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关村丰台园毗邻西南四环,已成为丰台区经济发展的主引擎和科技创新的主战场、首都重要的产业功能区和科技创新前沿阵地。园区在人工智能、医药健康、智能制造、航空航天等新兴产业形成聚集优势,政策环境完善,创新载体丰富,为企业家实地学习和经验交流提供了坚实支撑。
北京市特聘专家、丰台区医药大健康专班执行召集人毛山宏以《科研创新与创业》为主题,介绍了科研成果产业化的实践路径,强调构建完整创新生态体系的重要性,并分享了“跨越创新死亡谷”需要解决的瓶颈问题;北京市丰台区珞珈创新研究院理事长、中诚信国际信用评级有限公司首席经济学家毛振华则以《当前中国经济形势的分析与政策选择》为题,引导学员从宏观视角理解经济运行规律与企业发展的深层关联,帮助学员在动态变化的经济环境中把握政策导向与战略决策的核心逻辑。
两位导师通过案例与实践分析,帮助学员思考如何在快速变化的技术环境中寻找企业战略落点。科技与商业的深度融合,为实训营学员提供了启发与方向,也印证了丰台科技园作为创新高地的价值所在。
中关村科技园区丰台园管委会副主任陈丽以《企业出海的破局之道》为主题,结合国家战略导向与丰台园的实际案例,深度解析了企业在出海过程中面临的政策壁垒、市场机遇与资源整合路径。她指出,随着全球产业链格局的加速重构,科技型企业只有善于利用政策红利、发挥自身优势,才能在国际市场上站稳脚跟。
丰台园正在打造面向全球的开放型创新生态,园区通过政策支持、国际合作平台建设等联动机制,为企业开拓海外市场提供了全方位保障。这一环节与“未来企业家实训营”的培养目标高度契合。实训营致力于通过“认知破壁—政策解码—技术拆解—模式共创—生态共建”的系统化路径,帮助学员把握政策红利与国际趋势,提升战略前瞻力与全球化视野。通过这一环节,学员们进一步理解政策背后的战略逻辑,并掌握将政策资源转化为企业成长与国际化发展的实际路径。
破界对话聚焦于企业发展的两大核心命题——融资与人才。华卫天和生物科技公司总裁、原君联资本投资总监贾旭带来《BP和融资的那些事》,以丰富的投融资经验为学员详细解析了资本市场的逻辑与评判标准。他强调,企业在融资过程中,清晰的战略定位、可量化的商业模式以及与资本的高效沟通,都是赢得投资人青睐的关键。
举贤人才集团董事长王尚峰以《企业家的才经》为主题,直面企业发展过程中的“人才困境”。他指出,人才不仅是企业发展的第一资源,更是决定企业能否走远的核心因素。从初创期到成长期再到成熟期,企业需要建立不同阶段的人才战略,以实现人力资源与企业战略的动态匹配。
学员们通过两位导师的深入讲解与实践案例分析,充分认识到企业发展必须在“资本”与“人才”两大关键领域实现同步突破。“北京未来企业家实训营”紧密结合产业发展与创新实践,有效提升了学员的战略视野和实践能力,为企业持续发展提供了切实的启发与支持。
在智行研学环节,学员们走进北京国联视讯信息技术股份有限公司进行实地参观,深入了解企业在产业数字化和数智化升级方面的实践经验。
通过沉浸式参观与针对性分享,学员们不仅清晰看到产业数字化从技术概念到落地运营的全流程,更从中获得企业转型中技术整合、模式创新与效率提升的可复制经验,为自身企业数智化升级提供了切实可行的路径参考。
课程期间,学员们还走进中关村丰台园展示中心参观展厅,了解园区发展历史,通过企业案例、科技成果演示及产业生态介绍,学员们直观了解了园区在人工智能、智能制造及数字经济等领域的创新实践。
在参观中,学员们感受了数字经济产业的聚集态势与规划布局,深入了解了园区在数字经济领域的企业培育模式、政策支持路径及生态构建经验,为自身企业在产业定位、生态协同及数字化转型方面获得了实践借鉴与思路启发。
此次“丰台园行”充分展现了“未来企业家实训营”在培养具备前沿洞察力、政策把握力与资源整合能力的企业家群体方面的成效。丰台科技园作为北京市南部科创高地,不仅提供优质创新载体和政策环境,也为学员提供可借鉴的产业发展模式与协同经验。通过实地考察、互动交流和专业辅导,学员们掌握了切实可用的战略工具和实践路径,为企业在技术创新、市场拓展和人才建设等方面提供新思路。未来,实训营将继续通过标杆企业研学,推动企业家能力提升,助力企业高质量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