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庆市政府新闻办27日举行“扛起新使命 谱写新篇章”系列主题新闻发布会第八场,聚焦深化国资国企改革,加快打造一流现代企业有关情况。重庆市国资委主任曾菁华表示,重庆市委六届四次全会以来,该市国资国企系统拉开了重庆市直辖以来最大的一场改革,通过两年多的努力,啃下这块“硬骨头”。通过战略性重组专业化整合,重庆市属重点国企由原来的51家整合为33家大型企业集团,优化市属国企布局取得了阶段性成果。
“扛起新使命 谱写新篇章”系列主题新闻发布会(第八场)“深化国资国企改革,加快打造一流现代企业”新闻发布会(韩毅摄)
曾菁华介绍,重庆市属国企法人主体从2260家压减到690家,压减率近70%。通过产权变革、专业化整合使企业运行更加健康,使职工的饭碗端得更牢。改革前个别重庆市属重点国企管理层级高达6级、7级,行政化、官僚化的现象较为突出。通过压降管理层级,重庆市属国企原则上已经控制在3级以内,个别如上市公司控制在4级,使其扁平化管理。
重庆市属国有企业的营业收入今年1至4月增长了4.3%;创造的增加值增加了7.2%、利润总额增长了9.6%。重庆市国资委副主任刘嘉熠介绍,今年1至4月重组整合的15家企业实现营收增长4.8%、利润增长31%、增加值增长22.8%。
“分散竞争”转型“集约赋能” 实现“1+1+1>3”服务西部金融中心建设
重庆三峡担保集团有限公司、重庆兴农融资担保集团有限公司、重庆进出口融资担保有限公司推进整合改革亦是该市国资国企改革的一个缩影。重庆三峡担保集团党委书记、董事长彭彦曦介绍,今年3月,重庆市政府批复,以重庆三峡担保为主体,吸收合并重庆兴农担保和重庆进出口担保。通过对3家担保公司专业化整合,推动解决增信资源相对分散、同质化竞争、抗风险能力较弱等问题,实现“分散竞争”向“集约赋能”转型,达到“1+1+1>3”的效果。
“本次整合改革,坚持法制化原则,按照现代企业治理要求,推进公司治理程序落地。强化数字赋能,以系统融合为抓手,推进“人合”“事合”。当前,改革平稳有序,发展稳健增效,实现首季开门红、四月继续好。”彭彦曦表示,下一步,三峡担保将按照重庆市委、市政府要求,坚持市场化运作,围绕“四突出一加强”战略思路,聚力服务西部金融中心建设和重庆经济社会发展。
重庆三峡担保集团党委书记、董事长彭彦曦(重庆市政府新闻办供图)
一是突出服务国家重大战略。围绕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西部陆海新通道建设等重大战略,通过标准化产品投放、与金融机构分险、与同业机构分保,实现资本金使用效率、可提供担保规模“双提升”。及至2027年,服务国家重大战略在保规模占比从当前64%提升至75%,切实以增信力量保障重大战略落地见效。二是突出服务科技创新和现代化产业体系建设。锚定“416”科技创新布局和“33618”现代制造业集群体系及其上下游产业链长尾端客户,开展增信、融通服务。预计三年内,服务本地在保规模从420亿跃升至2000亿,助力更多的金融可获得性。
三是突出服务地方债务风险化解和存量资产盘活。实现“加担保”向“用担保”转变,推出“最后一公里”化债增信分险服务策略,构建化债担保“工具箱”。同步加大资产盘活,截至4月末已完成年度任务的55%,风险抵补能力进一步增强。四是突出服务民营经济发展。实施“全链条增信+场景化定制”双轮驱动,专项推出担保费率下调50个BP以上惠企政策,预计到2027年,服务民企在保规模将突破350亿,让普惠金融更有温度。
彭彦曦强调,“我们一定要在工作中加强与央企股东协调联动。聚焦新能源、产业升级等战略领域,进一步打通央企股东产业资本与重庆发展需求的对接通道,实现共商共治、业务协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