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公网

大公报电子版
首页 > 专题 > 神州大地 > 正文

牢记习总书记嘱托 兰考张莊致富摘“穷帽”

2018-06-20 09:45:49 作者:李婧涵、王凤思、吴修敏、叶鸣簧
字号
放大
标准
分享
图:“2018范长江行动中原行”香港传媒学子一行到访张庄村并与村干部和村民交流/大公报实习记者张瑞洋摄
 
河南兰考的东坝头乡张庄村,是当年焦裕禄找到防风治沙良策的地方。四年前,习近平总书记的探望和鼓励,令这个国家级贫困村发生翻天覆地的变化。6月15日,“2018范长江行动中原行”香港传媒学子一行来到张庄村,见到如今的村庄面貌已焕然一新,不仅成功摘掉了贫困村的“帽子”,也找到了致富的好路子。四年来,张庄村人秉承焦裕禄的精神,在创新发展的道路上不断开拓新路径,大力发展乡村旅游,生活一天比一天红火。
 
张庄村坐落于黄河九曲十八弯的最后一道弯,是兰考最大的风沙口,数百年来,风沙吹过,黄河淹过。它50多年前因为焦裕禄走进人们的视野,但直到2014年,全村2960多人,仍有754人没有脱贫。
 
2014年3月17日,习近平总书记的探望和鼓励,成了张庄村脱贫致富的转折点。时任张庄村村委主任翟茂胜对这个日子终身难忘。至今忆述当日点滴,他兴奋的心情仍旧不减。
 
“总书记很关心兰考经济发展”
 
翟茂胜回忆,习近平总书记与村干部一起步行十几分钟,向乡亲们问好,还到村里的贫困户家访。在与干部群众座谈时,总书记叮嘱当地干部要切实关心农村每个家庭特别是贫困家庭,因地制宜发展产业,促进农民增收致富。
 
面对总书记的殷切期待,张庄村人备受鼓舞,向总书记承诺“三年脱贫,五年奔小康”。时隔四年,总书记的嘱讬令张庄村发生了天翻地覆的变化。
 
进入张庄村,平坦整洁的乡村街道映入眼帘,白墙青瓦的二层、三层小楼林立左右。古朴雅致的民宿书院、非遗作品汇聚的桐花书馆……村庄面貌焕然一新,让人不敢相信,这里几年前还是个国家级贫困村。
 
80岁的张庄村村民雷中江,是焦裕禄精神的见证者,也是焦裕禄干部学校的“特聘教师”。习近平总书记访问兰考时,曾与他进行亲切交谈。
 
雷中江回忆道,“总书记很关心兰考的经济发展,也很关注焦裕禄精神的传承,对于村民反映的关于党建工作的各项意见也进行了充分的解释说明。”
 
拓展红色旅游支持村民创业
 
为何张庄村短时间内变化如此显着?雷中江表示,这得益于政府的支持和村民的创新发展。“村干部眼界开阔了,发展路子也更宽了”。脱贫之后,张庄村通过整合资源,找到发展“乡村旅游”和“红色旅游”的好路子。焦林纪念园、兰考四面红旗纪念馆、焦裕禄精神体验教育基地等吸引了大批学习团体,民宿饭店亦是游客不断,带动了周边经济发展。
 
此外,为了让村民脱贫致富,张庄村积极发展养殖业之外,还主动引进优秀企业带动就业。此前新三板企业奥吉特生物科技股份有限公司在此建厂,村中360多人在家门口实现了就业。
 
张庄村还开展了留守妇女足不出户创业计划。在张庄村布鞋研发中心,有专门老师传授布鞋制作手艺。留守在家中的妇女可以利用近八个月的农闲时间做布鞋,除了集中学习制作,还可将材料带回家制作,既可照顾家中老小,又能赚钱。
 
村民介绍,她们制作的纯手工千层布鞋一双能卖出280元,村民收取240元后,剩余的40元分为两部分,一份捐赠予张庄村“爱心美德公益超市”帮助无就业能力的贫困家庭;另一份20元则用于中心的研发、管理和宣传。村民告诉记者,制作布鞋一天至少可以挣近100元,一年下来就有上万元的收入。
 
责任编辑:

相关内容

点击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