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背包”追梦,开福搭台!作为长沙建设全球研发中心城市的核心承载区,开福区以 “开福合伙人”计划为纽带,打造“长沙·开福科创谷”创新引擎,建成2家国家级、11家省级创业孵化基地,提供“零成本”创业港湾。政府设立 30亿元产业母基金联动5亿元科创青年基金,创新“风险共担+全周期奖补”政策链,投贷担联动破解融资难。
为访客介绍公司自主研发的载体柜。
2025年,开福区高新技术企业突破 680家,集聚 7家国家级“小巨人”(累计)、109家专精特新企业,无创血糖监测芯片、光子计算神经网络等24个硬核项目在“开福合伙人”杯路演中崛起。依托芙蓉实验室、大飞机地面动力学试验平台等 10家高能级平台,开福区以 “陪跑人”服务模式打通高校成果转化堵点,三航(航天一院湖南分院)、信创(飞腾、麒麟)、音视频(马栏山实验室)等战略产业聚链成势。
本系列聚焦开福区以全要素生态托举青年创业梦想的实践,书写科技兴湘的开福篇章。
24小时科研支持“不打烊”,政企对接“零距离”,就连公司注册名都是街道帮着“跑腿”拿下的——在长沙开福区东风路街道,一位青年创业者带着装满技术图纸与创业构想的“双肩包”扎根于此,不仅让国内首款低空领域航空器防避撞芯片成功落地,更在街道的全链条服务下,成为开福区完善科创生态、建设长沙・开福科创谷的生动注脚。9月,湖南鲲鹏信息技术有限公司的研发实验室里,1993年出生的总经理吴月正和团队调试最新芯片样品,他们的故事,正是“背着双肩包来长沙创业”与地方发展同频共振的缩影。
公司为街道送来锦旗,感谢街道对公司成立所做出的真诚服务。
从“技术积淀”到“落地东风路”长沙机遇点亮创业路
“当年在实验室里,我们就盼着有一天能让自主研发的技术真正走向市场。” 吴月的记忆里,团队10余年深耕自主无源物联领域的日子,始终围绕“技术落地”这个目标。2020年,天津鲲鹏信息技术有限公司作为天津先进技术研究院成果转化企业成立,可团队心里始终惦记着湖南——这片与他们有着深厚渊源的土地。
“低空经济发展的浪潮,让我们的航空器防避撞芯片迎来了发展的风口。”吴月说,团队果断决策将芯片研发总部和区域销售中心布局湖南,而最终选择落子开福区东风路街道,正是看中了这里的独特优势:科创资源富集,能快速对接高校的技术与人才;身处智能制造、信息技术产业集群,上下游合作资源触手可及;更有街道成熟的企业服务体系,让企业落地少走弯路。2024年初,这群“技术创客”的长沙创业路,在东风路街道正式启程。
“依托优质资源摸清市场需求,让研发的产品‘产销对路’,再加上东风路街道的产业氛围和专业服务,这是我们能快速站稳脚跟的关键。”吴月的话,道出了团队的创业心得。如今,公司核心技术团队汇聚了一批深耕相关领域的专业人才,这份“人才优势”叠加“政企协同”,让技术研发效率事半功倍。
苏建伟正在对芯片进行测试。
名字“破局”到全程护航 东风路街道做足“服务文章”
创业初期,一道难题率先摆在团队面前:“湖南已有4家企业用‘鲲鹏’命名,按规定我们没法直接注册。” 吴月回忆,作为天津鲲鹏的全资子公司,“鲲鹏”不仅是品牌标识,更关联着专利与技术传承,必须保住这个名字。
得知情况后,东风路街道经济发展办主任孙红艳第一时间牵头对接。“企业的诉求就是我们的工作目标,既然‘鲲鹏’对他们意义重大,我们就全力帮着协调。” 孙红艳介绍,街道先指导企业撰写情况说明与承诺书,清晰阐述品牌关联与专利归属,再主动向开福区相关部门打报告,带着材料多次往返省、市级市场监督管理局进行沟通。“前前后后跑了近一个月,终于帮企业拿到了‘湖南鲲鹏信息技术有限公司’的注册资质。” 当营业执照送到吴月手中时,这位年轻的总经理连说 “没想到街道能这么上心。”
名字难题解决后,街道的服务仍在延续。针对企业办公选址、政策对接等需求,街道成立“服务专班”,梳理出“企业专属政策包”,从产业补贴到人才福利都做了标注;注册登记、税务办理等环节,提供“代办陪办”服务,让企业少跑腿;甚至企业首批核心员工的人才公寓申请、通勤班车路线设置,街道都一一协调落实。“我们建了24小时企业服务微信群,企业有问题随时提,确保‘秒回速办’。” 孙红艳说,街道还实行“企业服务专员”定期走访制度,每月上门了解痛点,建立台账销号管理,“要让企业落地后没有后顾之忧”。
对于科技企业最看重的人才问题,街道也精准发力。不仅搭建“创业导师团”,邀请企业家、投资人帮团队梳理商业模式、对接融资,还组织企业走进高校招聘,协助办理人才落户、子女入学等手续。“今年通过街道对接,我们从双一流高校招了4名实习生,有的还没毕业就跟我们达成了就业意向。” 公司副总苏建伟说。
政企协同赋能科创谷迎来 “新伙伴”
湖南鲲鹏的落地,不仅是企业的“新起点”,更是东风路街道产业升级、开福区科创生态完善的“新助力”。“鲲鹏的到来,为东风路街道的信息技术产业集群注入了新活力,也为长沙・开福科创谷建设添了砖。” 开福区商务局副局长姚晶表示,开福区正以科研院所为“锚点”、街道为“载体”,全力推进科创谷建设。
据姚晶介绍,下阶段开福区将围绕优质科研院所资源,重点打造长沙・开福科创谷:东风路街道作为重要组成部分,将提质改造老旧物业,配合新建科创谷大厦,优化企业承载载体;同时深化“靶向招商”“产业链招商”,打通政企、银企、企企对接渠道,让上下游企业“聚在东风路、协同共发展”。“我们要让科创谷成为技术转化的‘孵化器’,让东风路街道成为‘双肩包创业者’的‘安心港湾’。”
大家在对新研发的芯片进行讨论。
从“芯片突破”到“行业领军”扎根东风路绘新篇
走进湖南鲲鹏的研发间,一块航空器防避撞芯片正在进行性能测试。“这款芯片核心技术完全自主可控,能为低空航空器安全飞行提供保障。” 苏建伟介绍,目前产品已进入试用阶段,接下来还将持续优化升级。
对于未来,吴月有着清晰规划:“以芯片研发为突破口,加大自主无源物联与低空态势感知领域投入,争取几年内成为行业领军企业。” 而东风路街道的持续服务、开福科创谷的建设规划,更让他充满信心,“接下来我们想深度参与科创谷产业协同,借助街道搭建的对接渠道,和更多上下游企业合作,让‘长沙造’的低空技术产品走向全国。”
从实验室到东风路,从名字注册“破局”到技术落地开花,这群背着“技术双肩包”的创业者,正与东风路街道共同书写科创发展新篇章。而长沙・开福科创谷也将以更优环境、更实服务,迎接更多怀揣梦想的“背包客”,让创新活力在这里奔涌,让创业梦想在这里绽放。(微开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