她叫孔建国,长沙人,今年72岁。
她有几家小食铺,能单手抡勺,支棱起一大桌“韵味”年夜饭。
她有超百万“粉丝”,喜欢操着地道长沙腔、在灶台前手脚麻利地教网友做长沙菜。
她说:虽然已经到了当“娭毑”的年纪,但是她还是喜欢大家叫她——孔姨。
孔姨是一个“老口子”
上世纪70年代的长沙饭店,墙上挂满顾客手写的表扬信:“二四五号服务员真滴好!”这个被夸的“二四五号”,正是当年24岁的孔姨。那些年,从长沙饭店的服务员干到好世界大酒楼经理,她穿着白大褂在后厨与餐桌间穿梭,是餐饮行业的“老口子”,更是长沙餐饮发展的见证人。红梅冷饮店、火宫殿……在孔姨的记忆里,长沙没有“网红餐厅”,只有地道的街市味道。
孔姨是一个有故事的人
“年轻时只有工作”,这是孔姨给自己下的标签。然而,2017年,一纸“乳腺癌晚期”的诊断书打破了她的忙碌。化疗的痛苦让她整夜失眠,可更扎心的是回忆——“闭眼全是儿子小时候的样子,却记不得他什么时候长大的。”那些年,身为餐饮人的她,唯独没给儿子好好做过一顿饭,一时间,孔姨心中充满内疚,她决定留下点什么,比如,复刻和儿子一起吃过的老味道。
就这样,化疗间隙,她把自己“关”在厨房里,酸菜换了十来种,猪血试了二十多次,终于,做出了一碗热气腾腾的老长沙麻油猪血。吃着那碗麻油猪血,儿子达哥的眼泪也“啪嗒”掉进了碗里。
孔姨是一个“霸得蛮”“耐得烦”的人
看着儿子感动的模样,孔姨也小心翼翼地提出了开个小吃铺的建议。起初,出于对妈妈身体的考虑,达哥坚决不同意,可老太太却倔得很:“每个菜里都是我的爱,这是我最后一个愿望。”“霸得蛮”“耐得烦”,老长沙人一旦有了念头,就没有干不成的事。
2019年,母子俩的“小亦小”小吃铺终于正式开业。店里卖的全是孔姨最爱的老长沙味:紫苏桃子酸甜脆爽、麻油猪血一口勾魂……渐渐地,小店从1家开到4家,儿子达哥嘴上说着“不喜欢做餐饮”,却总在店里忙得脚不沾地。母子俩一个颠勺、一个招呼客人,隔阂在烟火气里悄悄融化。柴米油盐里,有了共同奋斗的支点,孔姨的精气神也越来越好。
“生活不容易,日子简单过!”——这是美食博主孔姨每条视频的开场白。如今的她,除了开铺子,还在媒体账号上教网友做地道的长沙美食,偶尔也跟年轻网友唠一唠,讲讲人生道理。
“命运夺走我的一些东西,也让我获得了第二次生命,我现在正年轻,我想让更多人感受到长沙菜的魅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