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欧国际工商学院在职MBA启动仪式暨2025专业之光管理论坛5日在中欧深圳校区成功举办。近150名中欧华南校友及企业界人士共同见证。此次活动标志着中欧建院30年来首个在职MBA课程正式落地深圳,这也是亚洲排名第一的MBA课程首次在深开设。
课程落地:回应时代需求,精准对接市场
在全球经济数字化转型与区域竞争格局重塑背景下,企业对复合型管理人才需求大增,粤港澳大湾区产业升级与跨境金融合作对此类人才需求尤为迫切。中欧国际工商学院院长汪泓在致辞中表示,深圳经济特区建立45周年、前海合作区成立15周年之际,中欧在深圳校区推出在职MBA课程,是对时代命题的回应、对深圳精神的共鸣以及对华南市场需求的精准对接。深圳有超380万家市场主体,在职人员期待灵活学习模式,大湾区产业升级和企业出海也急需相关人才。该课程依托中欧深厚品牌积淀、一流教研力量和优秀企业家网络资源,融合全球前沿管理理论与中国实践,致力于培养兼具“资源广度、管理深度、创新韧度”的π型商业领袖,打造教育赋能商业、商业反哺教育的生态平台,为大湾区高质量发展提供人才支撑。
前海合作区党工委副书记梁珂对中欧在深圳前海开设在职MBA课程高度肯定。她介绍,前海合作区成立15年来成效显著,2021 - 2024年地区生产总值从1755.7亿元增至3008.8亿元,进出口额接近翻番,2025上半年GDP同比增长6.8%,实际使用外资增15.9%,累计推出600余项制度创新成果,其中273项为全国首创。中欧与前海自2022年签订战略合作协议以来,在多个领域开展合作,为前海注入强大智力支持和创新活力。她期望中欧未来培养更多优秀管理人才,驱动大湾区高质量发展。
课程特色:多维培育 打造创新引擎
中欧市场营销学副教授、副教务长(MBA)、MBA课程主任张玲玲对在职MBA课程进行了详细介绍。课程以“资源广度、管理深度、创新韧度”为特色,培育青年才俊成为有担当的商界杰出π型领袖。“资源广度”方面,深沪双城赋能,链动全球网络,学生可与32,000 +校友共同成长;“管理深度”上,产学研紧密结合,贯通理论与实践,聚焦中国管理深度、拓展全球广度;“创新韧度”聚焦商业创新,激活创业基因。课程通过定制化精品课程、案例教学和全球首创实境教学法夯实学生管理能力,以多样教学机制与浓厚学习氛围激发学生创新魄力,借助丰富校友资源及各类校内外活动拓宽学生职场边界。
同时,为构建良好创新创业生态,中欧InnoLab创新创业中心正式启动。该中心作为“全链路生态平台”,突破传统高校创业服务模式,解决“资源碎片化、产学脱节”痛点,将创业支持拆解为“能力培训、资源对接、赛事孵化”等模块,创业学员可按需组合使用,并借助数字工具提升资源匹配效率,与外部企业、投资机构、孵化器建立伙伴关系,形成“高校 + 产业 + 资本”协同网络,反哺MBA课程。目前,中欧Innolab已在沪深双校区开设。
论坛聚焦:探讨管理投资 共话企业发展
课程启动仪式后举办了2025专业之光管理论坛。中欧金融学副教授单宏宇以“公司市值管理:从价格博弈到价值创造”为主题分享,指出去年年底证监会发布的《上市公司监管指引第10号——市值管理》推动市场从“价格赌场”向“价值赛场”转变。他以阿里影业为例,强调真市值管理需通过业务整合与战略聚焦做大企业,企业要整合现有活跃业务,重新定义赛道、放大协同,让股价反映企业价值增长。
深圳新思哲投资管理有限公司董事长、创始人韩广斌以“基业长青之优秀到卓越”为题演讲,强调投资核心是“认识自己”,避免致命错误,提出“三峰验证”理论,认为企业与个人需穿越多轮周期才能长青,投资应“反人性”,风控意识重于收益。
圆桌讨论环节,在单宏宇教授主持下,深圳市架桥资本管理股份有限公司创始人徐波、深圳市中欧瑞博投资管理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长吴伟志以及韩广斌等人围绕“企业如何穿越周期”展开讨论。徐波从一级市场视角出发,认为投资策略因资金属性而异,A股和香港上市都是不错选择;吴伟志看好港股市场,认为其汇聚中国优秀企业且估值合理,投资策略应随市场“季节”调整;韩广斌再次强调投资应回归企业本质与长期价值,规避高风险行为。
活动最后,中欧副院长兼教务长濮方可(Frank Bournois)在答谢致辞中表示,中欧在职MBA课程聚焦大湾区及全国π型人才需求,以“资源广度×管理深度×创新韧性”培养优秀商业领导者,深沪协同为学员带来独特优势,期待更多职场精英加入。活动现场还进行了中欧深圳校区捐赠墙的揭幕仪式,本场活动由中欧院长助理、深圳校区首席代表刘湧洁主持。
据悉,中欧在职MBA课程学制2年,班级规模约60人,将于2026年8月正式开学,平均每月安排两个周末上课,授课地点为中欧深圳校区,并提供部分上海校区选修课、海内外模块课程和境外交换项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