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了深入探讨内地企业如何借助香港平台、香港服务,连接全球走向国际市场。2025年服贸会期间,香港贸发局举办多场“香港助力内地企业出海”系列访谈。
9月12日上午,香港馆展开以“连接全球市场 从香港走向国际”为主题的访谈活动,香港贸易发展局华北、东北首席代表陈嘉贤与用友软件(香港)有限公司董事总经理李浩、他山科技联合创始人兼CEO马扬、森特士兴集团股份有限公司公共事务部负责人翟晓伟三位嘉宾,围绕“内地企业借香港平台开拓国际市场”展开深度对话,以实践经验为内地企业“走出去”提供鲜活参考。

香港——出海起点与国际标准“试验场”
访谈现场,三位嘉宾一致认为,香港既是开启全球布局的“第一站”,也是产品和服务的国际化适配、打磨与国际化人才团队的培养的关键“试验场”。
作为国内企业服务软件的标杆,用友软件深耕企业云服务、ERP系统及数字化转型解决方案多年,其全球化征程从香港起步。2003年,用友成立香港公司,将其定位为“全球化的起点与海外总部”。历经22年发展,用友从港澳台逐步辐射至东南亚、欧美、中东等地区,在全球设立十余处机构,其中香港的支撑作用贯穿始终。

作为AI触觉感知与机器人技术领域的科创企业,他山科技借香港打开了国际视野。马扬回忆:“2023年,由贸发局主办的第一届香港国际创科展是他山走出去很好的契机,我们在香港展示了全球首款数模混合AI触觉传感芯片和触觉传感器后发现,香港是内地与海外市场中间很好的链接及纽带。”为契合国际标准,他山在2024年与香港生产力局合作研发养老机器人,目标是“既面向内地,也符合国际标准,可在香港应用并推向海外”。
森特士兴集团是建筑金属围护系统领域的领军者,翟晓伟坦言,在香港项目中直面标准挑战。翟晓伟称:“森特参与香港新机场建设时,虽国内标准已是行业最高,但CE认证、FM认证等国际认证必不可少,国内企业此前多未涉及,需从头做起。”此前国外的公建项目因乏欧标认证,错失商机,香港成为企业适配国际标准的“实战课堂”。
链接全球人才 香港成为资本的关键“枢纽”
在人才与资本两大核心资源上,香港凭借独特优势,为内地企业链接全球资源搭建桥梁。他山科技以香港为支点汇聚全球人才。马扬介绍,他山成立之初便是一家具有全球视野的公司,团队的六位核心人员分别来自五个国家,如今“我们把香港视为去海外的重要桥点,未来会加大在香港的投入,将其打造成为出海的窗口及全球化的研发基地。”

用友软件借力香港资本市场加速扩张。李浩透露:“2014年我们已有业务板块在港上市,2023年用友发布了全球化2.0战略,加大海外业务的投入,进一步依托于香港的资金、人才与技术优势加强AI数字化应用与全球化扩张。”同时,香港对科创的支持也吸引用友布局研发中心,“利用香港人才优势设研发中心,这些布局都需要资本支持,香港金融市场提供了重要保障。”
森特士兴集团也瞄准香港资本潜力。作为2016年上交所主板上市企业,翟晓伟明确表示:“森特未来一定会在香港H股上市,借助香港资本市场助力国际化发展。”
香港:内地企业“拼船出海”的共赢平台
如今,“拼船出海”成为内地企业借香港平台开拓国际市场的主流选择,通过合作实现资源互补、风险共担。
香港软件行业协会携手用友搭建出海生态联盟,在香港软件行业协会周年大会上成立中国软件出海科技委员会,“拉上国内生态企业,联合香港本地数字化服务公司,利用‘香港’品牌认知度,将中国科技软件与香港服务打包,推向东南亚、欧美市场。”
他山科技通过香港结识伙伴,共同突破技术场景。马扬举例:“我们和云迹科技因香港结缘,今年在世界机器人大会上联合推出搭载触觉感知技术的酒店服务机器人,大家抱团开拓蓝海市场,凑在一起开拓场景就是新市场。”

森特士兴集团则体验到“拼团出海”的高效。翟晓伟说:“以前我们跟着大总包单点合作,没有链条式服务,今年5月跟着贸发局平台拼团出海,感受到平台优势,未来会以香港为立足点,借助贸发局、生产力促进局对接更多合作。”
对北京企业而言,香港的重要价值不言而喻。作为科创与产业高地,北京企业可依托香港的国际商贸、金融、科创资源,结合自身技术优势,以“合作共赢”模式打开国际市场。

正如三位嘉宾所言,香港是“全球化起点与桥头堡”、“链接世界的桥梁”、“战略支点”,这片热土将持续为内地企业出海注入动能,助力企业在全球舞台实现新突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