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公网

大公报电子版
首页 > 专题 > 神州大地 > 正文

重庆培育新质生产力动力源 赋能制造业高质量发展

2025-01-21 12:18:12大公网 作者:韩毅
字号
放大
标准
分享

  重庆市六届人大三次会议“做大做强制造业,着力打造新质生产力动力源”专题记者会20日举行。重庆市发展改革委主任高健表示,该市正聚焦“416”科技创新布局,加快培育具备高技术特征的新质生产力动力源,稳步筑牢制造业高质量发展基石。重庆坚持“创新+产业+生态”协同,推动制造业“动力+质量+效率”变革,以高技术、高效能、高质量的新质生产力赋能制造业发展。

重庆市发展改革委主任高健(韩毅摄)

  创新引领 加快制造业动力变革

  在科技创新基础设施建设方面,重庆制定了全市科技创新基础设施项目建设管理办法,组织实施了首批11个项目,总投资33亿元。加快建设超瞬态实验装置、大规模分布孔径深空探测雷达等重大科技基础设施项目。加快建设金凤、嘉陵江、明月湖等重庆实验室,重组形成全国重点实验室10个。

  在科技创新平台载体打造方面,重庆已累计布局建设国家级、市级科创基地420多家,产业创新平台能力实现突破。建成中船海装风电等48家国家企业技术中心、超声医疗等3家国家工程研究中心,国家级平台基地达到114家。对标国家工程研究中心、产业创新中心有关政策文件,制定市级管理办法,累计认定116家市级工程研究中心、卫星互联网应用和先进感知等2家市级产业创新中心。

  高健介绍,重庆将以建设具有全国影响力的科技创新中心为目标,持续推动重大科技基础设施和科技创新平台建设,积极争取国家在重庆布局国家级战略科技力量、国家工程研究中心、全国重点实验室等国家级创新平台,全力推动创新链产业链深度融合,为制造业高质量发展注入新动力。

  产业集聚 加快制造业质量变革

  新质生产力以产业深度转型升级为表征。高健表示,重庆围绕“33618”现代制造业集群体系建设,统筹推进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未来产业培育、传统优势产业升级,着力打造具有高质量特征的新质生产力动力源。

  培育壮大战略性新兴产业方面,巴南区生物医药国家级战新产业集群,两江新区新能源汽车、重庆高新区集成电路等8个重庆市级战新产业集群已初步形成梯次发展格局,发展质效提升显著。赛立奇单抗注射液今年8月正式上市,实现1类创新药“零”突破;问界M9持续位居50万元以上车型销量冠军,创造新能源汽车品牌新纪录;重庆高新区功率半导体晶圆产能超过200万片、位居全国前列。

  抢抓先机布局未来产业方面,重庆体系化推动空天信息产业发展,高规格举办空天信息产业国际生态大会,组建全国首个空天信息产业专家委员会,获批全国北斗规模应用试点城市。布局首批6个市级低空经济先行实验区,打造10余种应用场景,无人机适飞空域开放程度全国第四。聚焦生物化工与生物基材料、生物药等重点领域,建设一批具有重庆辨识度的生物制造中试基地。落实国家“人工智能+”行动部署,推动人工智能行业应用基地建设。

  巩固提升传统优势产业方面,重庆依托电子、汽车、化工等产业基础,升级打造新一代电子信息制造业、智能网联新能源汽车、先进材料产业集群,加速释放传统优势产业蕴含的新质生产力。加快打造集成电路“设计—制造—封测—原材料及配套”全产业链条,提速建设安意法、芯联微电子等重大项目,功率半导体晶圆产能居全国前三。全力支持长安渝北新工厂、赛力斯超级工厂等整车项目建成投产,汽车产业对全市工业增加值增长的贡献率超50%。依托天然气、天青石、毒重石等特色优势矿产资源,发展高性能树脂、电子陶瓷、液晶材料等化工新材料,构建万亿级先进材料产业集群。

  高健指出,下一步,重庆将继续推动一批集成电路、汽车、先进材料重大项目,争创一批国家级战略性新兴产业集群,打造一批空天信息产业基础设施和应用示范场景,前瞻谋划生物制造、人工智能、低空经济等未来产业发展,培育未来竞争新优势。

  优化生态 加快制造业效率变革

  高健认为,新质生产力以资源优化配置为支撑。重庆持续强化平台建设、政策供给、宣传引导,推动生产要素创新性配置,加快构建产业发展良好生态,着力培育具有高效能特征的制造业体系。

  产业发展平台载体领域,重庆在全国率先完成新一轮园区开发区优化整合,新获批设立涪陵经开区、重庆国际铁路港综保区2个国家级开发区。编制开发区高质量发展规划,制定园区开发区产业地图,推动园区开发区产业集群化、特色化、差异化发展。

  政务服务要素供给领域,重庆开展了优化营商环境专项行动,重庆全市政务服务事项标准化率提升到100%,“一网通办”率提升到84%。出台该市贯彻国家“两重”“两新”、促进创业投资高质量发展等系列配套文件,制定“支持企业高质量发展30条”,强化政策供给。

  加快社会信用体系建设,全国融资信用服务平台(重庆站)助力市场主体融资授信超2000亿元。制定现代生产性服务业“1+N”政策体系,深化先进制造业和现代服务业融合发展,助推产业体系由“制造”向“创造”跃升。

  下一步,重庆还将实施民营企业“龙头引领”行动,加力培育各类民营经济主体、龙头链主企业、精英企业家。拓展信用应用场景,健全民营企业融资服务体系。实施优化营商环境九大专项行动,大力培育优化营商环境改革典型案例。积极融入全国统一大市场,优化新业态新领域市场准入环境。高质量承接开展要素市场化配置综合改革试点,发挥要素创新驱动作用,促进新质生产力发展。

责任编辑:李孟展

点击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