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2024生命健康大会“出海,仍是蓝海”企业出海及全球化分论坛在上海举行,本场论坛作为2024生命健康大会系列论坛,由生命健康大会组委会、上海长三角商业创新研究院联合主办,复旦大学管理学院学术支持,全程战略支持江苏恒瑞医药股份有限公司,特别支持上海长三角医创生命健康产业基金会,艾社康亚洲承办。
香港生物医药创新协会总干事廖丽芳(记者 孔雯琼 摄影)
随着国内生命科学企业创新力的不断增强,出海与全球化逐渐成为当今生命科学行业的新兴议题。与此同时,香港这几年把生命科学的产业创新作为重点科技发展方向,对内地企业的出海和全球化起到了助推作用。论坛围绕“长三角—大湾区双圈合作”、“中企出海挑战与国际化策略”等话题展开讨论。
参会嘉宾香港生物医药创新协会总干事廖丽芳在接受记者采访时表示,香港正成为内地生物健康企业出海的重要枢纽,这不仅体现了香港在全球生物科技产业中的日益重要地位,也展现了其作为“超级联系人”角色的重要价值。
构建资源整合生态圈 香港搭建内地企业出海桥梁
廖丽芳告诉记者,香港生物医药创新协会汇聚了涵盖投资者、律师、专利顾问以及临床试验顾问等多领域资源,同时邀请了多个高校的多位学者专家担任顾问,为会员单位提供全面支持。若有内地企业希望通过香港拓展国际市场,协会都能通过其生态圈对接所需资源,帮助企业实现目标。“比如,上海芯像生物计划将香港作为研发中心及国际总部时,通过我们协会对接到了相关政府部门及投资者,顺利完成在香港的落地布局,并进一步拓展至海外市场。”廖丽芳举例称。
值得一提的是,香港药监局的建设未来同样可以为内地企业提供出海新契机,“香港药物及医疗器械监督管理中心(香港药监局)的建设正在稳步推进,以后有望为内地创新药提供在香港注册上市及出海的通道,加速创新药物的国际化进程。”廖丽芳表示,目前通过香港的“1+”机制,已有数款内地创新药物在香港完成注册,这一机制的成功亦为香港在未来独立审批中的角色奠定了基础。
“过去香港更多以房地产和金融业著称,但如今在生物科技领域正实现从无到有的飞跃。”廖丽芳透露,目前不少内地生物医药企业选择在香港科学园和河套等区域进行布局,开始意识到要利用香港的战略角色推动企业的发展。
内地和香港携手并进 共推生物医药科技创新发展
在论坛的圆桌对话上,不少专业人士和学者还一起探讨了内地、香港合作发展话题。
圆桌对话讨论出海策略
阿斯利康创新园与区域创新执行总监陈锴指出,香港和内地实际上正在双向奔赴,他表示:“虽然香港的产业基础之前相较内地并不那么丰富,但内地企业出海时,把研发中心和国际化总部放在香港,不仅帮助香港的科研成果从现实从‘0到1’的转变,还推动规模化发展。”陈锴同时提到,内地企业在国际化过程中,需要创新源头和国际化专家的支持,而香港正好具备这些优势。“香港有很多国际顶尖的专家,可以帮助内地企业快速进入国际市场,提供专业背书,这是双方合作的一个巨大优势。”陈锴进一步提到,香港、深圳和上海等地正在形成区域联动,在国内不仅可以提升创新能力,还能把优质的中国技术推向全球。
香港生物科技协会、香港国际生物科技论坛暨展览(BIOHK) 副主席陈一谔提及,目前在长三角最主要的合作方是浦东发展集团。“去年12月跟浦发集团签了合作协议,今年9月在BIOHK的时候,浦发集团来到香港,做了相关科技成果转化有关。”大湾区方面,陈一谔表示较为关心中山通道打通以后,中山未来的发展,期望可以把香港的政策、资源引到中山地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