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月9日-13日,第十二届全国暨粤港澳大湾区青少年模拟政协(提案)展示活动在深圳市南方科技大学附属中学举行。来自全国20个省、自治区、直辖市及特别行政区的近110所学校齐聚深圳,共带来117份精心准备的青少年提案。此次模拟政协活动首次邀请港澳地区学校参加,旨在促进内地与港澳青少年交流,增强港澳学生国家归属感与爱国情怀。活动覆盖大湾区主要城市,与全国活动融合举办。
委员通道环节“模拟记者”现场提问。受访者供图
117份提案彰显青年智慧担当
本届活动提案数量创历史新高,来自全国20个省、自治区、直辖市及特别行政区的近110所学校,共提交117份调研报告和提案,累计近100万字。内容选题的前瞻性、调研的扎实性以及建议的创新性深受评委赞誉。
委员通道环节“模拟记者”现场提问。受访者供图
从优化高铁出行的“孩童车厢”倡议、关注青少年健康的“科学体重管理”方案,到破解课后难题的社区“学有所栖”计划、助力大湾区融合的港澳青年创业提案,以及规范“宠物友好”商业发展的新经济建议……这些提案广泛覆盖社会公共服务、青少年发展、社区治理、区域战略及新兴经济等领域,从个体到社会、微观到宏观、传统民生到新兴业态,精准回应民生痛点、服务国家战略、洞察经济动向、探索治理现代化,既饱含社会温度,又富有发展视野,生动诠释了当代青少年对国家发展与社会治理的立体关注和深刻洞见。
为准备提案,学生们投入了大量精力,在理论学习基础上开展头脑风暴,筛选具有社会意义的问题,寻找“小而深”的切入点;通过实地考察、专家访谈、问卷调查等多种方式深入调研,收集数据;最终运用多学科方法,将丰富的素材凝练成针对性强、论据详实的调研报告和提案。
中国教育学会副会长徐淀芳表示,这是一次直击教育本质的模式创新。相较于传统课堂的知识灌输,模拟政协活动让学生不仅关注课本里的理论知识,还将视野延伸到课堂之外,体悟知识的深度和民生的温度同样重要;让青少年学生从“解题的机器”转变为现实问题的解决者,在调研走访中读懂中国社会的复杂肌理。同时,模拟政协活动突出过程性评价尺度,从成立提案小组,到各校进行集中展示,彰显“在过程中学习,在过程中训练,在过程中评价”的人才培养实践。
委员通道环节“模拟记者”现场提问。受访者供图
首邀港澳学子参与
在紧张而充实的五天活动时间里,模拟委员将通过委员通道、界别协商、提案展示等环节,接受模拟记者采访、开展界别协商,并合作展示模拟提案,沉浸式体验协商民主制度运行的全过程。活动旨在培养青少年“四个自信”——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文化自信,增强青少年社会主义制度意识、社会责任意识、实践意识和创新意识,提升其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及演讲辩论的综合能力。
第十二届全国暨粤港澳大湾区青少年模拟政协(提案)展示活动现场。受访者供图
活动特邀4所香港及1所澳门学校学生参与。他们将与内地学生共同模拟提案形成过程与协商民主运作,亲身体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优势,强化国家认同,更好融入国家发展大局,同心投身中国式现代化伟业。
据悉,活动由致公党广东省委员会、中国教育学会指导,全国青少年模拟政协(提案)展示活动组委会主办,南方科技大学附属中学承办,安生教育科学研究院、香港圣保罗书院、澳门培正中学协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