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公网

大公报电子版
首页 > 专题 > 神州大地 > 正文

2025年服贸会|昌平区五载深耕结硕果 “两区”建设打造开放发展新标杆

2025-09-10 19:06:36大公网 作者:李征
字号
放大
标准
分享

  9月10日,记者从2025年中国国际服务贸易交易会昌平专场新闻发布会获悉,自启动国家服务业扩大开放综合示范区和中国(北京)自由贸易试验区(以下简称“两区”)建设五年来,昌平以制度创新为核心、高水平开放为引领,累计落地项目1900余个,新设外资企业329家且年均增速达28.2%,实际使用外资16.8亿美元,成功实现从“开放试验田”到“发展新高地”的跨越,为首都开放型经济发展注入强劲动能。

发布会现场

  “试制度、探新路”,让政策红利转化为发展实效。五年来,昌平先后出台自贸昌平组团实施方案、重点园区三年行动计划等20余项专项政策,累计落地210项高含金量举措,催生出一系列“全国首个”:全国首家国际研究型医院开门接诊,为临床研究转化提供“昌平样本”;全国首个去中心化临床试验(DCT)试点落地运行、全国首家“一站式”特殊物品及生物材料进出口公共服务平台投用、全市首个“人遗专员”试点、创新药“随批随进”机制等标志性成果,持续彰显昌平制度型开放的“先行优势”。

  在全球资源配置领域,昌平精准打通要素流动瓶颈。资金方面,推出全市首个自贸试验区跨境人民币结算专项奖励政策,落地跨境本外币一体化资金池、合格境外有限合伙人(QFLP)等试点;建立全市首个“见投即贷”服务机制,完成全市首单仓储类不动产信托财产登记,一系列首单、首批举措持续突破资金服务瓶颈。数据方面,依托自贸区数据出境负面清单备案制,成功为诺和诺德等跨国企业打通了数据便利出境通道,保障其全球研发协同需求。知识产权方面,作为国家知识产权强市建设试点城市,昌平创新“科技+保险+服务”模式,为企业海外创新布局筑牢风险防护网。

  五年来,昌平率先突破医疗、增值电信等领域开放边界,4家企业落地细胞与基因治疗业务,2家企业申报增值电信开放试点;率先实现外商投资企业注册“全程网办”,办理时限压缩至1天。跨境贸易领域,土耳其商贸中心、欧洲创新中心搭建起“走出去”桥梁,8家企业通过海关AEO高级认证,落地研发用物品进口“白名单”政策,推行“合格保证+符合性验证”检验监管模式,跨境贸易信用水平与通关便利度同步提升。

  未来,昌平将立足自身资源禀赋,强化核心优势,在“五子”联动中找准发力点,持续推动“两区”建设走深走实,为首都高质量发展、高水平开放贡献“昌平力量”。

责任编辑:李孟展

点击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