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为国际金融中心,凭借在银行、资本市场和资产管理等多方面的优势,香港已经成为很多企业海外融资的首选平台。9月11日,“香港助力内地企业出海”系列访谈在2025年服贸会举办。香港贸易发展局华北、东北首席代表陈嘉贤表示,今年上半年全球金融格局中,香港资本市场多项指标全球领先,新股募资规模重回全球第一,港股持续向好进一步为香港和内地资本市场及经济带来积极影响。面对越来越多的内地企业想要“出海”,香港作为第一步或是扩大市场的关键。

在安永的帮助下,朝聚眼科医疗控股有限公司在2020年8月启动IPO,2021年在香港成功上市。朝聚眼科首席财务官符锦表示,香港上市主要是看中香港市场的全球化,对于民营企业未来扩张能够快速提升影响力。同时,香港拥有众多全球投资人,有利于未来的融资和扩张。

稳定性、便利性、国际性利于内地企业首选香港上市
谈及在香港布局的影响,符锦表示,在香港上市的三年时间内,公司已经从17家医院和23家视光中心扩张到了31家医院和29家视光中心,整体规模翻倍。业务覆盖华北、京津冀及江浙区域,上市募集资金还直接用于医疗设备和信息化升级,推动消费眼科全面升级。
“最直接体现的是品牌的影响力和人才激励”,符锦透露,品牌影响力从华北区域拓展到全国区域,同时借助上市平台设计人才的股权激励计划,也吸引到更多核心人才进入公司。

安永华北区审计服务市场主管合伙人解彦峰指出,内地企业走向国际,香港是第一站,因为香港市场的稳定性、便利性和国际性都利于内地企业首选上市。香港联交所近年来不断优化上市机制,为不同行业、不同发展阶段的企业提供了更多元的上市路径。
据解彦峰介绍,香港联交所近年来通过 18A、18C等规则拓宽上市门槛:18A 为尚未盈利的生物医药企业打开通道,18C则服务于先进科技企业,而对于其他企业,联交所第八章规则提供了多元选择,无论是 “3 年累计 8000 万港元利润” 的盈利标准,还是 “收入 + 市值”、“收入 + 市值 + 现金流” 的组合标准,都能让企业找到适配路径。2025 年上半年,安永已助力 15 家企业赴港上市,可见香港上市通道的活跃度与专业性。

北京通政私募基金管理有限公司总经理郭风从投资机构角度分享了对港股市场的深度观察。他表示,港股市场近年来流动性和热度持续攀升,也有很多的退出机会,同时吸引如朝聚眼科这样的优质企业持续涌入。“对于投资者而言,主要就是想投个好标的,找到好的退出机会,港股满足了我们这两个核心诉求,所以我们选择投资港股。” 郭风说。
香港的融资优势不仅限于IPO。解彦峰提到,安永等专业机构还可提供税务筹划、并购咨询、ESG披露、家族办公室管理等服务,助力企业全面提升治理水平与国际化运营能力。此外,香港的私募基金、绿色金融、跨境并购等渠道也为企业提供了更多元的融资选择。
京港科技合作 协同出海
作为一家兼具产业与地方背景的投资基金,通政私募基金重点关注数字经济、人工智能、智能制造及低碳技术等领域。在评估企业时,不仅关注其产品、团队、运营与财务基本面,同样重视企业与区域产业资源的协同效应。
对于企业发展,京港合作优势显著。对于北京等内地核心城市的企业,香港更是 “科技 + 资本” 融合的理想平台。解彦峰观察到,北京凭借高校与科研院所优势,聚集了大量 AI、芯片、机器人企业,这些企业可通过 18C 规则赴港上市。郭风也认为,北京是人才和政策高地,顶尖高校云集,政策导向也利于科创企业发展。尽管如人形机器人、低空经济等领域仍处于商业化早期,需长期资本支持,但香港市场对创新企业的包容性与国际认可度,使其成为科创企业融资的首选地。
作为企业代表,符锦表示,北京聚集同仁、协和等顶级眼科专家资源,朝聚眼科以北京为双总部之一,香港上市后受益匪浅。

三位嘉宾最后为内地企业赴港融资提出了切实建议:解彦峰强调 “谋定而速动”,企业需抓住市场机遇,一旦确定战略要高效推进;符锦建议企业明确扩张路径,回归自身价值,保持发展韧性;郭风则提醒企业找准匹配的专业机构与投资人,提升融资效率。
从 IPO 到多元融资,从制度优势到生态构建,香港资本市场正以全方位的服务,成为内地企业链接全球资本的核心枢纽。未来,随着更多企业借助香港平台实现国际化发展,这座国际金融中心将持续为内地企业的全球征程注入强劲动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