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庆市永川区副书记、区长常晓勇在会场回答记者提问
他介绍说新中国第一块大规模集成电路就在永川诞生,该区一直非常重视科技创新和产业创新的深度融合,因地制宜发展新质生产力,科技创新就是永川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金种子”,这样的“金种子”永川区有一大批:长城汽车永川智慧工厂,每72秒就能下线一台整车;西南大学生物技术研究院,让传统的桑蚕吃饲料、工厂养、产蛋白,相关产品广泛应用于生物医药制品,实现了前沿科技的落地转化;该区与钢铁研究总院等科研机构的合作,开展有色金属材料的创新研发,加快了进口基础材料的国产替代步伐;聚焦即将到来的新能源汽车电池“退役潮”,引进培育重庆绿色电池研究院,创新研发的退役锂电池绿色循环利用技术全球领先,成本可以节约40%左右,二氧化碳排放量可以降低80%左右......
常晓勇认为“土壤”是创新平台。永川拥有国家高新区、国家农业科技园区、国家双创示范基地三大科技创新载体,市级以上科技创新平台有136家。该区把现有创新平台作为集聚创新要素、开展技术创新、驱动产业变革的重要载体,建好用好永川科技创新中心,打造创新研发综合体、创业孵化加速器、创投融资对接区、数智服务大平台等,推动创新链、产业链、人才链和资金链的有机融合。
德国SW制造的高端数控机床正在重庆永川的生产车间安装调试
常晓勇说“阳光”是创新政策。近年来,该区制定了科技创新支撑产业发展的一系列政策措施,科技创新的动力活力得到有效激发,去年该区规上企业研发投入同比增长28.3%。未来还将聚焦制约产业发展的卡点堵点,围绕培育创新主体、建设创新平台、推动成果转化等方面,推进更多有力有效的政策举措,构建有利于创新发展的政策环境。
常晓勇说“雨露”是创新人才。这几年永川先后引进了何继善院士、张宏科院士等20位两院院士,国内外博士及以上高端人才500余人,该区人才资源总量20余万人,获评“中国年度最佳引才城市”。他们还将持续营造尊知重才的浓厚氛围,升级完善“一站式”人才服务平台,大力推进全视角引才、全链条育才、全方位用才和全过程留才,加快形成“人才引领创新、创新推动产业、产业集聚人才”良好局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