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公网

大公报电子版
首页 > 专题 > 改革开放40年 > 正文

改革开放40年|国桥董事长杨自然:期望有更多举措扶持中小企业

2018-09-19 03:16:49大公报 作者:李昌鸿
字号
放大
标准
分享

图:杨自然表示,中小企业更易受到贸易战衝击。图为杨自然展示公司研发的环保口罩/大公报记者李昌鸿摄

珠三角港企多数是中小企业,改革开放四十年来为内地经济发展作出了突出贡献,但是随着内地人工、原材料和租金等成本的不断上涨,港企面临众多挑战,一方面要应对转型升级,另一方面又要面对中美贸易战的冲击。在深圳和南昌从事无纺布研发、生产的国桥实业(集团)有限公司董事长杨自然慨叹,现在经营中小企业十分不易,面临种种经营压力和融资困境,他期望国家和当地政府能够更多地支持中小企业发展。
 
初见杨自然,他头发些许发白,但精气神十足。他表示,尽管内地民营中小企业为国家贡献了50%以上的税收,60%以上的国内生产总值(GDP)和80%上的就业,但许多中小企跟他的公司一样,经历并正面临着诸多阵痛和煎熬,包括融资难、创新压力大、税务等各种压力。
 
内地借贷成本较港高近倍
 
他坦言,因中小企缺乏实力和规模,在竞争中处於劣势。近两年香港政府开始关心中小企和支持工业创新发展,这也得益於香港工业总会、香港中华总商会等四大商会的推动。现在社会竞争激烈,中小型企业生存困难,如果政府不关心,会导致大量中小企业关门歇业。有很多像他这样50-65岁的年龄港商,已有九成关门。
 
他表示,目前珠三角有七八成香港中小企做不下去,主要是因为他们转型困难和创新能力不足。珠三角的港资中小企需要港府扶持,也需要深圳和其他城市扶持,帮助其转型。他认为,过去十年,中国香港,韩国、日本和中国台湾在内地的工厂退出舞台,传统企业要麽是发展很大,要麽就是退出,能留下来的少之又少,可以预见的是,未来十年,很多中小企陷入倒闭,也有一些企业成为内地的品牌企业,但是毕竟是少数。
 
在谈到融资难时,他有深切的体会,显得一脸的无奈,“我公司融资主要在香港,因为手续方便、利率低,但香港融资的问题是钱汇进来容易汇出去麻烦。我们也想在内地融资,可是手续很麻烦,需要提供一系列的证明文件,且贷款办理周期长,如近期我们在内地银行贷款1000万人民币,利率约9%,而香港仅5%左右,内地融资成本之高可见一斑。
 
他判断,如果政府不能好好扶持中小企,相信很多的产业链就会断掉,一个国家不能缺乏有活力和生机的中小企。只有中小企发展得好,他们才能长成参天大树,才能使经济和社会发展欣欣向荣。因此,他希望国家能出台一些接地气的支持和扶持政策。
 
许多老的问题和困难已让中小企棘手,而中美贸易战的爆发更令许多出口的港企雪上加霜。杨自然透露,公司无纺布大部分出口欧美等海外市场,此次贸易战美国一些进口商考虑成本大增,将可能会寻找替代产品,从而会影响和冲击他们的出口订单。对於三、四季度的出口,他显得有些悲观,因为珠三角大部分港资中小企出口美国,客户同样也不敢随便下订单。
 
拟拓“一带一路”应对贸战
 
贸易战已打压了人民币汇率走势,人民币汇率大幅波动导致公司损失很大。为了应对贸易战,他表示,公司准备加大对“一带一路”国家市场的开发,想办法逐步化解美国市场萎缩的风险。
 
他还担忧,中美贸易战也波及股市,许多股票跌至历史低点,一些购买了金融产品的中小企损失巨大。而目前内地中小企融资难,随着订单持续减少和资金供应下降,他预计未来有可能酝酿新的金融海啸。

 
国桥发展历程
 
联合高校研发提升竞争力
 

 
图:国桥深圳工厂转型和自动化设备升级总投资超800万元人民币,江西两个工厂自动化投入3000万元人民币
 
尽管经营面临许多挑战,但杨自然并没有屈服,而是通过联合一些大学和香港生产力促进局等进行技术创新,以增强自身本领和竞争实力。
 
常言道,做管理的人都拥有一双善於发现的眼睛,杨自然发现,海内外市场在不断地转型升级,客户对产品品质和功能的要求也在提升,因此,研发和创新就显得尤为重要。在深圳,他们与香港理工大学、华南理工大学及香港生产力促进局等高等院校和研发机构合作;在南昌,与江西师范大学、南昌航空航天学院和江西大宇学院等合作,研发出的高温过滤材料,适用於所有的气体和液体高温过滤。
 
此外,随着社会对环保的重视,高附加值的医用环保口罩、床单、手术衣和隔离衣受到市场青睐,於是,杨自然和香港生产力促进局等科研机构合作,研发出可降解的环保用品。他预计,这些环保医疗用品需求会越来越大。
 
