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月14日,香港贸易发展局、北京市工商业联合会、中国环境保护产业协会、中国香港(地区)商会、香港专业人士(北前)协会、北京市香港内地经贸协会共同主办,北京市科学技术委员会、中关村科技园区管理委员会、北京市商务局支持的“香港:绿色融资新渠道”对接座谈会于北京北辰洲际酒店会议厅举办。
会议伊始,香港贸易发展局华北、东北首席代表陈嘉贤表示,本次座谈会是为精准了解企业需求,借助香港在税务、法务、人才等不同领域的完善程度,为内地企业绿色融资提供便利,促进企业高质量发展。
黑鲸能源发展有限责任公司项目总监贾艳妮提到了公司的发展计划及绿色融资现状。她表示,DAC作为新兴的负碳技术,通过黑鲸的不断努力,已经大幅度提升了行业对DAC的认知,但是绿色融资环境仍需改善。目前黑鲸能源正在筹建国内首个千吨级商业化DAC 项目,切实推进DAC 在国内的发展进程。
创业黑马集团产业服务总监赵强介绍到,作为中国创新创业服务领域的首家上市公司,创业黑马集团(股票代码300688)生于双创、服务双创。成立十年来,集团以创业创新资讯、创业辅导培训、创业大赛等多种形态服务,提高创业企业成功率,帮助传统企业转型升级。多年出来的企业加速创新方法论和产业赋能服务体系,深入服务10000多家企业。截至目前,创业黑马集团已为40多个城市政府业务提供支持,公司旗下的黑马基金累计投资150多个项目。
对于此次参与对接会,青岛康来宝能源有限公司创始人牛兆斌坦言,目前公司正在进行能源绿色循环项目,此次参会是想与香港企业家代表、金融行业专家探讨如何为公司正在进行的能源绿色循环项目成功筹集资金,以加快项目进程。
中国节能皓信环境顾问集团有限公司绿色金融及可持续发展总监李雪娇在会上提到,作为香港经管局认可的外部评审员之一,公司希望听到内地企业家、香港企业家、金融行业专家等对于不同领域的声音,了解如何在投资者以及寻求绿色融资需求的企业间建立沟通的桥梁。
海玉国际绿能供应链有限公司董事长、总经理高晓森表示,公司目前正在推动安徽芜湖、江苏张家港等地区的光伏发电、储能、制氢产业。众所周知,“海绵城市”拥有丰富的水资源,但如何让海绵城市与中国现有的领先全球的光伏、储能、制氢等产业技术实现“双循环”,发挥更大赋能,并实现双碳循环及可持续发展,为投资人带来更好的投资回报,是绿色能源企业亟待解决的问题。
高晓森认为,在绿色能源领域,香港有着引领作用,是产业发展的“火车头”。我们期望可以借助香港前端资源、政府贷款等,结合市场需要,将产业串联起来,通过智慧化一体方案做到产能结合、成本降低。
据中国天楹股份有限公司外事总监刘春阳介绍,除固废管理全产业链外,目前公司还在积极研究新能源、风光储、制氢等相关业务,其中在东北有三个涉及新能源领域体量在百亿级的项目。
据北京绿金院国际合作与研究中心主任程琳介绍,绿金院对于需要“走出去”的内地企业,在海外建设活动、培养当地绿色投融资的机会和能力方面可以提供助力。一方面,绿金院的培训对象包括当地监管部门、金融机构、项目业主,旨在提高各方对绿色可持续转型的认识水平,针对当地实际问题答疑解惑。另一方面,绿金院能够培育新的发展机会和投资机会,增加海外金融机构等对绿色投资和绿色金融的接受度,有助于走出去的内地企业在当地开展后续业务。
北京泰宁科创集团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长表示,“走出去”是中国企业国际化发展重要的过程之一。对于环保企业、水科技相关企业来说,如何在中科院、中国水协等相关部门的的支持下走出去是当前发展过程中的难点。潘晓军进一步表示,目前,结合香港一带一路、规划设计能力,将中国治水的理念、海绵城市的设计、建设经验以及城市更新的经验等拓展到中东、东南亚、非洲等市场,主要问题是缺少产业基金和建议基佥的支持。
