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公网

大公报电子版
首页 > 专题 > 神州大地 > 正文

《镜子里的香积寺》 致敬贝聿铭

2025-08-27 12:14:28大公网 作者:俞昼、通讯员于志强
字号
放大
标准
分享

  2023年8月22日,贝建中先生从万里之遥的纽约专程来到杭州英蓝中心,这是一个8年的邀约。2014年,我取得香积寺旁的土地后第一时间告诉他:做这个项目是受他父亲贝聿铭先生设计汉考克大厦历程的启示。

杭州英蓝中心 / 受访者供图

  2014年7月,北京金融街英蓝国际金融中心项目经过15年磨砺,已步入正轨,楼里客户朋友受拱墅区委托,邀请我为正在规划中的运河CBD建言献策。此次行程,先看规划,之后参观京杭大运河的起点区域(京杭大运河6月22日刚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评为世界文化遗产),参观富义仓、御码头、运河起点碑、“走运”、大兜路历史文化街区、香积寺。

  参观完香积寺,已迈出寺门,陪同的朋友非常热情,建议再上钟楼看看,于是我们又重新踏入寺庙,钟楼一层供奉的是地藏王菩萨,住持特邀我撞钟祈福,撞钟后,在钟楼平台上,我注意到寺庙对面相邻的空地,这块空地因为有2米多高的围墙,所以人们走在路上是看不到里面的,这块地与寺庙之间仅隔一条24米宽的小街——丽水路,出于职业敏感性,我问起这块空地的用途,陪同的朋友告诉我这块土地即将入市拍卖,用于综合建筑开发,并为我讲述了这块地的城市规划条件和意向发展商的情况。

  香积寺庙钟楼高点为14.69米,意向开发商在一街之隔的地方将建设80米高的综合体,一旦建成将会对寺庙带来不可逆的压迫感,我向同行的政府人员建议修改规划条件,“让一让寺庙”,回京后我一直惦念这个事情,很快这个地块进入了拍卖流程,这意味着这个项目进程已经不可逆了。我请当地朋友与地方沟通,是否欢迎我们来参与这个项目,地方很开明,表示在这个环节是公平的,谁来参加都欢迎。

  北京同事们对这个项目是有异议的,一则我们熟悉北京市场,北京也有很好的项目可以选择;二则到一个陌生的城市,且这个城市商业建筑已经处于过剩状态,有同事在调研后说,“当地最贵写字楼的租金还不如我们北京大厦地下三层库房。” 我认真的做大家工作,做了一个比喻:“你到了这个城市,看到一个小孩子在路上玩耍,后面有车来了......” 前去拍地的同事问我是否有价格上限,我告诉她,“你负责把它拿回来”,经过27轮竞拍,取得了这块土地使用权。

  贝聿铭的粉丝 时代的建筑

  我是贝聿铭的粉丝,源于1980年代我在中国银行工作的经历,那时办公地点在天安门广场西侧西交民巷17号,入行时恰逢在修行史,行史重要的一篇是中行的建筑,1937年完成的上海外滩中国银行大厦,1951年建成的香港老中银大厦,1954年落成的新加坡中国银行大厦,这三栋楼一直到1960年代末期都是亚洲最高楼、毗邻汇丰银行,我也由此开始了解贝聿铭的传奇。

  1983年,贝聿铭荣获建筑界最高荣誉——普利兹克奖,评审团称赞他“赋予本世纪最美丽的内部空间和外部造型”,汉考克大厦历经非议和磨难终获成功和认可,成为现代主义建筑的里程碑。我在香积寺钟楼平台上看到一街之隔的这个地块时,即时联想到汉考克大厦,这是同一个故事。

  取得土地后,我与同事们讲:“这个项目与香积寺一街之隔,我们需要做出一个好的建筑、匹配寺庙;一个好的项目,首先需要的是好的建筑师,我们要邀请设计过最现代当代艺术博物馆的建筑师来设计这个作品。”这需要时间去联络沟通,团队提出,是否利用这段时间先请国内设计师试一下,故邀请了浙江大学设计院和上海翌城建筑师事务所先行开展概念设计,从他们的设计探索中,我们感到从原有城市规划中跳出来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

  我们的国际设计师邀约得到了积极的回应,经过商谈,确定了6家境外事务所参与这个项目的概念设计,分别是美国Arquitectonica建筑设计事务所、英国TFP FARRELLS建筑设计事务所、西班牙 Nieto Sobejano 建筑事务所、法国 Moatti-Rivière 建筑事务所、德国 AGN INTERNATIONAL GmbH、荷兰 Cepezed 建筑设计事务所,浙大院全程统筹。

  每家主设计师团队都到杭州实地考察项目,三个月后开始第一轮概念设计汇报,在听汇报的前一夜,可以形容“我的心在脑子里”,满心期待,听到一半,“我的心掉到地上”,团队提出是否要重新请设计师,我说要给他们时间,这7家事务所又做了第二轮、第三轮,一年的时间过去了,在这个期间,我们没有向设计师们讲我们的“想法”,我们也没有“想法”。

  后退30米 将天际线还给寺庙

  听了近一年的汇报,我自己和团队仔细地去感受每一家的设计,也反反复复实地感受这个地块和周边的环境,和每家设计师团队沟通我们的想法,我讲到“我做这个项目的首要目的是希望成就寺庙,就是我们不能压他,把天际线让出来,唯一的办法就是我们自己后退。”我提出:“从我们的建筑线向后退30米,这30米空间规划高度为80米,我们只建9米、2层高。”

