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公网

大公报电子版
首页 > 专题 > 神州大地 > 正文

中国低空经济市场规模2025年预计达1.5万亿元

2024-05-24 19:05:07大公网 作者:毛丽娟
字号
放大
标准
分享

  5月24日,主题为“低空经济、未来已来”的“2024第八届世界无人机大会暨国际低空经济与无人系统博览会/第九届深圳国际无人机展览会/自动驾驶与无人车技术展览会”在深圳会展中心开幕。本届大会围绕无人机与低空经济、低空数字交通、低空飞行服务、eVTOL技术创新与应用、低空空域开放与管理、物流应急无人机、人工智能机器人、载人无人驾驶航空器、低空飞行汽车、低速无人车、水域无人系统等主题,设置了40多场平行论坛和60多场产品技术交流会。

记者 毛丽娟 摄

  本次大会由中国电子信息行业联合会、中国民用机场协会、中国航空器拥有者及驾驶员协会、中国信息协会、中国国际经济技术合作促进会主办,深圳市无人机行业协会、深圳市安全防范行业协会、深圳市智能交通行业协会、深圳市智慧城市产业协会、深圳市中安无人系统研究院承办。

  国内外近五百家企业四千多架(台)无人机系统新产品进行展示,室内展览面积35000平方米,室外展览面积(人才公园)30000平方米,16场无人机比赛和表演。通过“主题大会、产品展示、技术交流、竞速比赛”等活动,打造一场推动低空经济创新发展的大会。从24-26日会期三天,预计将有超过60000人参加论坛与展览会。

  聚焦低空经济新技术新赛道

  2023年12月,中央经济工作会议将低空经济确定为战略性新兴产业。为了推动低空经济发展,许多地区“向天发展”的热情高涨,一些地方先后开展试点,城市空中交通(UAM)、先进空中交通(AAM)、电动垂直起降航空器(eVTOL)、无人机物流快递、应急救援等新的应用场景陆续拓展,无人驾驶航空器与各类产业的融合加快推进。借助无人机、低空通航等领域的产学研和市场应用先发优势,加大力度布局低空经济产业。

记者 毛丽娟 摄

  与会专家学者围绕低空经济健康可持续发展进行探讨交流。国际欧亚科学院院士、中国科学院空天信息创新研究院研究员毕思文,把量子激光雷达技术与无人机技术融合,无人机可以飞越传统无法到达的区域,从而获取更准确的测量数据;中国科学院院士、深圳国际量子研究院院长、南方科技大学讲席教授俞大鹏认为,量子计算是挑战人类操控微观世界极限能力的一项系统工程,现在无法回避的现实是算力水平已接近天花板,需要找到一个新的计算模式,解决传统计算无法解决的问题,而这个新的计算模式就是量子计算,它是解决大量低空飞行器有序融合飞行安全的关键技术;加拿大工程院院士、深思实验室主任、电子科技大学深圳高等研究院教授杨军,对电动航空器的原创研发及产业化体系提出了独到见解,随着无人机由轻微型向中大型发展,无人机质量安全迫切需要更多实验,无人机风洞实验室的建设就显得十分重要。

  无人机作为低空经济的主导产业,年均增长率超过20%,正成为国民经济一个新的增长点;为社会公共服务提供新手段,可有效支撑政府治理能力和治理体系现代化建设;为区域经济发展提供新空间,优化区域经济布局,推动区域经济立体化发展。据有关机构预测,中国低空经济的市场规模预计在2025年达到1.5万亿元(人民币,下同),到2035年有望达到3.5万亿元。

  eVTOL商业化运营备受关注

  eVTOL成为低空经济发展的新起之秀,正在快速推进商业化。中国民用航空局航空器适航审定司原司长杨桢梅阐述了适航审定提速有助于eVTOL产业发展的主题,工业和信息化部等四部门联合印发《通用航空装备创新应用实施方案(2024—2030年)》提到,到2030年,通用航空装备全面融入民众生产生活各领域,成为低空经济增长的强大推动力,形成万亿级市场规模。

  现在,高度发达的铁路和民航系统基本解决了远距离城市间的客货运输需求,然而,在城市内部、城乡或城际之间,人们向往更加安全、高效、便捷且环境友好的交通运输方式。eVTOL作为新兴交通工具,有望快速推进空中交通商业化进程。同时,伴随国内空中交通管理体系和适航管理法规逐渐完善,国内一批eVTOL企业迅速崛起,亿航、小鹏、峰飞、沃飞、时的、智航、沃兰特、零重力等十几款eVTOL产品面世并试航,其应用前景广阔,除了融入地面交通运输体系外,也可以在应急救援等方面广泛应用。

