由中铁七局参与建设的广州地铁十三号线二期首通段(鱼珠-天河公园)在9月29日正式开通运营。该段全长8.3公里,设4座车站。广州地铁13号线二期西起朝阳站,东至鱼珠站,全长33.5公里,共设23座车站,衔接既有一期工程延伸至增城区新塘镇,是贯穿广州中心城区的东西向轨道交通骨干线路。
中铁七局承建的广州地铁十三号线车陂站
十三号线二期首通段的开通,标志着这条横贯广州东西的交通动脉取得关键性进展。该段线路不仅实现了广州东部片区与天河核心区的快速直达,为市民通勤带来很大便利,有效缓解了地面交通压力,更通过接入天河公园综合交通枢纽,进一步加密了广州中心城区轨道交通网络,提升了整体运营效能。
广州东部片区与天河核心区实现快速直达
据了解,中铁七局承建的广州地铁十三号线二期十二区段施工任务包括“一站两区间”,即E42盾构井(含)-车陂站-E43盾构井(含)的土建工程,标段全长约1.706公里。车陂站位于天河区中山大道下方,周边建筑密集、管线复杂,且紧邻BRT公交站,交通流量大。面对复杂的施工环境,项目团队创新采用地铁车站左右分幅全盖挖逆作法施工,有效解决了交通导改及管线迁改难题。通过永临结合设计,将各层结构板兼作支撑,增强了支护体系的整体稳定性;利用铺盖层作为施工场地,节约了50%的占地面积;并优化结构设置四处出土口,实现基坑开挖与结构施工的空间流水作业,大幅提升了施工效率。
同时,盾构区间隧道直径为6.4米,埋深介于27.84米至31.6米之间,主要穿越岩石中风化及微风化地层。施工过程中面临的主要风险为下穿既有地铁四号线及车陂河涌。E42盾构井采用明挖结合矿山法施工,并运用“侧向横移始发”与“弧形导洞出渣”等创新技术,成功克服了管线密集和场地受限等难题。E43盾构井则采用盖挖逆作结合矿山法施工,进一步提升了工程效率。施工期间,项目构建了“体系化建设—智能化管控—全员化参与”的三维安全质量管理模式,全面筑牢安全生产防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