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公网

大公报电子版
首页 > 专题 > 神州大地 > 正文

北斗耀星城——湘江西岸,一场空天信息产业变革正静默涌动

2025-09-24 14:01:17大公网
字号
放大
标准
分享

  在长沙湘江西岸,一场深刻的技术革命正在静默上演。智能网联公交车在测试道上平稳穿梭,凭借北斗高精度定位,在复杂城市环境中游刃有余;广袤乡村,北斗大数据平台正以厘米级精度测绘宅基地,为乡村振兴夯实数据基石。这背后,是湘江新区作为长沙北斗核心技术策源地,正将技术优势加速转化为产业胜势,为高质量发展注入强劲新动能。

湘江新区梅溪湖片区

  双源融合精准驭“路”,北斗赋能城乡治理

  湘江新区的智能网联测试道路上,科技的力量悄然改变着出行体验。一辆智能驾驶公交车自如行驶,它搭载了北斗GNSS与激光雷达双源融合定位技术,实现了令人惊叹的±5厘米级高精度定位。这一技术突破,犹如为车辆装上了“火眼金睛”,即便在楼宇林立、信号易受遮挡的复杂城市环境中,也能确保安全、稳定通行,展现了北斗技术在智能交通领域的巨大潜力。

  视线转向广袤农村,北斗的应用同样深入肌理。基于北斗系统构建的大数据平台,正在高效、精准地进行农村宅基地面积测绘,其厘米级的精度为乡村规划、资源管理和产业发展提供了前所未有的空间数据支撑。从城市街道到田间地头,北斗技术正以前所未有的深度和广度,融入区域发展的毛细血管,悄然提升着社会治理的精细化水平和公共服务的效率。

天仪研究院研发的卫星

  厚植科创沃土,构筑空天产业生态圈

  湘江新区北斗产业的蓬勃生机,植根于一片丰饶的科研与产业沃土。作为长沙北斗产业的核心集聚区,这里汇聚了全市70%以上的北斗相关企业,成功构建了从上游芯片研发、中游终端制造到下游系统集成、平台建设与应用服务的完整产业链闭环。

  为滋养这片产业森林,新区精心布局,建设了湘江科学城、北斗产业园、智航新城等专业化载体,打造了适宜创新种子萌芽、成长、壮大的优质生态。同时,湖南先进技术研究院、北斗时空创新中心、北斗安全研究院等高端创新平台在此扎根,汇聚了包括院士专家在内的顶尖人才团队,形成了产学研用紧密协同、相互促进的良好创新格局。

  这份深厚的积淀,正加速转化为显著的产业胜势。今年5月,新区企业天仪研究院研制的6颗商业卫星成功发射入轨,标志着其实现了从“单星验证”到“批量化生产”的跨越,并构建起全球首批C波段商业SAR卫星的全产业链能力。在产业链关键环节,揽月机电公司自主研发的卫星反作用飞轮,为卫星精准定姿提供核心保障,其自动化产线年产能达4000台套,剑指更远深空。

  目前,湘江新区已聚集航空航天及北斗领域企事业单位超400家,产值规模近300亿元,占全市70%。这里培育了5家上市公司、100家高新技术企业、10个国家级制造业单项冠军,并拥有22家国家级专精特新“小巨人”链上企业,占全市相关产业链的70%以上,展现出强大的产业集群韧性与活力。

  华羽先翔航空科技有限公司研发的“空中的士”——鸿鹄Mark1 eVTOL(电动垂直起降飞行器)

  多元应用绽放,释放“北斗+”倍增效应

  北斗技术的价值,最终在广泛的应用场景中得以彰显。在2025年湖南省足球联赛(湘超)的火热赛场,湘江新区企业华诺星空的低空安防系统构筑起一道无形的“空中护栏”。其通过频谱探测、无线电干扰、便携管制三步高效方案,精准应对“黑飞”无人机,确保了赛事安全,展现了北斗及衍生产技术在低空安全领域的精准应用。

  在智能驾驶前沿,中车智驭公司研发的北斗GNSS与激光雷达双源融合定位技术再获突破。该技术通过±5厘米级高精度定位与紧密耦合算法,有效克服城市复杂环境挑战,实现了真实路况下的稳定连续定位。基于此构建的“感知—决策—控制”全链路技术体系,尤其在自动泊车场景中将精度稳定控制在10厘米内,彰显了北斗与智能网联汽车的深度融合。

  北斗应用的根系,正深入更广阔的产业土壤:在工程机械领域,中联农机大力推进北斗设备应用,覆盖农业生产全流程,提升作业效率与精度,有效工作时间增加15%以上;在低空经济新赛道,华羽先翔公司研发的“空中的士”鸿鹄Mark1 eVTOL,采用创新气动布局,运营成本大幅降低,预示着未来城市交通的新可能。

  从“顶天立地”的技术突破,到“铺天盖地”的场景应用,湘江新区正推动北斗技术真正落地生根、开花结果。无论是保障重大活动安全,还是赋能传统产业升级,亦或是开拓低空经济新蓝海,“北斗+”与“+北斗”的倍增效应持续释放,为空天信息产业注入不竭动力。(来源:湘江融媒)

责任编辑:李孟展

点击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