潘晓军认为,从市场需求及项目成本等方面来看,“卖水及做运维”是一个好生意,“内地企业可以联合起来,通过香港相关政策支持,与资方合作,共建海外上市公司,将水产业与应对气候变化、双碳等项目结合起来,把海绵城市治理理念与一带一路相结合,借助香港在国际人才、国际化服务等方面得天独厚的条件,带动相关企业在海外的上市。”
据天九共享控股集团亚非总部公司CEO苏玉东介绍,目前新创业公司需要更快的扩充市场、需要人员支持,天九共享可以通过大数据筛查,为相关企业提供支持。比如对于拥有资金、人力的企业,天九共享可以通过算法、大数据为其筛选出相对应的品牌项目,通过入股等方式,成为创新企业股东、资方。对于拥有技术制成的公司,比如人工智能、大健康、新能源、乡村振兴(比如盘活土地,主要面向于企业家)等领域,天九共享唯一为其匹配合适的投资人,为项目推进带来资金、人力等资源支持。
在苏玉东看来,“没有做不成的生意”。但是,内地企业在推进海外发展时无法实时了解当地情况,导致项目推进艰难等。不过,在政策端的支持下,民营企业出海限制减少,香港在融资、语言交流、法务财务审计制度等方面有明显优势,内地企业可以借此提升“走出去”的效率,利用香港绿色融资优势,推进海外项目顺利推进。
据上海睿筑环境科技有限公司投资总监陈斌介绍,睿筑科技围绕“双炭”建立“三大”环保资源化处置体系,有“一站式废塑料PCR回收资源化”、“生活垃圾资源回收资源化”、“超低浓度瓦斯气回收综合利用”等三大解决方案体系;提供以固体废弃物循环利用技术、气体无害化处置技术为主项目运营运营服务(包括节能环保设备、资源循环设备研发制造、工程设计安装、热电联产项目);公司投资业务覆盖废塑料资源化工厂处置技术、医废处置站资源化处置技术、生活垃圾资源化技术、油泥裂解资源化处置技术等无废城市资源化方向。随着国家双炭目标战略推进,公司在项目投资及运营等方面具有一定的资金需求。绿色融资作为一种低成本、长期限的融资方式,有助于公司满足其绿色发展的资金需求。睿筑科技考虑计划通过在香港发行绿色债券、申请绿色贷款等方式筹集资金,用于支持其环保技术研发、项目投资拓展及运营服务等绿色发展活动。同时,睿筑科技希望与香港的绿色金融机构、投资者等建立合作关系,共同推动绿色项目的实施和绿色产业的发展。
根据HBCC港京共创投资基金GP林强介绍,为了鼓励科技企业出海,香港政府推出了一系列支持政策,包括优才、专才计划等。这些计划为符合条件的科技人才提供签证便利、税收优惠、住房补贴等优惠政策,降低了科技企业在香港发展的成本。HBCC充分利用香港政府的人才政策优势,为所投资的科技企业提供人才支持。通过协助企业申请优才、专才计划等,HBCC帮助企业吸引和留住高端科技人才。HBCC不仅为科技企业提供资金支持,还注重科技赋能与品牌赋能。通过引入先进的科技理念、技术和资源,HBCC帮助所投资的企业提升技术创新能力和市场竞争力。同时,HBCC还利用自身的品牌影响力和资源网络,为科技企业提供品牌宣传和推广支持,助力其打造具有影响力的品牌形象。
据中银国际执行董事,全球客户中心能源与自然资源组王喆介绍,作为中国银行全资所有的投行旗舰,中银国际致力于为客户提供全方位跨境投行服务。王喆同时兼任中银国际绿色金融组组长,全方位推动中银国际绿色金融产品多元化的发展。在碳市场方面,公司与香港联交所等机构也保持着密切沟通,助力中资企业参与国际碳市场。一同参会的绿色与可持续金融产品小组主管唐丹荃表示,中银国际在绿色及可持续债券、ESG评级顾问相关业务方面具有丰富经验。在内地企业走出去需要通过境外融资渠道实现回流或者境外项目建设方面,中银国际均能够提供优质服务。
近年来,随着全球对可持续发展的重视,绿色金融逐渐成为金融市场的重要组成部分。中银国际积极响应国家绿色发展战略,推出了一系列绿色与可持续金融产品,包括绿色债券、ESG评级、碳市场服务等。相关产品不仅有助于企业实现绿色转型,也为投资者提供了更多元化的绿色投资选择。
