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公网

大公报电子版
首页 > 专题 > 神州大地 > 正文

合肥包河:聚力打造全国一流创意文化产业园区

2024-12-12 20:06:23大公网 作者:赵臣、朱顺杰
字号
放大
标准
分享
  75年来,我国走出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发展道路,文化建设各方面取得突破性进展,文化产业整体规模稳步扩大,文化数字化战略扎实推进。合肥市包河区位于安徽省政治、经济、文化、地理版图的中心,作为合肥乃至安徽对外的窗口和门户,该区通过立足自身、选准创意文化产业赛道,探索出一条特殊的文化产业发展之路,现今,文化产业已成为该区鲜明的特色。

  目前,包河区已集聚各类文化产业法人单位6200家,规上文化企业182家,文化行业国家高新技术企业87家,以及3个国家级文化产业示范基地和13个省级文化产业示范基地。2023年,全区实现文化产业主营收入439亿元(人民币,下同),包河创意文化产业园成功获批“国家级文化产业示范园区”,实现了由省级基地向国家级示范园区的迈进,成为安徽省唯一上榜的文化产业园区。在“2023年中国文化产业竞争力百强区指数”排名中,包河区位居全国第16位。

合柴·1972文创园。陈登余 摄

  顶格规划布局 专班推进发展

  合肥包河区坚持规划引领,顺应文旅融合、短视频、网络直播发展趋势,在充分借鉴上海、杭州等地发展文化产业的经验基础上,选择创意文化产业作为赛道,并聚焦广播影视、数字多媒体、创意设计、创意休闲四大主导产业推动发展。

  为抓好落实工作,包河区将文化产业发展情况纳入区级综合考核评价体系,由区委宣传部统筹协调全区文化产业发展工作,实施“一位区领导负责、一个工作专班推进、一套产业政策支持、一批项目载体承接、一家国企全程服务”的“五个一”工作法,并在安徽省较早成立了区文化产业发展办公室,推进全区创意文化产业发展。此中,区文产办不具有行政管理职能,而是一个服务文化产业发展的专门机构。

  合肥包河区文产办主任刘圣才介绍,按照全域联动、错位发展的思路,依托安徽省首个创意文化产业战新基地,包河区打造了79平方公里的包河创意文化产业园,构建了“一轴(马鞍山路—包河大道轴线)、两核(滨湖卓越城和骆岗公园)、三圈(包公园文旅集聚区、中国视界、滨湖文旅集聚区)、四片(合柴1972文创片区、宁国南路文创片区、磨滩文旅片区、沈福文旅片区)”发展格局,并在此格局下,重点打造滨湖卓越城和十个特色文化产业园区在内的“一城十园”的产业发展平台。

位于合肥包河区的中国视界。章晓虎 摄

  “目前全区已建成项目承载平台66万平米,集聚文创企业1200余家。” 刘圣才表示,区文产办强化开放合作,建立起皖川渝文化产业园区携行工作机制,合柴梵木艺术中心成为文化和旅游部“携行计划”全国首个落地运营的项目;发起长三角数字创意产业联盟,与余杭区共建合杭梦想小镇;组建安徽省网络视听产业联盟,全区文化产业影响力日益凸显。

  龙头带动招引 着力培育生态

  “我们抓好龙头带动,坚持‘做大存量企业就是最好的招商引资’,围绕存量拓展增量、围绕增量抓配套,着力培育‘链主企业+骨干企业+高成长企业’的产业生态。”刘圣才介绍,围绕文化产业新技术、新业态、新模式,合肥包河区进一步强化专班专责,着力开展“双招双引”,充分发挥龙头企业作用,推动产业链、创新链、资本链、人才链、政策链多链协同,加快形成相互关联、相互支撑、相互促进的发展格局。

  目前,以海豚新媒体、安徽广电科技公司等为龙头,包河区已集聚了200多家广播影视和网络视听产业,建成国家虚拟现实制作技术应用示范实验区;以全国文化30强安徽新华发行集团等为龙头,集聚了200多家数字出版类企业,建成了以皖新传媒为代表的数字出版发行产业生态体系;以国家级文化产业示范基地安达创展等为龙头,集聚了100多家数字创意企业;以安徽省十大设计院为龙头,集聚了100多家创意设计企业,集聚度全国领先。

合肥滨湖金融小镇。受访者供图

  为加快建设产业生态,合肥包河区突出业态融合,在“文化+科技”方面,该区发挥中科大、安徽科技大市场等科研院所集聚的优势,把数字技术、虚拟现实等科技元素融入传统文化产业,京东方艺云、美丽科学等企业科技成果“三就地”成效显著;在“文化+金融”方面,该区充分发挥辖区50多家金融总部资源优势,积极参与合肥市文化产业基金等各类产业基金,引导金融机构开发新型金融产品“文创贷”,有力缓解了中小型文化企业融资难问题。

  围绕“文化+旅游”,包河区组建了文旅消费产业联盟,并大力推动旅游景区建设,其中印象滨湖文化生态旅游度假区入选国家重点创建名录,合柴1972创建4A级旅游景区通过省级验收,磨滩大街等十大特色文化园(街)区成为“网红打卡点”,该区旅游综合实力位居全国市辖区第55位、安徽省首位。

合肥罍街夜色。程冰 摄

  创新服务机制 加大政策支持

  今年7月,安徽省文化和旅游厅出台了《关于加快建设高水平国家广播影视科技创新实验基地(包河)行动方案》,为包河文化产业发展进一步明确了目标、方向和路径。为做好对企服务,包河区突出“机制整合”,打造人才服务、产业孵化、技术研发、科技服务、信息服务、创投融资等“六大服务体系”,全要素支持创意文化产业发展,持续厚植产业发展支撑。

  此中,包河区创意文化产业园创新实施链长制,组建创意文化产业链党委和产业链专班,区委、区政府主要负责同志定期调度;区委分管负责同志担任链长,文产办负责统筹规划和产业政策。同时,成立区文投公司负责日常建设管理,形成区文产办和区文投公司政务、商务“双服务”同步推进的为企服务机制。

合工大智能院。受访者供图

  值得一提的是,在创意文化产业链党委中,不仅只有国企,民营企业亦参与其中,合肥安达创展科技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长王正前就担任党委副书记。“这体现了包河区一视同仁,让我们备受感动,备受激励。”王正前说。

  与优化对企服务机制同步推进的,是持续优化政策扶持机制。包河区统筹用好国家、省、市各项政策,出台区级产业扶持政策,通过事后奖补、贷款贴息和产业基金等多种方式支持企业发展,近五年累计为134个文化类项目兑现政策扶持资金8.8亿元。“目前,包河区已经实现政策‘免申即享’70%的覆盖面。”刘圣才说。

  据介绍,下一步,合肥市包河区将按照“破壁出圈,登顶出彩,改革出新,项目出效”的思路,着力项目招引,优化人才服务,大力推进文化与科技、旅游等业态融合,加快形成“规模显现、结构合理、企业聚集、业态多元、平台高效”的发展格局,积极创建全国一流创意文化产业园,力争到2027年,园区产业规模突破800亿元。

责任编辑:李孟展

点击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