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公网

大公报电子版
首页 > 专题 > 神州大地 > 正文

侨心化茶香 侨路带茶路——台联学习讲坛在福清成功举办

2025-08-04 12:21:37大公网
字号
放大
标准
分享

  先有侨才有茶,后有茶再有侨。何谓白马精神?爱国爱乡,创业奉献。何为红茶故事?光彩事业,茶叶扶贫。8月2日,由福清市台联、福清市政协台胞台属组主办,福建东建集团承办的台联学习讲坛在福清市机关大院成功举办。

  讲坛上,旅日爱国华侨魏可英先生之子、东建集团董事长、元泰茶业创始人魏文生先生以《茶路、侨路,我们的红茶追梦之路》为题,结合闽商精神,以魏家三代海外创业史及新时代创业史为脉络,分《侨之路》、《茶之路》及《侨与茶之路》三个章节,为现场嘉宾深情讲述侨路、茶路交织下的茶叶扶贫之路的动人故事。福清市台联会长郑清华及30余名福清市政协、福清市政协台胞台属组嘉宾出席本次讲坛。

  两本护照,海外求生

  “祖国是伟大的!祖国是博爱的!”讲坛伊始,魏文生先生以魏家三代侨商的亲身的经历和跨越时空的见证,发出来自内心的呐喊。

  魏氏家族的创业史始于民国时期。1914年,魏作敏、魏作爱六兄弟在日本福冈县创立“元泰洋行”,成为家族海外商业的奠基者。他持有中华民国与中华人民共和国两本护照,既是历史的见证者,也折射出两岸同根的血脉联系。

  魏作爱曾在家书中写道:“我家世居海滨穷村,兄弟六人相继赴日谋生”,道出了闽籍华侨“以商代耕”的生存智慧。其子魏可英1971年初到香港,先在九龙仓集团的尖沙咀码头当了半年的搬运工,睡过公园、进过工厂,攒足盘缠后,借道香港赴日,与父亲团聚,展现了福清人“敢拼会赢”的精神。

  魏可英抵日后,依托闽籍侨团力量打开商路。他通过寿山石雕、象牙玉雕及漳州片仔癀等贸易赚取第一桶金,并结识侨领林同春等贵人,将工艺品销往华侨社团。这段“合群抱团”的经历,为日后回国投资埋下伏笔。

  魏作爱、魏可英父子积极参与寻根问祖、同乡联谊等活动,形成“亲情通商机,乡谊促合作”的侨商网络,体现了华侨“筚路蓝缕,赤心不改”的创业特质。

  赤子归来,实业报国

  1983年,魏可英先生响应国家号召回国,成立福州首家中外合资企业“东福实业”,开发闽都新村、嘉洋邨、马尾工业厂房、双福楼、象山别墅等项目,引资引侨,为福州市的旧改及创汇做出了积极贡献。

  1989年风波中,不少外资企业纷纷撤资,但魏可英先生仍然坚信祖国的改革开放政策不会改变,在逆境中毅然增资扩产,独资创建了“福建东建地产有限公司”,累计投资20亿元,完成60万㎡旧城改造,以产业报国的形式,融聚华侨力量,被誉为“福州旧改主力军”,获时任省委书记项南高度评价。

  “当时,家父逆势投资700万美元成立东建地产公司,引入港式花园住宅理念,建设玉融花园。秉承诚信经营的闽商精神,聘请福建省建筑设计院为设计单位,福建省六建集团为施工单位,最终第14幢单体建筑荣获‘鲁班奖’,打出了大品牌。”魏文生回忆称。

  魏可英先生在收获事业的同时,还不忘造福桑梓,以十二分的热忱投身家乡公益事业,将一片赤诚的爱心奉献于社会各界,深受社会各界的赞誉。上世纪八九十年代短短十余年时间里,魏可英先生先后在扶贫助残、助学解困、赈济灾民、兴医办学、修桥铺路、文化艺术、老人康乐、海峡两岸经济文化交流等方面慷慨解囊,累计捐款高达1200多万元。值得一提的是,魏可英先生还捐建五一广场骏马雕塑,以行动彰显华侨对祖国的信心。

  “父亲热爱生活,从不向命运低头,是生活的强者。”魏文生先生坦言,老华侨们虽不善言辞,却以最朴实的行动诠释着深沉的家国情怀。他们爱国爱乡、创业奉献,正是这种“无声胜有声”的奉献,让中国优秀的传统文化魅力在互帮互助中跨越山海,铸就起永不褪色的赤子丰碑。

  福安扶贫,红茶振兴

  前人种树,后人乘凉。魏可英长子魏文生接任东建集团董事长一职后,以老董事长为榜样,不忘初心,牢记使命,立足家乡福州发展,开启新征程!

