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月12日,第十四届“五洲工业发展论坛”暨首届深圳企业转型升级大会在深圳举行。本次论坛由联合国工业发展组织、中国工业经济联合会等机构指导,深圳工业总会、深圳市企业升级转型促进会主办,吸引了来自政府、企业、学术界的400余名代表齐聚一堂,共同探讨人工智能技术与工业制造业深度融合的发展路径,推动新质生产力发展。

深圳工业总会人工智能与机器人发展委员会揭牌仪式
领导与专家共话AI赋能工业
原航空航天工业部部长、深圳工业总会最高顾问林宗棠,工业和信息化部原部长、中国工业经济联合会会长李毅中,以及深圳市人大常委会原常务副主任郭荣俊等领导出席论坛。广东省人民政府资深参事、深圳工业总会常务主席王肇文,深圳工业总会代会长吴丽等主办方代表,与来自中国航空工业集团、中国(深圳)综合开发研究院等机构的专家学者共同参与。
论坛以“AI聚力 • 智启工业发展新篇章”为主题,围绕人工智能与企业转型升级展开。深圳工业总会代会长吴丽在开幕致辞中强调,人工智能是推动生产方式变革的核心力量,深圳正以超2200家人工智能企业、近200项“城市+AI”应用场景为抓手,全力打造“人工智能先锋城市”。深圳工业总会通过设立专业委员会,持续推动AI与制造业融合,助力企业实现智能制造转型。
第七届“深圳工业大奖”揭晓
论坛上,第七届“深圳工业大奖”成果正式发布。该奖项由深圳工业总会联合行业协会设立,旨在树立工业标杆,弘扬工业精神,每两年评选一次,被誉为深圳工业界最高荣誉。本届评选中,贝特瑞、雷曼光电等10家企业获“企业奖”,康冠科技董事长凌斌、安科董事长朱黎明等10位企业家获“工业家奖”,迈瑞医疗“医疗设备全生命周期质量管控智能工厂”等10个项目获“项目奖”。
专家建言AI与产业融合路径
中国工业经济联合会会长李毅中在主旨演讲中指出,人工智能需深化应用于工业核心环节,包括提升研发设计智能化水平、优化生产方案、实现智能控制等。他提出强化数据、算力、算法基础能力,解决数据碎片化、算力能耗高、算法适配性不足等问题,并呼吁构建“五层安全架构”模型,确保AI安全可控。
中国(深圳)综合开发研究院常务副院长郭万达系统分析了深圳产业发展的“五个增长”动力,包括终端产业“第二次增长”、低空与海洋经济“系统性增长”等。他提出七项政策建议,包括推动科技创新与产业创新融合、发展新质生产力、构建弹性监管体系等,以巩固深圳全球竞争力。

第十四届“五洲工业发展论坛”暨首届深圳企业转型升级大会12日在深圳举行
研究成果与委员会成立助力转型
深圳市企业升级转型促进会会长王克发布《深圳市企业转型升级研究蓝皮书》。蓝皮书显示,深圳高技术制造业贡献率达63%,战略性新兴产业占比42.3%。通过百大企业案例,蓝皮书总结了技术自主化、业务多元化等六大转型方向,为全国企业提供可复制经验。
论坛期间,“深圳工业总会人工智能与机器人发展委员会”正式揭牌。该委员会将整合产业资源,构建协同创新生态,为企业提供前沿技术布局与融合发展的核心支撑。
巅峰对话与标杆案例共促发展
在由中国工业报社副社长周志懿主持的巅峰对话中,深圳市铨兴科技有限公司董事长黄少娃、单仁牛商董事长单仁等嘉宾围绕“AI驱动转型:从技术落地到价值创造”展开讨论。嘉宾们结合实践案例,分享了AI在制造业的典型应用场景,如会议管理、知识管理等,并探讨了算力支撑、组织升级等关键议题。
论坛还表彰了深圳市转型升级标志性大奖,百思特、深圳检测院等企业荣获殊荣。同期举办的“2025工业品牌‘硬核实力’创新展”中,飞书、新宙邦等企业展示了智能制造、信息技术等领域的创新成果,凸显深圳工业科技实力。
AI加速商用,论坛赋能高质量发展
当前,人工智能正从技术突破向规模化商用加速跃迁,成为驱动制造业高质量发展的核心引擎。本届论坛通过主旨演讲、成果发布、案例展示等形式,为政企学研各方搭建了交流平台。作为辐射全国、接轨国际的高端论坛,“五洲工业发展论坛”将持续汇聚行业智慧,赋能产业转型升级,为中国式现代化建设注入强劲动力。
未来,深圳工业总会将进一步推动人工智能与实体经济深度融合,助力企业抢占技术制高点,构建具有全球竞争力的现代产业体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