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公网

大公报电子版
首页 > 专题 > 神州大地 > 正文

潼南人大多维发力助推和美乡村建设

2024-05-10 08:58:00大公网 作者:韩毅
字号
放大
标准
分享

  党的二十大明确提出“建设宜居宜业和美乡村”,为新时代乡村建设指明了方向,提供了更加明确、更为科学的路径遵循。中央政治局委员、重庆市委书记袁家军表示,建设巴渝和美乡村,推进乡村全面振兴,是现代化新重庆建设的基础工程,是推动大城市带大农村大山区大库区、实现城乡融合发展的基础工作,是推进高质量发展、创造高品质生活、实现高效能治理的基础支撑。

  2023年,重庆深入学习“千万工程”经验,扎实推进千个宜居宜业和美乡村建设示范创建行动,成功创建107个和美乡村。重庆市农业农村委主任、重庆市乡村振兴局局长刘贵忠表示,今年将力争创建巴渝和美乡村“示范镇”20个以上,“示范村”200个以上,“和美院落”2000个以上,持续塑造巴渝和美乡村“金名片”,筑牢现代化新重庆建设的乡村底色。

  潼南区委书记文天平指出,该区将建设国家农业现代化示范区、争当重庆全市乡村振兴排头兵,按照“1334”发展思路,即“建设长江上游制种高地、全链条发展三个百亿级产业集群、建好三大平台、做亮四张名片”,推动农业做大做强,奋力打造新时代巴渝和美乡村潼南样板。潼南区人大常委会主任周德勋介绍,推进和美乡村建设,区委作决定,区人大强监督,区政府抓落实。潼南区人大通过视察、调研、评议、督办,开展专题询问,听取政府相关推进情况报告,监督推动,多维发力,助力助推潼南和美乡村建设取得成效。

  撂荒地变打卡点 擘画乡村振兴新图景   

  绿意盎然的田园风光与金灿灿的油菜花海交相辉映,平坦干净的水泥路一直延伸至各家各户,错落有致的农家小院白墙黛瓦、整洁明净,村民们正三三两两休憩谈笑,一派生态宜居的田园景象映入眼帘。特色民宿、田园咖啡馆、乡间书屋、田坝火锅店等新兴业态方兴未艾,生态停车场、农耕文化长廊等项目一应俱全,共享农庄里的新鲜蔬菜长出新芽……步入双江镇金龙社区,山林田野间涌动着勃勃生机,村民们生活蒸蒸日上,一幅村美民富产业兴的乡村画卷在此徐徐铺展。

  金龙社区是第四任国家主席杨尚昆同志的故乡,有兴隆街大院、将军楼等景点。金龙社区先后获得第三批中国传统村落名录、全国首批红色美丽村庄建设试点、全国新时代文明实践站巾帼志愿服务阳光站、市巴渝和美乡村四星示范村等殊荣。

  潼南区人大代表、潼南区人大常委会预算工委副主任、潼南区双江镇金龙社区驻村第一书记曹江波于2021年5月被派驻在金龙社区当驻村第一书记。当时社区人居环境比较差,基础设施落后,产业单一;前期只有一条比较荒凉的路,感觉很单薄。在潼南区人大常委会助力助推下,金龙社区向区级各部门争取项目和资金。实施旅游环线、绿化、河道整治等项目,种植三角梅、荷花、油茶树,整治破旧农房,打造共享农场、半山书屋等。三角梅、荷花、木春菊等5万余株各色花卉种满道路两旁,在精心规划后打造的花卉走廊、主题花园已成为游客热门打卡点。

  近年来,金龙社区利用集体土地复垦资金,通过宜机化整治破除田土界限,将土地连片整治和产业发展结合起来,在保证群众原有土地面积不变的情况下,增加金龙社区集体耕地面积,最大限度盘活土地资源。主要发展了花椒产业、有机蔬菜及共享农庄、“三星堡”等农文旅项目。为了延伸花椒产业链条,金龙社区还配套建成了3000平方米初加工和仓储基地。