谈到未来,杨自然坚信,只要横下心来搞研发和合作创新,既可以提高产品附加值,又可不断将产品进行升级换代,提高竞争的门槛,满足客户多样化的高品质需求,这样公司的发展才会更稳健。
 
内销潜力大惟拓品牌知易行难
 
谈到拓展内销时,杨自然表示,2003年他们开始创立自己的品牌,但总的来说,打造自主品牌是一个漫长的过程,截至目前都未见成效。
 
尽管内地13亿人口的市场潜力巨大,但现在内地销售通道已经改变,以前中小企业是将产品卖给贸易和批发公司,现在是通过淘宝、京东等电商平台售卖,由於竞争激烈,尽管销售可以增加三至五倍,但他觉得利润差别不大。在电商市场中竞争,没有自己品牌,没有一个非常有影响力的品牌是很难生存下去的。他表示:“公司高层一直在沟通商量,未来十年商业模式将会发生飞跃式的变化,公司想要持续地发展,其中最重要的就是品牌效应,因此要不断的创新转型将弱项转化为强项。”
 
他认为,香港政府需要更多帮助港企在内地拓展市场和推广品牌,给香港中小型企业更多的扶持。否则很难在13亿人口大市场中突显出来,未来必将淘汰一些销售能力不强、创新不足和转型不成功的企业。未来十年,如果港企没有很好地把握网络销售和大力拓展“一带一路”市场,他相信香港中小企业能够存活下来的一定是少之又少。
 
盘活南昌濒危国企
 
谈起江西工厂发展时,杨自然透露,上世纪九十年代他在江西投资建厂的效益不错,因此,2003年江西在港招商时,特邀他们赴南昌高新区接手一生产无纺布的国有企业,该企业有员工逾千人,但因经营不善,五年没有新的投资,负债2.3亿元(人民币,下同),面临倒闭。
 
据该企业副董事长甘冬生介绍,国桥接手该企业后租赁经营,投资约1000万港元,成立江西国桥,用国桥租厂租金来安置员工。国桥先拿出500万港元做流动资金,另外500万进口德国设备来启动公司发展。
 
杨自然对该企业进行改革,打破几十年来一贯的平均工资制度,按照民营企业的管理制度,拉开收入分配,提高工作和运营效率。2003年,仅用四个月企业扭亏为盈,2004年产生利润。
 
接手至今十五周年,工厂已有六条长纤无纺布生产线,多条后加工生产线,员工由当时一千多人降至百余人。现在,他们每年向当地政府缴税约500万,得到南昌市政府认可并被评为纳税信用等级企业。并连续九年获评江西高新企业,被江西省政府授予多项优秀企业称号。
 
为了更好地推动南昌工厂发展,杨自然十五年来未拿江西国桥一分一毫股东分红,公司所得经营利润再投入到公司的经营发展之中,他用最直接的态度给予江西国桥最大的支持。
 
感恩改革开放犹如鱼入大海
 
 
图:杨自然指,满足客户多样化的高品质需求,这样公司的发展才会更稳健/网路图片
 
“内地改革开放给我带来非常好的发展机遇,我就像一条鱼从香港小鱼缸游到了内地的大海,因此我十分感恩改革开放给我带来的机遇。”杨自然由衷地感叹道。
 
讲起到内地创业故事时,他向记者娓娓道来,早於1985年在香港开设公司,因内地改革开放带来巨大机遇,1988年赴上海做无纺布业务和服装的辅料贸易,并将业务拓展至湖北、河北和四川等地,在湖北开设了第一家无纺布工厂,但是运作得并不成功。此后,他转至江西靖安重新开无纺布工厂,业务发展不错,惟好景不常,他的好搭档调走,因感觉找不到一个可信任的合作夥伴,於是便将工厂搬到深圳。
 
到深圳后发现,不但离香港近,更重要的是发展机会多,人才易招,也就是在深圳,他迎来了黄金发展十年,真正挖到了人生的第一桶金。1994年,深圳观澜工厂开业,面积为4000平方米,聘请60名员工,刚开始只是从事无纺布的后加工,但他看到发展的商机便延伸无纺布生产设备的产业链,并於1998年正式投产。1994至2005年十年间,工厂海外订单如雪片般飞来,应接不暇。
 
“2000至2005年我公司到了最辉煌时期,在金融危机前的2007年,深圳和江西工厂总销售收入达到近2亿元(人民币,下同),成为内地最大的无纺布生产商之一,产销量也跃居全国前列,内销外销各占半壁江山。”他自豪地说。
 
在黄金十年期间,他并没有满足於现状,更多的是注意如何使工厂实现更好的发展,以面对危机四伏的市场环境。他注意到,2003年之后,无纺布厂遍地开花,供大於求,竞争压力增大,投资回报率低。再加上深圳成本太高,之前一直做的材料工厂力不从心。於是,杨自然加大深圳工厂的转型和自动化设备升级,总投资超800万元。
 
除了自动化设备升级,他反覆思索其他出路。他在江西南昌和进贤两地设厂,以降低人工和土地等成本。在南昌工厂投入六千多万元,在进贤工厂购地逾百亩,投入超五千万,设有三条生产线,生产医疗用品。其中,仅江西两个工厂的自动化就投入三千万元。

相关内容

点击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