记者 毛丽娟 摄

  城市空中交通(UAM)是未来eVTOL重要落地场景之一,而中国将是全球最大的城市空中交通市场,预计到2040年中国市场将占到全球eVTOL市场规模的20%-25%。随着我国新型城镇化建设的不断推进,人们对出行效率和体验的要求不断提高,eVTOL在解决城市交通拥堵、缩短出行时间等方面将发挥重要作用。同时,eVTOL在应急救援、医疗救护、物流运输等领域也有广阔的应用前景。据有关机构预测,2026年全球eVTOL市场规模将达619亿美元,2040年将高达1.5万亿美元。

  无人机成为发动低空经济的新引擎

  无人机已经成为低空经济发展的重要支撑。大力促进低空经济发展,不仅有利于拓展市场空间,更是推动高质量发展的内在需求。低空经济既承续了传统通用航空业态,又融合了以无人机为支撑的新型低空生产服务方式,依赖信息化、数字化管理技术赋能,形成了一种容纳并推动多领域协调发展的极具活力和创造力的综合经济形态。统计显示,截至2023年底,全国无人机运营企业1.9万多家,年产值达到1520亿元,注册无人机126.7万架,量产无人机超过1000款,交付民用无人机317万架,飞行2311万小时。其中,深圳市无人机产业链企业1730多家,产值960亿元。

  目前,无人机在应急救援、物流运输、农林植保、电力巡检、森林防护、防灾减灾、地质气象、城市规划管理等多行业应用,成长空间巨大。要实现低空经济更好地发展,低空开放是必然趋势。建设城市低空天路网,支撑无人机应用规模化、商业化发展,以无人机为代表的低空经济也被期待成为拉动社会经济增长的新引擎。

  低空经济作为一种组合型的经济形态,其核心是飞行器和各种产业形态的融合,以各种有人驾驶和无人驾驶航空器的低空飞行活动为牵引,辐射带动相关领域融合发展,广泛体现于各类产业形态之中。无人机物流、应急救援、快递、飞行观光、低空商务旅行、载人运输、文旅及低空数据网络、数字服务等产业,为国民经济发展提供了新动能。低空经济有望打造包括低空制造、低空飞行、低空保障和综合服务的超万亿级的产业集群。

  无人机物流模式日趋成熟,快递企业纷纷入场无人机运输。本次大会设立无人机物流运输创新应用论坛,邀请知名企业负责人就无人机物流配送应用同台论剑。无人机物流运输已经得到了国家政策层面的支持。《“十四五”航空物流发展专项规划》提出,将无人机物流纳入快递进村、村村通邮服务,促进快递物流融合发展,提升专业化运输能力。根据国家邮政局数据,2023年我国快递业务量已达1320亿件,同比增长19.5%,快递小哥“供不应求”。打造城市低空物流网络,无人机可以承担一部分末端配送工作,在一定程度上缓解用工压力。

  随着无人机技术和物流网络的发展,物流规模化将极大地降低运营商成本,到2040年无人机配送可能会占到当日包裹递送量的30%。根据深圳市无人机行业协会预计,到2024年,无人机在国内的市场规模将超过2000亿元,其中快递物流方面的无人机市场规模约300亿元。

  推动低空经济步入新时代

  从2017年开始,深圳成功举办了八届世界无人机大会,累计有140多个国家和地区的30多万多名国内外代表参会参展,13个国家成为大会主宾国,11位外国前政要、16位外国政府官员在大会开幕式上致辞,3000多位国内外嘉宾在大会不同论坛发表主旨演讲,极大促进了中外无人机行业交流,推动了深圳乃至中国无人机在全球的影响力。

  深圳国际无人机展览会经过九年的积淀传承和创新提升,成为我国无人机行业开展科技经贸交流的重要活动。本届展会新增低空经济板块,吸引了各地政府相关部门积极参与。 4000多架(台)无人直升机、无人固定翼机、无人多旋翼飞行器、无人飞艇(船)、热气球、无人伞翼机、扑翼式微型无人机、无人车、智慧机器人、水下潜行器以及上下游配套产业产品悉数精彩亮相。为买家提供一站式的采购和交流平台,深受海内外买家的青睐。本届展览会预计吸引全球专业观众超过六万人次,海外观众超过2000人次,被业内誉为全球最大规模的无人机专业展览会。

  同时,大会发布了《2024无人机与低空经济发展报告》、《2024eVTOL电动垂直起降航空器行业发展报告》、《2024中国无人机采购指南》以及《无人机系统储氢瓶技术通用要求》、《无人机载物柜通用技术要求》、《无人机自动机巢通用技术要求》等多项标准。

责任编辑:李孟展

点击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