  “老百姓的闲置房流转到村集体经济组织,村民可以就近务工,土地租金和闲置房屋出租三方面均有收入。”曹江波介绍,金龙社区采取“企业+合作社+基地+农户”模式,盘活撂荒地、闲置房屋,发展花椒产业,种植高粱玉米300余亩,套种南瓜400余亩。在推进强村富民方面,持续巩固800亩花椒产业。去年产出干花椒12吨,产量稳居全镇第一;在促进蔬菜种植业发展方面,对接潼南区农委布局蔬菜大棚120亩。并打造共享菜园、半山书屋、儿童游乐场等17种“新兴业态”,2023年集体经济收入突破100万元。

  曹江波介绍,“以前的撂荒地,通过社区集中整治,划分为十平方米一块,打造共享菜园,供城市里民众来认领,365元一年,他们周末可带小孩来体验农耕乐趣和科普,如果城市市民没有时间来采摘,还可通过邮寄自己种植的蔬菜,通过小菜园让村里人和城里人连接在一起。”金龙社区盘活村民闲置地,打造农文旅融合的共享农庄,首期推出的50亩共享菜园已被认购一空。通过改造,村民们实实在在看到农房更美了,居住品质更高了,还有农民主动将自己的农房拿出来,和村集体经济组织合股,共同发展乡村民宿、书屋、咖啡吧等新业态,让宜居宜业的乡村环境变现为经济价值。

  “美”是乡村“和”的外形,“和”是乡村“美”的内核,两者互为表里。家园变美了,村民的精神面貌更是焕然一新。“以前只能在外出务工,除去房租水电、吃喝,务工几乎没有收入。如今在本地有活干,不用外出就有工作了。”潼南区双江镇金龙社区三社村民龙学芬受访时脸上一直洋溢着微笑,“我的土地出租一年有1000多元租金收入,在村里摘菜、摘花打工,每月有1000多元的增收,比在外务工挣钱多,三年来实现了收入翻番。通过整治,村里完全变样了,家家户户通水电气,道路通了、配套齐了、环境美了,绿化漂亮,真的安逸。我是真切地希望曹书记一直驻村。”

  为提升村民参与村容村貌环境的热情,金龙社区持续推行“积分制”,激发群众参与人居环境的主观能动性,通过手机智能评分、积分兑换、最美庭院评比等方式,既改善了人居环境,又丰富了居民的文化生活。通过多元治理,获评重庆全市绿色社区。如今的金龙社区,不仅人居环境美,居民的文明意识和行为也发生了深刻的变化。

  “说实话,作为人大代表,肩上更多一份为老百姓干实事的责任。通过潼南区人大常委会的助力助推,金龙社区建设和美乡村取得实实在在的成效。近三年,当地老百姓平均增收近3000元。”曹江波说。金龙社区不断完善基础设施,治理弃渣场、新建停车场、文化广场;打通旅游环线,新增旅游标识标牌,新修彩色步道等。曹江波说,下一步,将持续壮大集体经济,做好“红色文化”+“绿色产业”+“新兴业态”,助力强村富民;把金龙社区建成“共富、共美、共治、共享、共创”乡村休闲旅游胜地和乡村振兴示范标杆。

  农民变“股民” 创新改革破题和美乡村建设

  “和美乡村建设就是用改革破题。既需要人居环境,又需要产业支撑。农民把土地出租后,还得有另外的活可以干。”重庆市人大代表、潼南区桂林街道党工委书记王芙蓉介绍,建设和美乡村,该街道重点围绕“三变”改革,梳理农村闲置资源,把闲置资源集中到村集体盘活。农村闲置资源通过社会资本与集体经济公司共同打造乡村民宿,正有序推进“蔬菜书屋”“千帆别院”等新试点建设,力求把闲置的资产资源盘活用好。

