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公网

大公报电子版
首页 > 专题 > 神州大地 > 正文

深港专家齐聚共议儿童友好城市建设 营造友好生态

2025-06-28 17:53:57大公网 作者:郭若溪
字号
放大
标准
分享

  6月27日,“儿童教育与城市共生:建设未来城市中的儿童友好生态”圆桌论坛在深圳举办,吸引深港两地教育、规划、建筑等领域专家共议儿童友好城市的未来路径。

  深圳市南山区政协副主席颜辉指出,儿童友好城市建设正成为落实国家“十四五”规划的重要抓手,也是南山区进一步推进高质量发展、实现高效能治理、建设全球一流现代化创新城区的重要路径。近年来,南山区通过实施“百校焕新工程”、建设126个儿童友好基地、打造“儿童科普联盟”等,积极推进建设儿童友好城区、营造良好教育生态。

  香港耀中幼教学院副校长林文全指出,只有成人以正确的心态为孩子们规划未来,才能有效地为他们创造更好的成长环境。“他引用诺贝尔经济学奖得主赫克曼的研究表示,城市对儿童的投资回报高达7%到10%,虽然回报需要较长时间才能显现,但回报潜力很高,主要来源于三个方面:一是社会如果没有早期投资,日后再教育成本是7倍之多;二是投资孩子的培养更有利于培养其建设社会的责任感;三是弱势家庭的孩子,若没有合适的教育,未来学习差距可能达到5年。

  深圳市建筑设计研究总院有限公司首席总建筑师孟建民以无障碍设施为例,强调当前儿童友好设施建设同样面临系统性不足的问题。他建议引入“前策划—后评估—再认证”的闭环机制,借鉴香港经验,让儿童亲身参与设施验收,“除了专业认证以外,也要请儿童一起来参与”,从而真正检验儿童友好设施的实效,提升儿童友好城市建设的整体水平。

  深圳市城市规划设计研究院高级副总规划师、儿童友好城市研究中心主任刘磊认为,儿童参与是儿童友好城市的关键,体现出对儿童的尊重。他指出,研究显示3岁以上的儿童也能参与公共事务,但需要采用适合他们的方法,如2018年万科“大梦想家计划”活动,孩子们就已提出了“建筑成本和回报率”等许多成人未曾想到的专业问题。目前我国儿童参与由深圳起步,已逐渐形成“公共事务”与“具体项目设计”两种儿童参与类型,并在设点社区的过程中基本形成了反馈和公示闭环,取得了显著进展。

  “师幼关系的友好不仅仅是情感上的支持,还包括心理氛围、尊重和平等的营造。随后,关系的细节就变得尤为重要。例如,如何与孩子对话,这直接影响到孩子思维的拓展和语言能力的发展。”香港耀中幼教学院楚珩教育研究所所长时萍认为,儿童友好不止在理念层面,更应“润到师幼关系的互动当中去”。她指出,打造儿童友好的教育环境,核心在于建立相互信任的师生关系,这种信任关系能帮助孩子在情感和行为上的快速恢复,更能激发孩子们的创造力与自信心。南山区机关幼儿园园长刘红丽结合实践案例指出,园所在操场改造过程中,孩子们不仅参与了功能区域的讨论,还就运动器械的选择提出意见,真正实现了“从使用者变为设计者”。她认为,这种方式让儿童有机会表达对城市建设的见解,是尊重儿童权利的重要体现。

  此次活动由香港政策研究所广东代表处、南山区机关幼儿园、香港耀中幼教学院、耀中耀华教育网络联合主办,深圳大学支持合办,为未来儿童友好城市建设注入来自教育一线和社区家庭的真实声音与智慧支持。

责任编辑:李孟展

点击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