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公网

大公报电子版
首页 > 专题 > 神州大地 > 正文

山东能源正通煤业:变“浊流”为“清泉”技术革新算清绿色发展长远账

2025-11-06 14:55:29大公网
字号
放大
标准
分享

  “井下涌水处理一直是我们公司的‘老大难’。”10月24日,在山东能源西北矿业正通煤业调度指挥中心,调度员孟俊兵指着监控屏幕介绍:“看,这是工作面涌水经过多级清捞后的水质,和未经处理前相比,清澈了不少。”监控画面显示,浑浊的工作面涌水经过泄水巷内阶梯式清淤机的两次自动过滤,水质已明显改善。

图为该公司地面深度水处理车间

  “这套系统是基于‘分级治理’的理念设计的。”机电管理部叶磊回忆道,“就在今年4月份,工作面涌水量突然增加,煤泥含量也随之升高。如此高浊度的涌水若直接进入水仓,不仅会增加处理成本,还极易磨损水泵,威胁整个排水系统的安全。而现在,多级沉降清捞系统就像多道‘防线’,成功拦截了大量煤渣,为后续处理环节减轻了巨大压力。”

  这正是该公司创新实施的“煤泥水多级截捞”措施,也是“清污分流”排水系统的核心环节。若涌水中的煤泥不经清捞直接进入水仓,将导致水仓迅速淤积,清捞不及时,会引起水泵大量损坏,并给矿井水处理系统带来沉重负担。

图为该公司地面水处理站

  “以前污水泵平均两个月就需检修一次,叶轮磨损严重,实行清污分流后,污水泵使用周期长了近一倍,清水泵使用周期延长数倍,仅此一项,每年节省的设备维护费用就超过200万元。”该公司机电副总工程师李强算了一笔经济账。据统计,通过该措施,每年可节约清仓费用和水泵维修费用约700万元。

图为该公司井下某区域清水泵房

  “我们专门做过对比试验,在工作面和泵房两处分别取样检测,发现经过清淤系统截捞和沉淀后,涌水中的悬浮物浓度降低了约50%。如今进入水仓的水,煤泥含量已大幅减少。”分管机电的副总经理孟德龙说。

  在关键时期,水仓充分发挥了‘蓄水池’和‘沉淀池’的重要作用。李强回忆道:“今年4月,面对工作面涌水量突增,矿井总容积达4万立方米的水仓就像一个大‘胃’,先将水储存、沉淀,再排至矿井外水处理站,有力保障了排水系统的安全运行。”此外,处理后的清水通过‘引水上塬’工程,被回用于县城的绿化和工程用水,实现了资源化循环利用。

  “我们曾测算过,若不进行此项技术升级,加上人工费,每年可多支出费用近千万元。如今,省下的每一分钱,澄清的每一滴水,都践行着企业对绿色发展的承诺,这套排水系统,既是一本清晰的经济账,更是一本长远的发展账。”该公司党委书记、董事张金魁说。(西北矿业正通煤业 陈达江、姜鑫)

责任编辑:李孟展

点击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