  王芙蓉具体介绍道,通过盘活要素资源,促进闲置资源资产资金增值,促进农民和集体经济增收。目前已通过盘活要素资源梳理村闲置房屋资源33栋,推进资源变资产;通过“甲天下”集体经济联盟流转596亩群众土地进行规模化经营,每年保底分红2500元/亩、每年按股权二次进行分配,推进农民变股民;将水利局、区乡村振兴局等部门计划投入该村项目资金作为“甲天下”集体经济联盟资金,通过民主议事和协商等方式折股量化,投入市场经营主体,并享有股份权利。

  “十几个农村抱团发展,成为‘甲天下’集体经济联盟股东,进一步推动老百姓的土地入股,流转到‘甲天下’统一,与市场主体共同经营土地,相当于土地确权在公司经营占股份,推动农民变股民。运营之后,乡村振兴资金推进农房变民宿,农民收租,并推进民宿联营。农民在民宿打工,当厨师、服务员等,解决就业;盘活的闲置资产又可让老百姓收到一笔租金,促进增收。集体经济和市场主体占的股份,解决了集体经济收入问题。”王芙蓉表示,此外,我们正推进农村供销合作社联动改革,打造社会化服务的合作社,例如家家户户都有农机需求,农户要种植什么,均由合作社提供农机租赁服务。进一步会探索土地、耕地入股,释放更多经济红利。

  “作为人大代表,为老百姓服务层面更多一些,需要切合老百姓实际需求处理问题。站在基层,更要设身处地站在群众角度考虑老百姓的一些诉求。”王芙蓉透露,“重庆市级部门是非常重视市人大代表提出的意见建议办理。例如我在市人代会期间提出的相关建议,他们会主动与我联系,就围绕建议如何抓落实,进行充分交流和沟通。这种市级部门主动对接的交流与沟通,彰显人大代表代表人民的优势。人大代表能够助推有关工作落地,让其推进落实的速度更加有效有力。”

  2023年10月,潼南区第十八届人大常委会第13次会议通过《关于推行街道议事代表会议制度的实施意见》,通过建立街道议事代表会议制度,解决基层治理中的痛点难点堵点问题。潼南区人大常委会通过发挥街道议事代表的主体作用,让“民生”跟着“民声”走,更好地把基层群众的呼声诉求“提上来”,真正做到“群众的事群众说了算”。

  在桂林街道双坝社区,随处可见农户们春耕备播的身影,各种农机在田间作业,万亩有机蔬菜绿意盎然,远远望去一片生机勃发、热闹繁忙的景象。作为当地有名的萝卜种植大户,潼南区桂林街道议事代表、大地升辉蔬菜种植专业合作社理事长刘世平正带领着工人将刚采收的萝卜清洗、分拣、滤水、称重、装袋、入库等待发往市场。他介绍,蔬菜种植专业合作社种植、加工、销售蔬菜。主要种植白萝卜、辣椒、苦瓜、玉米等10多个品种,带动周边300多户增收。

  在议事代表刘世平的带领下,合作社现有社员163户,种植面积超过1000亩,社员们通过种植白萝卜、大白菜、苦瓜、辣椒等,逐渐走上了小康路。“我们的白萝卜年销量超4万吨,蔬菜销售2万吨。包括种植、采摘、加工、运输,每天提供工作岗位超过100个,忙时有200人同时工作。不同岗位薪酬不同,有些岗位按照计件制,多劳多得,整体上平均每人每天可收入200到300元。”

  “作为议事代表,壮大自己的同时,也要拉着合作社社员迈上致富路。”刘世平介绍,采用“公司+合作社+农户”模式,具体表现为:公司为合作社成员提供蔬菜的收购、存储、包装、销售等;合作社负责统一生产技术、指导培训,以及农资集体采购、使用;农户在合作社的统一指导下,按照技术规程进行标准化生产。合作社帮助老百姓解决种植、销售难等问题,助力农户的菜卖好价钱,带动增收。

