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公网

大公报电子版
首页 > 专题 > 神州大地 > 正文

大咖云集深圳!国家感染性疾病临床医学研究中心年会聚焦 “健康呼吸” 创新

2025-11-16 12:27:53大公网 作者:郭若溪
字号
放大
标准
分享

  11月14日至16日,由国家感染性疾病临床医学研究中心(以下简称“国研中心”)联合31家省级分中心和各联盟单位、深圳市第三人民医院联合主办的第十六届呼吸与结核病东方论坛暨2025年国家感染性疾病临床医学研究中心年会在深圳举办。

  此次论坛以“创新驱动,健康呼吸”为主题,汇聚了国内呼吸与结核病防治领域的顶尖专家学者,设立大会报告、专题研讨、病例分享等多元化版块,覆盖从基础研究、前沿探索到临床实践与防控管理的全链条议题,旨在推动我国呼吸与结核病防治事业的高质量发展。

  19家“国研中心”分中心现场授牌

  11月15日上午举行了开幕式,深圳市第三人民医院党委书记徐勇、中华医学会结核病学分会前任主任委员李亮教授、东莞市卫生健康局副局长毛东波等领导和嘉宾应邀出席了开幕式并发表致辞。

  据悉,此次第十六届结核病东方论坛首次将呼吸纳入,意在通过加强学科间合作与交流,推动医疗机制创新。

  徐勇书记表示,肺结核是结核病中发病人数最多、呼吸系统内较严重的主力病种,深圳市第三人民医院已通过整合呼吸内科、肺病四个科室、胸外科、呼吸内镜室等资源成立肺病医学部,作为学科布局的关键抓手。在未来,也将以结核病诊疗为引领,联合胸外科、重症医学科等展开多学科协作,这一布局既顺应整合医学的学科发展趋势,也是构建未来临床诊疗体系的重要战略考量。

  开幕式上还举行了国家感染性疾病临床医学研究中心分中心授牌仪式,深圳市第三人民医院党委书记徐勇与党委副书记、院长卢洪洲共同为19家医疗机构授牌。

  卢洪洲院长介绍:“未来,‘国研中心’将协同全国800多家医院网络及省级分中心队列,利用强大的标本库开展前瞻性的对照研究,基于大数据来推动结核病防治指南修订及国际政策的调整。”

  大咖云集共赴学术盛宴

  主论坛环节,国内多位顶尖专家学者们聚焦前沿展开分享。

  中国科学院院士、清华大学教授饶子和教授以《抗结核药物靶标的结构功能研究——从一线药物靶标到新药靶标的研究进展》为题,从分子结构方面阐述了抗结核药物的研究进展。

  中国科学院院士、复旦大学赵国屏教授则围绕人工智能技术在生物医学大数据治理中的应用进行了深入分享。他表示通过大数据治理来协助临床结核诊断及抗结核药物研发,在一定程度上能降低结核发病率及死亡率。

  清华大学梁万年教授在现场就如何构建“以人为本、以健康为中心”的整合型卫生健康体系作了精彩阐述。

  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胸科医院李亮教授讲解采用创新检测手段(舌试子+POCT、人工智能云技术+影像学)可极大提高结核病及肺癌的早期发现率。

  国家感染性疾病临床医学研究中心副主任、中华医学会结核病学分会侯任主任委员卢水华教授以《国家结核病防控升级与我们的准备:主动发现、预防治疗及短程化疗》为题进行了现场报告。结合《2025年全球结核病报告》最新数据,他指出当前我国结核病防控仍存在主动发现比例低、潜伏感染治疗覆盖率不足、治疗周期长、依从性差等关键问题,需要通过科技创新和体系优化实现新的突破,并指出:“主动发现、预防治疗与短程化疗是结核病防控的新三驾马车。我们要把科技创新成果转化为临床应用能力,让防控体系真正走在疾病前面。”

  除主会场外还设有:广东省医学会结核病学学术年会、医院发展与管理研讨会、潜伏感染预防、tNGS耐药项目中期考评会、东方论坛呼吸专场及护理专场等多个分会场,内容丰富,为与会者带来一场高水平的学术盛宴。

  卢水华教授介绍,此次设置呼吸、胸外科、介入等多个分论坛专场,旨在促进多学科深度协作与诊疗技术融合。

  此次论坛成功搭建了高水平交流平台,不仅展示了我国在呼吸与结核病领域的最新成就,也为推动结核病防治工作发展注入了新的动力。各方将以此为契机,持续加强协作,为我国公共卫生事业的高质量发展提供坚实支撑。

责任编辑:李孟展

点击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