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当下消费市场趋于理性的背景下,一处藏于世界长寿之乡的度假酒店,却以其独特的生存哲学,书写了一段逆势增长的佳话。广旅·巴马赐福湖君澜度假酒店(以下简称“君澜酒店”)不仅以其“春赏花、夏戏水、秋观枫、冬沐泉”的四时之美吸引八方来客,更因其对生态的极致尊重,赢得了市场,特别是粤港澳大湾区游客的格外青睐。
据悉,该酒店的大湾区客源占比高达20%,并在普遍“消费降级”的呼声中,实现房价逆势上涨20%,成为长寿之乡文旅融合的新标杆。

在山水间长出的“非标准”美学
当车轮碾过巴马蜿蜒的山路,一座“生长”在自然里的度假秘境悄然浮现。抵达君澜酒店的刹那,扑面而来的并非传统度假区规整肃穆的建筑,而是一幅浑然天成的山水长卷——200余间客房如壮瑶古寨般错落散落于赐福湖与天香湖环抱的半山腰,青瓦飞檐的楼宇与百年古树、野生杜鹃相依共生,仿佛岁月早已为这片土地写好了诗行。
这里没有一株原生树木因开发而消逝。20余栋独栋别墅与四层主楼依山势起伏延展,建筑与自然形成奇妙对话:转角处或许会与一株百年枫香撞个满怀,推窗时可能正对着一树野生杜鹃的怒放。每一扇窗都是天然画框,框住云影在湖面的游走;每一条回廊都是生态走廊,让穿林而过的山风捎来草木的私语。
“我们连施工便道都为古树让路,最终呈现的‘不规整’,恰是大地给予的礼物。”君澜酒店总经理符传颖表示,酒店就是要将自然还给客人,让建筑向土地致敬。这份对生态的虔诚,让酒店不仅成为“中国-东盟传统医药健康旅游论坛”永久会址,更成为深圳市总工会认证的“技术工人疗愈基地”——当都市的疲惫遇见山林的疗愈力,连钢筋水泥都化作了温柔的注脚。
四楼观景平台,早已是社交媒体上的“必打卡秘境”。晨光初绽时,云雾如纱幔漫过赐福湖面,将远山染成水墨丹青;暮色四合时,晚霞又为天香湖披上鎏金战甲,倒映着归鸟掠过水面的剪影。“这里连呼吸都带着草木的清甜,”来自深圳的游客李女士倚着栏杆轻笑,“推开窗就是流动的山水画,多付的房价都变成了存进‘自然银行’的利息。”

四时风物皆成诗 一座酒店的时光流转
君澜的韵致,恰似一轴徐徐展开的山水长卷,随四季流转晕染出截然不同的诗画意境,让每一次到访都成为与自然对话的新篇。
当春风吻醒赐福湖的涟漪,酒店园区便化作流动的调色盘——山樱花率先染红枝头,紧接着杜鹃花海如云霞倾泻,连石阶缝隙都钻出嫩绿的蕨草。此时踏入园中,每一步都踩着阳光在叶尖跳跃的节奏,连呼吸都浸透了草木萌发的清甜,恰是携家人铺开野餐垫、任孩童追着蝴蝶奔跑的黄金时节。
待到盛夏蝉鸣,标志性的无边泳池便成了清凉世界的魔法门。翡翠色的池水与碧蓝湖面无缝衔接,孩童们套着卡通泳圈嬉笑扑腾,父母倚着池畔吧台举杯轻酌,远处山峦倒映水中,恍若一块巨大的翡翠镶嵌在天地之间,将暑气与烦恼尽数过滤。
当秋风为山林披上红纱,整座酒店便跌入莫奈的调色盘。院内百年枫香率先点燃星火,继而漫山乌桕、槭树竞相燃烧,与静谧的湖面构成冷暖交织的视觉盛宴。摄影爱好者架起三脚架等待晨雾散去,文士则独坐临湖茶室,看一片红叶飘落水面,惊起圈圈哲思的涟漪。
及至冬日,源自地下2500米的地磁温泉便成了暖心的诗行。氤氲热气中,肌肤感受着矿物泉水的温柔包裹,眼眸却贪恋着窗外银装素裹的山水——远山如淡墨勾勒,近湖似青瓷盛着云天,连呼出的白气都成了与自然对话的韵脚。此刻的温暖,不仅是身体的舒展,更是灵魂与天地同频的共振。
味觉的盛宴同样随季节流转。春日尝鲜火麻芽拌山珍,夏日啜饮冰镇火麻露,秋日品鉴巴马香猪烤得金黄流油,冬日则围炉煮一锅火麻鸡汤,让养生食材在舌尖跳起圆舞曲。这些承载着瑶族智慧的美味,早已被列入“舌尖上的非遗”名录,成为味蕾与文化的双重记忆。
“这里像会变魔术的养生盒子。”国庆期间连住五晚的广州程序员张先生笑道。晨起陪父母打太极舒活筋骨,午后带孩子在泳池嬉戏释放活力,傍晚全家泡温泉看晚霞熔金,夜晚还能享受瑶医的肩颈按摩。“比单纯涨20%房价更珍贵的,是这种把全家健康都打包的服务。”

稀缺体验铸就价值认同
在当前消费市场环境下,巴马君澜酒店房价不降反升,逆势上涨20%,这背后是市场对其提供的“稀缺价值”的深度认同。当普通的物质消费已不足以打动人心,一种深度融合了健康养生、生态尊重与精神疗愈的高品质度假体验,便成为了高知客群竞相追逐的对象。
“我们观察到,尤其是来自大湾区的旅客,约占我们客源的20%,他们对于‘真正的假期’有着更为深刻的理解。他们追求的不仅是舒适的住宿,更是一个能够逃离都市喧嚣、让身心得以彻底放松的‘生态乌托邦’。”酒店总经理符传颖如是说,“我们不上涨价格,我们是在为这份不可复制的自然与宁静标注它应有的价值。”
或许,在体验为王的时代,真正的竞争力并非源于盲目的标准化与奢华堆砌,而是源于对在地文化的深度挖掘、对生态环境的真诚守护,以及为每一位旅客创造的、无可替代的情感与记忆价值。这里,正成为越来越多寻求“诗和远方”的都市人的心之所向,这里,正成为让都市人重获生命力的“时间胶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