  承袭老一辈闽商精神与智慧,2004年,东建后人借随福建省工商联、光促会领导前往宁德扶贫之机,开拓创新,以福建茶业为切入点,开展光彩事业,并创建了元泰茶业,以产业帮扶的形式实现乡村振兴。

  以“帮扶互补、以富带贫、共同富裕”为宗旨,魏文生先生在福安设立坦洋工夫生产基地、编纂《话说福建红茶》《中国红茶经典》、打造“元泰红茶屋”连锁品牌;成立全国首家红茶图书馆及红茶创客空间,每年印发《中国红茶产区地图》及举办论坛;在永泰联坪村建设“张天福有机茶示范基地”,通过“公司+农户”模式,带动茶农收入翻番,培育金牡丹、金观音等高香品种,推动永泰红茶品牌崛起。此外,还创办福州市元泰茶叶职业技能鉴定站、福州市励勤职业技能培训学校,为福建乃至中国茶产业发展不断输送“张嘴能说,提笔能写,遇事能办”高素质人才,助力国茶复兴梦……

  从民国商贾到改革开放先锋,从地产巨擘到茶叶扶贫者,魏氏家族三代人以“两本护照”串联起百年跨海奋斗史,用“一份家书”诠释了华侨“出走半生,归来仍少年”的赤子之心。他们的故事,既是闽商精神的缩影,更是两岸血脉相连的生动注脚。

  而两篇文章《中国红茶什么时候才能红起来?》及《我的红茶主张》表明了新一代元泰励勤人的初心与使命!

  茶香两岸,心系五洲

  福建是产茶、茶文化大省,也是国家倡议“一带一路”的核心区,又是“海上丝绸之路”的发祥地,福建山海侨优势凸显,大有可为。同时,福建又是著名侨乡,在世界各地拥有数以千万的侨胞,为闽茶、中国茶走向世界奠定了良好的基础。

  作为侨三代,元泰君不断透过侨来结茶缘,透过茶来传侨情。尤其是在对台文化交流方面,元泰茶业以“茶”破题,从赛事到产业,从学术到社区,构建了多层次的对台交流体系,生动诠释了“要红,两岸一起红!要亲,两岸一家亲!”的初心。

  打造两岸茶艺竞技平台,以赛促融。自2007年起,元泰茶业连续18年举办“元泰杯”两岸茶通擂台赛,以红茶盲品、对样比拼等形式,吸引两岸茶人同台竞技。2024年赛事首次设立金门分赛区,30名台胞选手参与角逐,最终2人晋级总决赛。赛事还纳入台湾红茶作为标准样,推动两岸红茶工艺互鉴。

  深耕社区文化互动,培育青年茶缘。2020年起,元泰联合两岸社区交流中心举办节气茶会、香道雅集等活动,吸引台青参与。2025年大暑茶会以传统文化为纽带,促进两岸青年共话茶道美学。此外,元泰励勤职校培养的台籍茶艺师积极参与在两岸的茶事赛事中,成为茶文化交流使者。

  共建茶文化研究机构,深化学术合作。2022年成立的两岸大湾区红茶文化研究所,以“三茶统筹”理念为指导,整合两岸红茶文化资源。两地研究所长联合两岸茶企、学者开展茶产业研究,并参与“闽茶海丝行”活动,推动两岸红茶共拓国际市场。

  创新产业合作模式,赋能茶旅融合。2024年,元泰茶业与台胞张克良合资成立金元泰商贸公司,落地“翠韵臻香·台湾高山茶文化驿站”项目,融合台湾高山茶文化与元泰“茶驿站”模式,打造福州首个两岸茶文旅综合体。2025年“两岸福茶”活动中,元泰提供6款大陆红茶与台湾茶进行“舌尖对话”,强化产业互动。

  “开着奔驰进去,骑着单车出来。在茶叶扶贫、追梦中国红茶的路上,元泰君不忘初心,不负使命,无怨无悔,直到中国茶文化茶产业复兴的那一天。”魏文生先生坦言道。

  讲坛最后,郑清华会长作总结发言。他表示,本次讲坛魏文生先生围绕福清人的精神传承、家风家训、家国情怀及台湾回归问题等展开“思政课“式的报告,内容丰富,感召力强。

  “魏文生先生及团队坚持20年推动红茶事业,令人敬佩。中国红茶发源地在福建,我们应该进一步推广红茶文化,通过技术升级,提升品牌价值,对标国际市场早日实现产业化。”郑清华会长颇有感触地说道,中华民族伟大复兴需国家统一,台胞、台属、侨胞、侨属更应弘扬白马精神,尽力所能及之力。

责任编辑:李孟展

点击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