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公网

大公报电子版
首页 > 专题 > 神州大地 > 正文

奏响友谊之歌 美国钢琴家莫娜.戈拉贝克携音乐独幕剧走进杭州

2025-10-31 17:36:59大公网 作者:俞昼
字号
放大
标准
分享

  2025年10月30日杭州英蓝中心,国际著名钢琴家、施坦威艺术家、作家莫娜·戈拉贝克举办了一场融合文学、音乐与历史对话的音乐独幕剧暨她的作品《威尔斯登巷的钢琴家》中文版分享会。这场跨越国界的艺术之旅,更在当下微妙的历史时刻与挑战的背景下,为两国人民之间的情感联结奏响了一曲温暖的友谊之歌。

美国钢琴家莫娜·戈拉贝克携音乐独幕剧走进杭州英蓝中心 俞昼摄

  故事始于1938年的维也纳,“水晶之夜”事变后,14岁的犹太少女莉莎·尤拉被迫与家人分离,带着一张琴谱踏上了前往伦敦的“儿童专列”。母亲临行前的嘱托“音乐能帮你战胜一切”成为她黑暗中的明灯。在伦敦,她做过女仆、纺织女工,却始终不曾放弃对音乐的执着,在炮火里,德彪西的《月光》与肖邦的旋律成为她联结故乡、希望的无声语言。

  数十年后,莉莎的女儿莫娜·戈拉贝克继承母亲的音乐天赋与家族记忆,成为了国际知名钢琴家,并将母亲的故事写成了感动世界的《威尔斯登巷的钢琴家》。在这场独特的音乐独幕剧中,莫娜将动人的讲述与精湛的钢琴演奏融为一体,让观众仿佛亲历了那段用音乐抵御苦难、以勇气点亮希望的岁月。

  莫娜还特别提及:“在第二次世界大战艰难期间,中国接纳了两万多名逃避纳粹迫害的犹太难民。我们感谢中国人民在至暗时刻,所展现的慈悲与博爱。”莫娜随后透露,关于《威尔斯登巷的钢琴家》的纪录片即将在伦敦首映,以及电影、电子游戏等新形式的开发,这个动人的故事还将继续传播。

  在这场近一小时的音乐独幕剧中,观众不仅聆听到了精湛的钢琴演奏,更体验了一场跨越时空的情感旅程。当莫娜在施坦威钢琴前演奏起那些曾在战火中给予母亲力量的旋律时,音乐超越了语言与国界,触动了每位观众心中最柔软的部分。

莫娜·戈拉贝克在现场为中国读者签名 俞昼摄

  温暖回响 音乐总有共鸣

  奥地利驻沪总领事蓝海睦先生在音乐会致辞时动情地表示:“莫娜的艺术提醒我们,在历史的每一章背后,都站着渴望安全、尊严与希望的个体。”他特别感谢未读出版社将这部作品带给中国读者,并赞扬英蓝中心对文化交流的支持。

  “我们很幸运,英蓝的音乐会总是和一些伟大的历史时刻相联。”英蓝集团董事长于志强回溯了英蓝中心文化活动与中美关系的奇妙呼应:2019年12月的英蓝圣诞歌剧音乐会上演出了美国最新的当代歌剧——作曲家梅森·贝茨的《史蒂夫·乔布斯》,恰逢中美建交40周年,演出几小时后中美领导人在布宜诺斯艾利斯举行会晤;2023年11月,在杭州英蓝中心美国艺术家奥古丝汀娜“沉醉异域”艺术展展览之际,正值中国领导人访问美国。

  “今天,当中美首脑刚刚在釜山结束会晤,这场美国艺术家的音乐分享会在杭州举行,再次体现了民间文化交流与高层外交的微妙共振。”于志强引用美国建筑大师本纳德·霍在设计杭州英蓝中心建筑时的话:“我们设计这个项目的始点是思考这个世界需要的下一个东西是什么?我想,这个世界下一个最需要的东西是中国和美国的友谊。”

  莫娜·戈拉贝克通过母亲的故事向世界证明:在最黑暗的时刻,艺术与爱能够成为支撑生命的力量。而今天,这段音乐传承的故事远渡重洋来到中国,在杭州英蓝中心响起,则再次印证了——勇气、友谊这些人类最珍贵的精神,与音乐给予的永恒安慰,必将突破时光与疆界,成为每一个时代的珍贵留存。

责任编辑:李孟展

点击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