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任上海市委书记李强专程调研北外滩,为北外滩定下了打造“新时代都市发展新标杆、核心功能重要承载地、新发展理念实践区”的宏伟目标,全面拉开了新一轮开发建设的大幕。北外滩是“黄金三角”中的重要一角,是上海市中心唯一一块可成片规划、深度开发的黄金地段,是一片难得的投资热土,也是一块聚人汇财的风水宝地。
今天(2月28日),作为2023年上海首个区级赴港推介团,上海北外滩怀揣满满诚意与香港各界见面,全力推动北外滩建设“新时代都市发展新标杆”,助力香港“拼命拼经济”。春暖香江水,潮涌北外滩。希望此次推介能为促进沪港两地的交流进步汇添新动力,为北外滩的未来发展注入新活力。
独特的区位优势
北外滩的城市空间位置十分优越。无论是与黄浦江、苏州河交汇,还是虹口港的地理环境、水陆交通,抑或是景观品质,都堪称无与伦比、得天独厚。同时,北外滩与外滩、陆家嘴形成“黄金三角”交相辉映:外滩有100多年的历史;陆家嘴有30年的历史,可以说是现代的城市风貌;而北外滩既有历史的痕迹,又有丰厚的文化沉淀,正在进行面向未来的特大规模的城市更新。北外滩是市中心唯一一块可以成片规划、深度开发的黄金地段,建成后将拥有840万平方米的建筑体量,相当于陆家嘴及世纪大道两侧所有的建筑群总和。
交通优势愈发凸显。上海井字形骨架性主干路网的“一横一纵”,北横、南北两条通道汇集北外滩,形成枢纽节点。轨交19号线正在快速推进。北外滩四平方公里,两通道交汇,三隧道越江,四轨道纵横,路网交织、交通便捷、多维通达,浦江“黄金三角”已建成“8分锺通勤圈”,对外,15分锺可达上海火车站,45分锺联通浦东虹桥两大国际枢纽。
先进的规划理念
北外滩,既在发展,也有传承。当前,北外滩正以“保护更新式开发”,探索打造“一心两片、新旧融合”的中央活动区新范式。“一心”是中央核心商务区,将建设18幢180米以上超高层建筑群,构筑全球顶级中央商务区和上海浦西最美天际线;“两片”是提篮桥片区、虹口港片区,其中提篮桥片区突出肌理致密有序、完整成片的格局特征,虹口港片区体现滨水开放、多元复合的空间特色。虹口两片半历史文化风貌区、47个风貌街坊、98处优秀历史建筑,厚积了北外滩历史文化的内涵。北外滩开发建设,一方面守护“里弄小巷石库门、滨江临河老建筑”的独特气韵,保护好承载历史故事、文脉的老建筑、老物件;另一方面坚持征收、规划、出让“三联动”,招商、建设、运营“三同步”,为好土地找到好人家、锻造好作品、集聚好功能。北外滩“好项目不缺土地、好产业不缺空间”,40幅优质地块虚位以待。
北外滩一头连接着过去,一头通向未来。过去,这里是中国人睁眼看世界的启航之地,首批中国留美幼童、首批赴法勤工俭学的学生都从北外滩的汇山码头启航,辛亥革命后孙中山回国就任临时大总统在这里登陆。如今,这里正成为全新的坐标系。浦江金融广场、星荟中心、白玉兰广场、北外滩来福士拔地而起,“一江一河一港”全面贯通。未来,480米浦西第一高楼即将开工,成为浦西制高点,与陆家嘴上海中心大厦遥相呼应。整个北外滩区域内还有约22公顷无车区、约6公顷中央绿轴、约4.5公里空中连廊,高标准践行复合紧凑、开放共享、包容互促、创新智慧的规划理念。空中连廊竣工后,北外滩核心区内三大商业综合体北外滩来福士、友邦金融中心和金茂广场将实现立体无缝连接,构建上海一流的商务、消费和休闲环境。
按照“三年出形象、五年塑功能、十年基本建成”的目标,北外滩正强化核心功能优势,打造上海“五个中心”建设的总部集聚区和“四大功能”的核心承载区。
强大的产业集聚
总部经济加速集聚。北外滩起势三年来,企业总部数量连续翻番,落地400多个重点项目、引进资金2,300亿元。上海资管协会、北外滩国际商会联盟等功能性平台相继成立,友邦保险、中国建投、中国邮储等头部企业置业入驻,美国运通、松下电器、卡夫亨氏、伊莱克斯等重点项目相继落户。
