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公网

大公报电子版
首页 > 专题 > 神州大地 > 正文

京雄城际全线开通 机器人焊接梁场 压路机无人碾压 隔音隧道降噪

2020-12-28 09:44:31大公网 作者:张帅
字号
放大
标准
分享

12月27日,京雄城际铁路实现全线贯通;铁路摄影爱好者杨宝森提供

12月27日,连接北京市、大兴机场和雄安新区的京雄城际铁路全线开通运营,京津冀区域铁路网布局进一步完善,雄安新区与北京、天津形成半小时交通圈。作为雄安新区首个重大交通项目,智能化是京雄城际铁路建设的一大亮点,机器人焊接梁场等70余项智能设计彰显中国智慧,并实现了350公里高速铁路全封闭声屏障以及首座下沉式高铁牵引变电所等多个“首次突破”。

京雄城际铁路自北京西站引出,向南途经北京大兴区、河北省廊坊市、霸州市至雄安新区,线路全长91公里,最高设计时速350公里,北京西站至雄安新区间最快旅行时间50分钟,大兴机场至雄安新区间最快19分钟可达,加快促进雄安新区与北京、天津形成半小时交通圈。

按照规划,京雄城际铁路还将继续延伸:到河南商丘接入商合杭高铁、与京港台高铁交会、向西至山西忻州等均在规划、建设中。

列车进入雄安站;铁路摄影记者杨宝森提供

智能施工技术打造精品工程

京雄城际铁路在“智能”方面格外抢眼。大公报从中国国家铁路集团有限公司获悉,京雄城际铁路首次采用全线、全专业、全设计阶段的BIM(建筑信息模型)应用,在有效提升铁路勘察设计手段和水平的同时,为京雄城际全线数字化和智能化打下基础。依托BIM技术,京雄城际铁路项目实现了智能梁场、智能化装配式建筑设计、钢筋自动化加工、智能板厂、路基智能压实、接触网智能预配、智能建造等一系列成果。

在建设中,智能梁场采用焊接机器人、自动化钢筋运输平车、手机APP智能喷淋等设备,工作效率提高25%。智能板厂则设置“生产控制中心”,可全过程控制轨道板生产,采集张拉、浇筑、蒸养、放张、水养、验收等全过程工序信息,实现模板清理、喷涂脱模机、预埋套筒安装等作业流程全自动,所需人员由50余人大幅缩减至15人以内。

而综合BIM、北斗定位、自动化控制、图像识别、物联网等理论和技术,京雄城际铁路实现压路机无人碾压,能够对不合格区域进行自动补压。线路上的牵引变电所亦配置自动巡检机器人,实现室内外无人值守。

 

列车进入雄安站;铁路摄影记者杨宝森提供


多项“首次”突破填补空白

大公报还获悉,高铁装配式桥梁工艺精度要求高,上百吨重的混凝土墩身预制,钢筋定位误差控制在2毫米以内,要如穿针引线一样分毫不差。在京雄城际铁路建设中,科研团队自主研发了12套工装设备,保证了精准对位,其中的装配式一体化桥梁建造技术是铁路桥梁建造方式的重大变革,其填补了中国桥梁装配式施工领域的空白。

实现“首次”突破的,还有隔音隧道和地下牵引变电所。京雄城际在固霸特大桥穿越北落店村847米长的路段采取了全封闭声屏障措施,这是世界首个时速350公里高速铁路桥梁全封闭声屏障设施,外围采用金属隔音板单元,可最大程度降低噪声,有效解决了列车高速运行对沿线集中居民区带来的影响。

在京雄城际雄安站南侧,一座深藏于地下的牵引变电所,担负着向京雄城际铁路接触网供电任务。雄安新区整体的规划设计要求,铁路建设要与城市景观融为一体。今次雄安牵引变电所采用地下室内布置,成为中国首座下沉式高铁牵引变电所。

京雄城际铁路雄安站;铁路摄影记者杨宝森提供

配表:数看京雄新科技

误差2毫米以内:京雄城际上百吨重的混凝土墩身预制,钢筋定位误差控制在2毫米以内

效率提高25%:京雄城际智能梁场采用焊接机器人、自动化钢筋运输平车、手机APP智能喷淋等设备,工作效率提高25%

15米宽“光廊”:雄安站车场之间设计15米宽“光廊”,有效改善地面候车厅采光通风环境

580万千瓦时:雄安站屋顶铺设4.2万平方米光伏建材,总装机容量6兆瓦,年均发电量可达到580万千瓦时

(记者张帅整理)

责任编辑:陈运欣

相关内容

点击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