  “临近香积寺一侧从建筑用地后退30米,2层高的小体量建筑,创造出一个与香积寺过渡的“呼吸带”,在近人尺度上,产生了寺庙与现代建筑的均衡之美、和谐之美。人们走在丽水路,两侧的建筑体量相当,最大程度减少了高层建筑对寺庙或对城市道路的压迫感。一如贝聿铭在汉考克的设计为避让教堂日照而收窄平面,我们选择将天际线还给寺庙。”————浙大院建筑师王昕洁

  “通过一年多的调研、讨论我们逐渐清晰,将大兜路历史街区的街区肌理及香积寺对称的布局吸收、重塑,使承载着城市记忆的肌理在项目中延展,我们采用开放街区式商业模式,与香积寺平行地敞开了4个视野通道;原城市设计和意向开发商设计,将80%土地用于住宅、20%土地用于建造高密度写字楼,我们将64%土地用于公建,36%土地用于住宅,最大限度将土地留给公共空间,留给市民。”——浙大院建筑师王昕洁

  建筑师的美妙 时代的美第奇

  从这时起,又经历了近2年的探索,最终在2017年美国ARQ建筑师事务所创始人本纳德(Bernardo Fort-Brescia)大师的平面得到了大家的认可。这位美国大师特别说到“我们总在思考:下一个世界需要的东西是什么?我们要解决什么问题,我们在历史、当下和未来之间寻求平衡,杭州英蓝中心不只是一个商业项目,还具备文化意义,我们需要这个时代的美第奇。”

  “很少有项目,位于如此著名的历史建筑旁,香积寺的建筑很有趣,是一座长方形庭院,由多进院落和接连的厢房组成,内部功能层次分明、相互对称,这很像紫禁城的布局,有着一系列渐进式开放空间,每个空间内的体验都不尽相同,使用者的居所在较深处,待客区在外部,从开放到私密,富有条理。我想这也许这就是能启发我设计的灵感,这些传统空间所传达的讯息可以被融入到现代项目中,赋予它现代的形式、现代的形状,形成现代的建筑。

  从2017年开始,7家设计师事务所又在本纳德大师的平面上设计项目的立面,又经过1年的磨合,最终我们采用了TFP Farrells建筑设计事务所Stefan Krummeck斯特凡大师的方向。“这是一组现代建筑雕塑群,立面设计既要表达出一致的建筑风格,更需要不同尺度的组合、丰富的层次,宛如一首协奏曲。塔楼的立面设计借鉴了蒙德里安的艺术风格,线条在庞大的建筑体块上交叉延展,刻板的建筑外形被体块拆解为可感受且亲人的尺度,释放了庞大建筑体对寺庙和周边城市环境的压迫感。”

  立面形态确定后是色彩的选择,"任何深的颜色都会使庞大的建筑群对寺庙和周边的城市环境带来压迫感,我们希望这个建筑群的颜色非常浅,作为传统、厚重、古香古色的香积寺的陪衬;我们希望色彩现代、简约、轻盈、明快、有科技和未来感,与象征着历史和传统文化的寺庙对话。"

  在斯特凡的立面协奏曲里,金属是管乐,白色是鼓点,那么铺陈建筑底层色域的“宝石蓝”,犹如乐队的弦乐,形成了旋律的基调,蓝色,是冷色调中最冷的色彩,晶莹剔透的宝石蓝是向往天空的色彩。我们将现代的建筑语言融入到外立面细节,丝丝入扣,浑然天成,最终实现了赏心悦目的平衡,宛若一首协奏曲,幕墙色彩是我们对贝聿铭建筑美学的深沉致敬。

  镜子里的香积寺 第四季风景

  过去30多年间,我走遍世界各地,探访好的建筑、设计、规划,为之感动——建筑是艺术,是城市的灵魂,是文明的凝固,我希望每一个的好设计都能在祖国的土地上升华。

  2014年的中国,正处于新一轮房地产洪流的酝酿期,地方对每一块土地都规定了严格的开工、竣工时间,整个行业的高速周转——杭州房地产项目资金周转周期平均不到8个月。我们取得土地后没有急于开工,而是静下心来研究,思考怎么去设计、建造和运营项目。从那开始,我专注设计,历经3年终于在2017年动工,此后每隔一周,我都会来杭州,最早的航班飞,最晚的航班回。

  如同汉考克大厦,社会对这个项目有很多误解;项目历时11年、总投资超过50亿,从一个普通的房地产项目涅槃成为现代的建筑雕塑群,成为千年历史香积寺永远的一炷香。我们的努力是破解遗产保护和城市发展矛盾课题的探索,成为滚滚洪流的快销房地产大潮中坚持理念、坚守品质、坚守城市公用建筑公益性的示范。

  “镜子里的香积寺”——镜中显现的是传统与现代的融合,是礼让、牺牲与创新精神的共生,是时间对我们所有坚持的温柔馈赠,是人间“第四季”的风景。

  贝聿铭说:“有三四件代表作,比五六十栋建筑强多了。要的是质量,不是数量。”

  贝建中说:“我父亲从不为自己的设计辩说,‘最美的建筑,应该是建筑在时间之上的,时间会给出一切答案’。”

责任编辑:李孟展

点击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