高端引领特色产业。北外滩从“老码头”发展为全国首个“航运服务总部基地”,集聚包括中远海运在内的航运企业4,700余家、功能性机构40家,全球前50位船公司中有12家在此设立总部。北外滩聚焦高端航运服务,先行先试,创新发展,实现了中国航运的多个“第一”,包括国内首批航运经纪人试点、国内首家外商独资邮轮船务公司、国内首家国际保赔管理公司等等。北外滩国际航运论坛连续两年成功举办,国家主席习近平向首届论坛发来贺信。北外滩财富管理高地“十年磨一剑”,从无到有、从小到大,集聚各类金融企业和机构2,000余家,资产管理规模超8万亿元,拥有全国近1/8的公募基金管理公司和1/6的期货风险管理子公司。
优质的生活空间
历史人文底蕴厚重。北外滩在历史上就是国际文化交流的大码头,是上海首批开埠之地,泰戈尔、罗素、爱因斯坦、萧伯纳、卓别林等众多国际文化名人正是从北外滩码头上岸来华访问、讲学,给中国带来了新文化新思想。北外滩诞生了无数“中国第一”。第一条营运铁路(吴淞铁路)从虹口河南北路、七浦路口始发;第一盏电灯、第一个电话、第一部有声电影都诞生于外白渡桥东的礼查饭店(今天的浦江饭店,证券博物馆),这家饭店还诞生了改革开放后第一家证券交易所——上海证券交易所;这里还有“远东第一大厅”上海邮政大楼、“亚洲第一公寓”河滨大楼矗立苏州河畔。由香港崇邦集团将8条百年弄堂、66幢老建筑“修旧如旧”,现在已成为海派商业文化新地标--今潮8弄。虹口基因中镌刻着开放、创新、包容的城市品格,始终善于学习借鉴世界各地的优秀文明成果和新鲜事物。
北外滩在二战期间成为了3万名犹太人民避难的“诺亚方舟”。位于北外滩的上海犹太难民纪念馆是中国境内现存的、唯一一处反映二战时期犹太人民在中国生活的历史遗址,通过近千件史料、160个犹太人民在上海的亲身故事,还原了20世纪三四十年代犹太人民与同样遭受战争蹂躏的上海人民“相互帮助、共度难关”的真实历史。中犹两个民族互相帮助、同舟共济的深厚情谊深植在虹口。
功能配套能级提升。北外滩商旅住行、教卫文体功能配套一应俱全。近年来,除了世界会客厅,宝丽嘉、悦榕庄、W、索菲特等高端酒店以及多家优质医疗、教育、高能级文化体育设施进一步提升区域综合配套能力。
北外滩以国际级消费集聚区为建设目标,围绕“链接全球、买卖全球、服务全球”提升资源配置能力,打造“全球消费资源集聚区、消费市场新高地和消费潮流风向标”。目前白玉兰、来福士、太阳宫等大型综合体已投入运营,涌现了城市集市等多个火出圈的现象级商业;华贸SKP正在打造由30栋历史建筑构成的顶奢“品牌之家”。举办“五五购物节”“潮生活节”“上海酒节”等活动以集聚人气,争创国家级旅游度假区以更好服务游客,让特色商业、首发经济、夜间经济、体验经济大放异彩、持续引流。
一流的营商环境
北外滩所在的虹口区一直致力于营商环境的持续提升,秉承“帮助企业渡难关就是帮助自己渡难关,帮助企业谋发展就是帮助自己谋发展”的服务理念,打造法治政府、诚信政府、服务政府、赋能政府,当好企业发展的事业合伙人。作为促进区域经济高质量发展的抓手,虹口区的优化营商环境举措已升级到了6.0版本,给予重点企业开办补助、优质项目产业扶持、优秀人才创业资源,提供24小时“不打烊”的一站式政务服务,大力营造让科学家敢干、资本敢投、企业敢闯、政府敢支持的创新生态,让企业因落户虹口而不同。即将揭牌的上海北外滩沪港投资促进服务中心,将进一步畅通两地经贸往来、企业合作、青年交流、文化互鉴。
站在历史、当下和未来交汇点上的北外滩,是上海这座城市再出发的起点和延续。保持经济发展“气势如虹”,争取营商环境“有口皆碑”,这将是虹口最新的诠释。期待与香港各界朋友在北外滩结缘,实现多层次多领域合作共赢,演绎更精彩的“双城故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