  荒山变“良田” 发展集体经济带动村民致富

  蜿蜒秀美的涪江、琼江从重庆市潼南区穿流而过。江岸两侧,青翠欲滴的青菜、清香扑鼻的柠檬树、依次排开的虾田,令人目不暇接。“作为人大代表要有担当,责任感和使命感更强,帮助有困难的老百姓在合作社务工,助力老百姓致富。”潼南区人大代表、潼南区春兰山地蔬菜股份合作社的理事长陈春兰介绍,合作社承包土地3000多亩,以种植西瓜、南瓜、榨菜为主。农忙时有150多名当地农民在合作社务工,带动老百姓增收5000至8000元。

  2010年春节,在广州打工5年的陈春兰回到潼南上和镇青龙村等地流转荒山、荒坡发展山地蔬菜种植。14年过去,春兰山地蔬菜股份合作社发展已初具规模、产生实效。已在上和镇承包了近3000亩地的陈春兰,又在米心镇夏家社区承包近500亩整治完成的撂荒地,发展集体经济,带领乡亲们致富。靠着日积月累所攒下的好口碑,如今的合作社小有名气,主要销往重庆、河南、河北的蔬菜,不愁销路。

  与合作社协同发展的加盟户和种植大户,连同流转土地和靠劳动获取报酬的村民一道,都欢喜地感受到了合作社带来的变化,品尝到了盘活荒地带来的甜头。“以前青龙村处处荒山,现在却都变成了‘宝地’哟!”村民陈永容喜笑颜开地说。“我们当地农户不仅可通过出租闲置土地获得收益,闲暇时还可以去合作社上班赚钱,增加收入。大家以集体的方式入股,到了年底还能获得分红,集体经济强起来,村民的生活也会富起来。”

  因在助力乡村振兴工作中做出的积极贡献,陈春兰被评为重庆市第五届人大代表履职贡献先进个人、省部级劳模、重庆市脱贫攻坚先进个人。“我是农民的孩子,能代表群众发声、为老百姓做点事情,是我一直以来的心愿。”陈春兰说,“今后将一如既往地做好合作社,让村里的老百姓日子越过越红火,为推进和美乡村建设作出自己应有的贡献。”

  柠檬变“致富果” 鼓起果农“钱袋子”

  潼南区发布了全国首个柠檬产业团体标准,搭建“中国柠檬交易网”“国际柠檬交易中心”,该区柠檬出口30余个国家地区、占全国40%,柠檬全产业链产值超过75亿元。通过土地流转、预投生产资料、一条龙服务、最低保护价收购、入股分红等紧密型利益联结方式,持续增加村集体和农民收入,柠檬种植户平均年增收6000元。重庆市委书记袁家军到潼南区调研,高度肯定潼南柠檬产业发展现状,并勉励潼南区加快打造中国柠檬第一品牌。

  重庆檬泰生物科技有限公司始建于2019年4月,总部位于重庆潼南高新区南区,规划占地面积295亩(一期160亩),总投资12亿元,年加工柠檬30万吨。该公司集柠檬科研、植保技术服务、精深加工、销售、大数据应用与管理于一体,建有精深加工产业园、科研大楼、柠檬交易中心、柠檬科技体验馆、P2C产业电商,完成世界首台(套)干湿两用柠檬生产线研发和定型。走进公司加工车间,全新的自动化生产线上,一颗颗柠檬鲜果经过洗果、冷磨、榨汁、精油提取、黄酮提取等工序,变成柠檬汁、柠檬精油、果胶等多种高附加值产品。

  潼南区人大代表、重庆檬泰生物科技有限公司董事长崔秋檀介绍,“很荣幸从一位民营企业家成为潼南区人大代表。作为人大代表,就应该有担当、有责任,要履行好法律赋予的责任和义务。我和我的企业主动与潼南和安岳分散性种植户签订合约,提供免费智能化的分选,把果农优质的一级果和二级果卖到市场、商超等,余下来残次果、加工果免去运费,由檬泰生物收购。这样的模式,种植户能平均提高10%至12%的收益,由此解决果农销售难。我们一条生产线每年用10万吨加工果,生产线工作人员超过500人,带动上下游数十万人次从业。”

