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公网

大公报电子版
首页 > 专题 > 神州大地 > 正文

安徽光伏制造业营收跃居全国第三位

2024-03-12 14:09:33大公网 作者:韩钰
字号
放大
标准
分享
       3月11日,记者从安徽省政府新闻办举行的新闻发布会上获悉,2023年,安徽光伏制造业实现营收2967.4亿元(人民币,下同),排名首次跃居全国第三位;实现利润总额175.3亿元,同比增长1.45倍。新型储能产业实现营业收入801亿元,其中储能电池和储能系统环节营收528亿元,占新型储能产业营收三分之二。

发布会现场  韩钰摄

  规模体量创出新高度

  在安徽,先进光伏和新型储能产业正加速形成“新质生产力”。2023年,安徽光伏设备及元器件制造业实现营业收入2967.4亿元,同比增长50.9%,营收排名首次跃居全国第3位,仅次于江苏、浙江;实现利润总额175.3亿元,同比增长1.45倍。新型储能产业实现营业收入801亿元,其中储能电池和储能系统环节营收528亿元,占新型储能产业营收三分之二。

  从装机规模看,2023年,全省新增光伏发电装机1069万千瓦,占新增可再生能源装机88.1%;全省光伏发电累计装机3223万千瓦,居全国第6位,占全社会可再生能源发电装机66.8%。全省新增新型储能装机137万千瓦,累计装机178万千瓦,同比增长334%,从全国第9位提升至第7位。

  创新能力实现新跨越

  2023年,安徽省先进光伏和新型储能领域高新技术企业净增62家、达到169家,科技型中小企业达到334家;新增国家级创新平台1家、总数达到6家;营收过百亿的龙头企业在皖设立研发机构、创新平台比例达到58.3%,比2022年提升近20个百分点。

  创新产品占比大幅提高。全省先进光伏电池(N型和钙钛矿)产能占比达到87%,比2022年提升32个百分点;产量占比达到80%,比全国高53.5个百分点。其中:TOPcon电池实现产量57.9GW,占全国48.4%;异质结电池实现产量3.2GW,占全国23.7%。

  市场主体增添新活力

  去年,安徽先进光伏和新型储能产业营收超百亿企业数量创新高。营收超百亿企业数量创新高。12家营收超百亿企业合计实现营收达2800亿元,其中光储业务营收超2500亿元,占全省先进光伏和新型储能产业营业收入比重近75%。

  专精特新企业规模进一步扩大。2023年全省先进光伏和新型储能领域省级以上专精特新企业达110家,其中国家级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达28家。

  行业智改数转成效显著。2023年全省先进光伏和新型储能领域新培育1个智能工厂、14个数字化车间,累计培育11个智能工厂、43个数字化车间。滁州隆基、合肥中建材入选国家级智能制造示范工厂;合肥通威、金寨嘉悦入选国家级智能制造优秀场景。

  专项政策即将出台

  安徽省工业和信息化厅副厅长姚凯在发布会上介绍,为加快推动先进光伏和新型储能产业集群建设高质量发展,省工业和信息化厅(省光储办)牵头制定了《支持先进光伏和新型储能产业集群高质量发展若干政策》。作为我省首个光储产业专项支持政策,《若干政策》主要从影响和制约产业发展的突出问题入手,研究提出29条政策措施,其中新增政策19条,存量政策措施10条。

  《若干政策》聚焦研发环节,重点从支持关键技术攻关、创新平台建设、新建研发实验线、重大创新成果突破、设立企业研发总部等5个方面予以政策资金支持。

  聚焦制造环节,重点从支持招大引强、招引关键配套环节企业、皖北地区加快产业发展等3个方面予以政策支持。

  聚焦应用环节,重点支持先进光伏和新型储能示范应用、薄膜太阳能技术推广应用、推动新型储能电站参与电力市场交易,并提出优化新型储能项目调用结算方式,发挥新型储能项目顶峰作用。

  同时,《若干政策》着眼提高产业层次,兼顾出口形势、企业需求和政策落实要求,制定了支持企业成为行业标杆、金融赋能产业发展、出口企业开展碳足迹核查、开展ESG实践、鼓励企业“走出去”等政策举措。

  今年,安徽将抢抓转型机遇,坚持研发、制造、应用一体化推进,力争2024年全省先进光伏和新型储能产业营业收入增长15%,继续保持全国领先地位。

责任编辑:李润昕

点击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