眼睛是心灵的窗口,如果眼睛近视或出了问题,需要看清眼睛内部的变化,并对眼球内部进行精准测量,这能做到吗?深圳莫廷医疗成为了这方面的科技领军企业。公司成立22年来,一直默默地研发着一项尖端光学成像技术——OCT(光学相干断层扫描)。莫廷医疗开启了国产眼科OCT产业化之路,成功打造出我国首台可量产的“可视化”生物测量仪,目前已拥有175项专利和软件著作权,并获得12项全球专利。这家诞生于深圳的科技企业,不断攻坚克难,创新发展,成为了新征程上续写“春天的故事”的生动践行者。
启航:拉开中国OCT设备研发和产业化序幕
1996年,莫廷医疗的创始人王辉成为深圳一家试剂公司的运营负责人,后来他自主创业成立公司代理徕卡科学仪器。王辉自幼对仪器设备工作原理充满好奇,在企业经营过程中,他于2004年结识了时任清华大学深圳研究生院院长马辉。随着交流增多,清华大学先进的技术让王辉着迷。在多次考察清华大学、并与清华大学何永红博士相识后,他下定决心与清华大学展开产学研合作。当时市场上还没有国产的OCT设备,马院长、何博士与王辉三人一拍即合选择OCT技术产业化作为产学研合作方向,从而拉开了中国OCT设备研发和产业化的序幕。“我就是相信清华大学,相信清华大学的技术。”王辉说。
从第一台国产OCT出现,到将这台产品做到产业化并有市场竞争力,中间还有很长的路要走。“当时我们年轻,哪知道有那么难,所以一头就扎进去了。”为了推进这个项目,王辉不仅投入前期开公司的所有积蓄,还把房子抵押给银行贷款3000万元,继续推进项目研发。这其中还有一个插曲,最开始研发的OCT集中于皮肤检测和商品检测领域,但屡次商业化试水都不成功。
金国藩院士对莫廷OCT课题给予高度评价
面临巨大压力的王辉只能放手一搏,他说,一定要做国产眼科OCT,因为蔡司已经把眼科OCT的市场做起来了,要与国际品牌正面竞争,否则没有出路。只要能把产品做出来,只要我们的产品更有性价比,就一定能卖钱。王辉的想法获得了大家支持。不久中国第一台可量产的眼科OCT研发成功,在参加展销会时,这款产品震惊了国外同行。
自2004年项目开展以来,项目团队克服“零基础”条件,不断攻克技术难关,为国家眼科OCT产业发展奠定了里程碑: 莫廷医疗在2006年至2010年期间,先后推出了中国第一台有自主知识产权的眼后节时域OCT、中国第一台眼前节时域OCT、中国首台频域OCT,其中频域OCT荣获国家重点新产品认证,彻底打破国际技术封锁,填补国产OCT市场空白。2013年至2016年,又推出了全球首个基于频域OCT技术的光学生物测量仪及中国首台多普勒血管成像OCT。莫廷医疗坚持自研自产,98%以上物料实现国产化,向王大珩院士提出的“OCT中国造”任务交出了高质量的答卷,为OCT技术的普及奠定了关键基础。
2006年清华大学深圳研究生院课题组到医院病房向王大珩院士(左三)汇报OCT技术产业化成果,(右一)为莫廷医疗创始人王辉。
攀登:让“中国首创”成为“世界标准”
莫廷“莫停”——王辉把这两个字写进了企业名称里,也带领莫廷团队把这两个字写进了产品里。2021-2023年国科基金和百度风投均看好眼科医疗设备赛道,分别两次投资莫廷公司。2024年莫廷医疗新一代光学生物测量仪“哥伦布”获批上市。说起这项创新,王辉如数家珍,“我们是把硬盘盘片变成一个光学的镜片,一半做反射膜,一半做透射膜,来解决这个问题。盘片在高速旋转时也在高速切换,一路光聚焦到眼角膜,一路光聚焦到眼底。这个创新不仅成本可控,而且还能实现目的。”
莫廷医疗没有满足于OCT设备的研发,而是依托雄厚的技术创新能力,敢为天下先,将磨炼“炉火纯青”的OCT技术应用到眼睛光学生物测量技术上,重新诠释了“眼生物测量”标准。
IOL Power Club会议现场——莫廷医疗研发负责人代祥松(右一)揭秘哥伦布生物测量仪核心突破
跨界:让“一束光”照亮更多产业
莫廷的“永不止步”也得益于创始团队对技术的追求,每年投入营业额的20%作为研发经费,目前已拥有175项专利和软件著作权,并已获得12项全球专利技术(PCT),这为持续的科研创新构筑了强大的技术壁垒。
未来,莫廷医疗将加速国际化布局,重点拓展新兴市场,凭借着“永不停步”的精神打造更具性价比的产品,逐步实现进口替代,建立品牌认知,推进海外认证,为全球视觉健康,为人类眼健康和高精密制造提供深圳解决方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