷经常教导我的一句话,也让我明白‘但愿世间无疾苦,宁可架上药生尘’,这句话的深刻含义。”谈及中医的文化,罗衍鲁意味深长地道出了这句岐黄真谛。

  从医三十多年来,罗衍鲁也是这样做的。因为收入低,曾一度想放弃,但看到患者疾病得到治疗,手捧着一幅幅饱含感激的锦旗,发心和使命让他一直坚守着中医这份神圣的职责。

  2021年3月19日,河南中医药大学与罗衍鲁签约,聘请他为“中医药特殊技能专家”。罗衍鲁成为河南中医药大学首批6名“中医药特殊技能专家”之一,并在该校第一附属医院龙子湖院区坐诊。2022年12月26日起,罗衍鲁正式入职河南中医药大学第三附属医院,成为该院的一名中医坐诊专家。

  但对于罗衍鲁来说,从乡村医生到省级三甲医院的坐诊专家,并不是身份的转换,只是治病救人地点的改变。尽管慕名而来的患者更多,但罗衍鲁一直坚持把预防疾病作为自己的首要技艺,只为减少患者生病,能守护更多健康。

  “中医最大的优势还在治疗未病上,‘未病先防、已病防变,愈后防复发’,这也是我经常给患者说的,有病一定要早治疗,治疗好了,要保持良好的生活习惯,不要熬夜,不能穿的太单薄,防止外邪入侵,减缓快节奏的生活,合理的膳食,保持愉悦心情,也是预防疾病的良方。”罗衍鲁平静地说,“我宁愿自己没病号,也不愿大家有疾病痛苦。”

  传承中医薪火  倡中医走出去

  罗衍鲁在从医三十多年中,一直在中医传承和治疗的道路上深耕技艺,以中医特色疗法为患者祛除病痛。在这三十多年里,他亲身体会到“实践出真知”这句话的含金量。在罗衍鲁看来,中医是一门特别强调传承的学问,可不是光靠死记硬背书本知识、方歌,或者掌握几个偏方、单味药物就能学会的。中医讲究整体观念,有独特的中医思维。学中医,一方面要以理论知识为指导,深入研究中医经典著作,领会其中的精髓;另一方面,得通过大量实践来验证理论,在临床实践中不断积累经验,提高自己的医术。理论和实践就像人的两条腿,只有相互配合,才能在中医这条道路上稳稳当当地走下去。

  因此,罗衍鲁在专研和提升自己技艺的同时,也兼任河南省中医药大学的“中医药特殊技能专家”,不仅在教学过程中,将自己的临床经验传授给学生,更是用心培养学生对中医外科和妇产科的兴趣。

  “党和国家一直在号召中医要结合现代技术与医疗需求进行守正创新,这不仅是未来中医的发展方向,更是国家、人民和患者的殷切期望。”罗衍鲁表示,“中医要想在现代社会继续发展,就需要守正创新。”

  在信息化和国际化的社会。中医也需要踏上时代的列车。通过网络平台让更多人有机会学习和了解这门传统医学。让中医知识得到广泛的传播,中医从业者,还需要肩负起传播中医文化的重任,要以专业的身份,向世界展示中医的神奇疗效和深厚文化底蕴,为全世界的患者提供新的治疗选择,成为中华文化输出的一张亮丽名片。

  “中医的魂和精髓离不开中国土壤的滋养,所以要想真正学习到中医的文化精髓,还是要来中国。作为中医的一个代表,我认为,我们不仅要传承发扬好中医药文化,也要以身作则,通过走出去,让更多的人了解和认识中医,让中医药文化影响更多人,也让中医文化在新时代焕发出新的活力。”罗衍鲁表示。

责任编辑:hena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