第一太平戴维斯Managing Director胡裕华介绍到,第一太平戴维斯重视ESG(环境、社会和公司治理)策略,认为ESG不仅是衡量公司业务长期价值的重要标准,也是提升公司估值和投资吸引力的关键因素。公司鼓励企业从战略层面融入ESG理念,通过制定和执行ESG策略,提升企业的环境绩效、社会责任感和公司治理水平,提升公司在资本市场上的形象,吸引更多可持续投资资金,从而提高公司估值。
在绿色技术与业务环保方面,第一太平戴维斯可以帮助企业环保标准认证,为客户提供环保咨询服务和解决方案,还协助企业申请各类绿色认证(如LEED、WELL等),以提升项目的环保标准和市场竞争力。通过获得绿色认证,企业可以展示其在可持续发展方面的努力和成果,吸引更多关注环保的投资者和合作伙伴。
东亚银行(中国)有限公司北京分行行长钟诚表示,在贸易融资方面,东亚银行为环保和可持续发展项目提供专门的贸易融资支持,如绿色能源、清洁技术等领域的进口和出口业务。同时,对绿色贸易项目进行全面的风险评估,确保融资项目符合环保和可持续发展标准,同时降低信贷风险。
在资产类业务方面,东亚银行为符合环保和可持续发展标准的企业和项目提供绿色贷款支持,协助客户发行绿色债券,筹集资金用于环保和可持续发展项目。
在跨境业务方面,东亚银行为跨境绿色项目提供信贷支持,助力中国企业“走出去”参与国际绿色经济合作。
东亚银行(中国)有限公司绿色及可持续金融组高级经理王国华表示,东亚银行于1918年在香港成立,一直致力为中国香港、内地以及以香港为平台投资其他市场的客户,提供全面的企业银行、个人银行财富管理和投资服务。凭借悠久历史、网络和跨境优势等特点,本行始终走在绿色及可持续金融的前沿,为客户提供全面的绿色和可持续金融服务。本行致力于成为大中华及其他地区于可持续发展方面的领先金融机构的长远愿景,并已公布“2030年实现净零营运排放,2050年实现净零融资排放的承诺”。
汇丰银行(中国)有限公司北京分行工商金融服务部总监程之舟表示,香港是全球知名的国际金融中心,是众多内地公司走出去、海外公司走进来的第一站,对于外资企业的引进和中资企业的海外拓展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
随着香港与内地之间的经济合作日益紧密,通过CEPA等协议,外资企业和中资企业在香港的投资和融资活动可以更加顺畅地进行。
汇丰作为全球领先的金融机构,一直致力于推动经济的绿色低碳转型和可持续发展,把可持续发展理念融入产品和服务,通过资本市场、贷款、交易银行业务、顾问服务及投资等金融服务全面支持企业的脱碳转型和绿色发展。
针对国家碳指标应用不充分情况,梁黄顾建筑师(香港)事务所有限公司董事、总建筑师黄震寰建议,当企业的实际碳排放量小于政府分配的配额时,这些多余的碳配额便成为了一种有价值的资产,可以通过市场进行交易。而绿色金融为碳指标交换提供了必要的融资支持。具体来看,在政府、金融机构、企业等各界支持下,可以构建绿色金融渠道,比如绿色信贷、绿色债券、绿色基金、绿色保险等多元化融资体系。
毕马威企业咨询(中国)有限公司气候变化与可持续发现(发展)战略总监肖红表示,毕马威在推动绿色发展融资项目方面发挥着积极作用,通过提供专业的咨询和服务,帮助企业识别和评估绿色项目的潜在价值和风险,为项目融资提供解决方案。
近年来,香港政府采取了一系列措施推动绿色金融的发展,包括推出绿色金融认证计划、启动绿色债券发行计划、成立绿色及可持续银行、将ESG元素纳入投资债券信贷风险分析等。这些措施不仅提高了绿色融资的认受性,还促进了绿色金融市场的繁荣。
展望未来,随着绿色融资市场的不断发展和完善,香港与内地企业的合作将更加紧密,共同推动全球绿色低碳转型和可持续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