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公网

大公报电子版
首页 > 专题 > 神州大地 > 正文

《夏承焘日记全编》杭州发布

2022-03-11 19:28:51大公网 作者:茅建兴
字号
放大
标准
分享
  3月11日,由浙江古籍出版社出版的国家出版基金项目《夏承焘日记全编》新书发布会在杭州举行。



李杲副部长、何显明院长、王兆鹏教授、鲍洪俊总裁、吴蓓主编和吴常云先生为新书举行揭幕仪式

  《夏承焘日记全编》是近现代著名词学家夏承焘现存日记的汇编,收录了其自1916年至1985年近70年的日记。夏承焘(1900—1986),字瞿禅,晚号瞿髯,温州人,毕生致力于词学研究和教学,是现代词学的开拓者和奠基人,被誉为“一代词宗”。他的一系列经典著作是词学史上的里程碑,20世纪优秀的文化学术成果。浙江古籍出版社曾出版《天风阁学词日记》,被著名学者施蛰存誉为“二十世纪最重要的词学文献”,是“日记文学的上乘之作”,在学界有重要影响。但《天风阁学词日记》是删节本,记事删略很多,夏承焘早年及晚年日记更是付之阙如。

  此次整理夏承焘日记,经多方搜求,其存世日记知其下落者皆收入其中。《夏承焘日记全编》与《天风阁学词日记》相比,内容由原来的140万字增加到400余万字,补充了1916年至1928年日记、1966年至1985年日记、中间原遗失的1933年等数十年日记,补足了《学词日记》所删削的内容。本书之新在于“齐”“全”二字,保留夏承焘日记原貌,反映了当时社会、个人生活、读书撰述、朋交游览以及教书育人等方方面面,为考察20世纪知识分子文化心路历程、考察学术升沉进退提供了多重思维角度的绝佳文本。内容也不再局限于“学词”,文化含量大增,极具史料价值。

  《夏承焘日记全编》是大宝藏



主编吴蓓

  幼承家学,夏承焘弟子吴战垒长女吴蓓是该书主编,她也是浙江省社会科学院研究员、原文学所、文化所所长,国家社科基金通讯评委,浙江省哲学社会科学规划学科组专家。发布会上她围绕着“这部日记从整理到出版为什么要耗费十二年” “《夏承焘日记全编》与《天风阁学词日记》相比有什么不同?”“《夏承焘日记全编》的价值和意义有哪些”这三个大家关心的问题,回顾此书出版历程,并论述其巨大的学术价值、史料价值、文献价值和文学价值。她说:“《夏承焘日记全编》是一个大大的宝藏,可供人多方寻采,取之不尽;它又像一个万花筒,不同的角度,呈现不同的色彩,不同的景观。”



夏承焘之子吴常云

  夏承焘之子吴常云作为家属代表讲话。他回忆了自己保存日记全稿的艰辛,也提到了整部日记失而复得、部分原稿得而复失的经历,对部分日记原稿迄今下落不明表达深深的遗憾。日记的出版工作陆续进行了30年,如今终于出齐,吴常云对此十分激动,对整理者和出版者的努力再三致意。最后,他希望《夏承焘全集》能够早日出齐,与读者见面。

  体现新时代浙江文化研究

  浙江省委宣传部副部长李杲出席新书发布会表示,浙江人文底蕴深厚,近代人文荟萃,人才辈出。夏先生的著作是词学史上的里程碑,是近代词学的开拓者与奠基人。夏先生出生于1900年,正是20世纪的开始之年,病逝于1986年,他走过了中国最为动荡和多灾多难的时期,也见证了新中国成立之后百废俱兴、欣欣向荣的荣光。他的日记跨度长,是夏先生一生的详实记录,具有重要文献价值。《夏承焘日记全编》就是一部体现新时代的浙江文化研究,展现窗口之美,展现中华文化的生命力、影响力、凝聚力、创造力的优秀作品,展现了过往峥嵘岁月里浙籍先贤自强不息的奋斗历程,也体现了新时代浙江出版人立足本业、锐意进取的时代风貌。



观看夏老珍贵影像

  浙江省社科院院长何显明,浙江出版联合集团总裁鲍洪俊,浙江古籍出版社社长王旭斌、四川大学讲席教授、中国词学研究会会长王兆鹏等30多位专家学者也参加了本次活动。未能前来现场的夏承焘先生弟子和专家学者通过视频或书信的方式发来祝贺。与会专家学者深情回忆了与夏承焘先生之间的交往经历,分别从词学研究、历史研究、社会文化研究等各方面,对《夏承焘日记全编》的出版意义进行高度评价,与夏承焘先生有过交往的学者还深情回忆了夏先生的生平点滴。

责任编辑:郭晓妍

相关内容

点击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