采访团抵达的“硅立方”,是一座被玻璃幕墙包裹的三层立方体建筑,形如未来科技馆。其内部运行着长沙人工智能创新中心的核心引擎——与华为、中科曙光打造的5A级智算中心。
中科曙光运维主管彭文钦向媒体高层介绍硅立方运行情况。 / 记者 姚进 摄
这里部署的200P全栈国产化算力(含100P AI算力+100P科学算力),不仅是湖南规模最大的AI算力底座,更以“液冷黑科技”颠覆传统算力模式。
科幻照进现实的算力“心脏”
采访团一行随着工作人员进入机房内,好像进入了科幻电影中的未来世界,两百平方的空间里放下了69个机柜和200多台服务器,成排的服务器芯片与主板完全浸没在特殊冷却液中,沸腾的液体实时将温度控制在50℃以下,在提升5%系统性能的同时,实现同等算力节能30%,年均节电量相当于1.2万户家庭用电。
这一技术正是电影《流浪地球2》中“缸式计算机”的现实复刻。其采用的浸没式相变液冷方案,使核心系统PUE值(能源使用效率)降至1.04的全球领先水平,算力密度较传统机房提升30倍以上,被工程师们称为“为芯片冲凉的绿色发动机”。
媒体高层在机房里参观。 / 记者 姚进 摄
千亿级算力蓝图的战略布局
作为世界计算·长沙智谷的“智能中枢”,该中心承载着更宏大的使命。按照“一中心四平台”架构,远期将扩展至1000P人工智能算力,支持训练、推理、云计算等全场景需求。
据湖南中科曙光信息有限公司运维主管彭文钦介绍,至2025年7月,已累计服务110余家湖南AI企业,覆盖智能制造、医疗、金融等12大领域,算力峰值利用率突破50%;2025年初部署的DeepSeek政务大模型,已构建“AI公务员”系统,实现公文秒级生成、政策智能解读,推动行政效率提升40%。
华媒高层在长沙人工智能创新中心参访后合影。 / 记者 姚进 摄
创新中心的价值远不止于算力供给,更在于其构建的产业孵化闭环。
长沙智谷,通过签约百度、北京大学、湘江实验室等机构,已在工业质检、自动驾驶领域孵化30余项标杆解决方案;依托“教学实训中心”培育超800名大模型工程师,并吸引汇视威、迈曦软件等30余家创新企业入驻,其中5家估值过亿。
当液冷服务器在静谧中沸腾,这座“玻璃魔方”正以算力为墨、产业为纸,书写着长沙逐鹿全球研发中心城市的硬核宣言——未来三年,它将以澎湃算力滋养8万产业人才,助推世界计算·长沙智谷实现千亿营收、万亿生态的宏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