  春日暖阳照进柏梓镇小岭村柠檬种植基地,郁郁葱葱的柠檬树在山峦间起伏,枝叶间缀满黄灿灿的柠檬,果香扑鼻。果农们穿梭其间,将摘下的柠檬放入背篓。潼南区柏梓镇人大代表、小岭村现代农业有限公司负责人张涪江介绍,该公司承包土地360亩,带动当地200余人增收致富。老百姓出租土地供柠檬种植,有土地租金收入,老百姓到柠檬基地务工,人均年收入有2万元。“如今亩产4000斤柠檬,在柠檬种植的推动下,越来越多的村民戴上了‘富帽’,日子越来越好。”

  近年来,潼南地处北纬30度地带,年均气温17℃,具有偏酸性的土壤和便利的灌溉条件,是种植优质柠檬的绝佳之地,已成为我国柠檬三大主产区之一。潼南依托得天独厚的自然优势成为重庆百亿级柠檬产业集群的核心区,形成了以柠檬种植、销售、加工、农业观光等为一体的产业链条,酸酸的小柠檬沿路出村、香飘四海,不仅远销30多个国家和地区,还带动当地5万群众增收,成为带动群众致富的“大产业”。

  代表家站以点带面 促进和美乡村建设显成效

  潼南区人大常委会副主任、区总工会主席王超尤介绍,该区有区人大代表325名,镇人大代表超过2000名,桂林街道、梓潼街道、大佛街道共有议事代表226名。潼南区每个街道和镇设有代表之家,每个村都设有代表联络站,旨在聚集各级人大代表开展活动,包括视察、调研、提意见建议、公益助困,包括助推和美乡村、产业发展等活动。在助力助推和美乡村建设方面,潼南区人大专门将涉及农村、乡村振兴领域的各级人大代表聚集在一起,通过代表家站收集和美乡村建设领域遇到的问题与困难,代表们进行开会、调研、视察,听取、收集意见,并研究对策,提出好的建议,讨论形成报告送区人大,最后由区政府进行办理落实。

  “通过该区设立的代表之家和代表联络站,潼南区人大把各级人大代表所有的意见、建议全部汇总到一起,反馈给政府,会很快得到推进、办理、落实。潼南区各级人大代表参与的活动,不仅是提意见建议,有的是直接性的专题调研,例如和美乡村建设工作情况,潼南区人大专门听取,并助力助推,给出初审意见,最后督促区政府抓落实。”王超尤说,以代表家站为平台,通过月月接访、定时走访、线上回访、季度督访活动,让群众说话有地方、诉求有回应、遇事能解决。通过以点带面、示范引领,有力促进潼南区代表家站建设更富成效,让代表家站真正成为听民声、汇民意、解民忧、促发展的履职平台。

  近年来,潼南区人大先后开展了农村“三变”改革情况调研、村集体经济发展情况调研、农业产业振兴情况调研、农民专业合作社发展情况调研、农村供水保障工作情况调研、现代种业工作情况调研、“新农城”“农科城”建设推进情况调研,开展了《农产品质量安全法》执法检查、脱贫攻坚专题询问、农业面源污染专项评议等一系列工作,深入了解该区“三农”工作情况,察实情、出实招、求实效,为区委区政府全面推进乡村振兴战略提出了高质量意见建议,有力推动了全区农民增收、农业增效、农村发展,在建设宜居宜业和美乡村方面贡献了人大力量。

  联络听民声,“家站”解民忧。依托代表之家和代表联络站,潼南区各级人大代表广泛收集群众的意见和心声,将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变为现实,成为践行全过程人民民主的生动写照。“我们将持续推进宜居宜业的美丽乡村建设,引导各级人大代表在立足乡村独有的资源禀赋优势,充分发挥乡村农产品供给、生态涵养、文化传承、就业增收、社会稳定等多种功能,着力打造良好人居环境,提供更多就近就地就业创业机会中,主动担当作为,依法履职尽责,努力助推新时代潼南‘三农’工作更上新台阶。”周德勋说。

责任编辑:李润昕

点击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