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中国农业高质量发展的版图上,湖南永州正以一场静默却深刻的“品质革命”书写着自己的答卷。这片位于湘江源头、北纬26度黄金农业带的土地,凭借其独特的生态禀赋、科技赋能与全链升级,将“湘江源头的绿色味道”成功送入粤港澳大湾区的千家万户,成为全国地级市农产品出口的领跑者。2024年,永州果蔬出口额达138.9亿元,今年同期稳中有升。供港蔬菜占全国半壁江山,其背后是一场从“田间到餐桌”的系统性重塑。

中部农博会永州展馆现场
生态禀赋:天赋沃土与标准体系的双重赋能
永州的农业竞争力,根植于其不可复制的自然基因。森林覆盖率64.76%、空气优良率100%、水环境质量稳居全国前列,使其成为长江以南首个国家级出口食品农产品质量安全示范市。然而,永州并未止步于“靠天吃饭”,而是通过构建覆盖全产业链的标准体系,将生态优势转化为可持续的产业优势。
目前,永州已制定农业技术规程270项、地方与团体标准18项,建成粤港澳大湾区“菜篮子”基地238个,培育绿色、有机农产品230个。从江永香柚的双重地标认证,到全域推行的“两证+追溯”制度,永州以“标准化”重新定义区域农产品的价值基线。
品种突围:从“特产思维”到“品牌矩阵”的升维竞争
永州的农产品版图中,百余个名特优产品构建起一张清晰的“品类地图”:瑶珍大米、永州山茶油占据高端粮油赛道;江永香柚、道县脐橙打造水果产业标杆;新田富硒蔬菜、江永香芋成为出口主力;九嶷山兔、舜皇山土猪则瞄准特色肉蛋市场。
值得注意的是,永州并未停留在“特产清单”的罗列,而是通过“湘江源”“永州之野”两大区域公用品牌整合资源,推动产品从“土特产”向“功能性食品”升级。例如,尚道生物以药食同源为理念开发的酵素产品,实现了从农产品到健康消费品的跨越。这种“品类深耕+品牌赋能”的双轨策略,让永州农产品在价格与价值之间找到了新的平衡点。
供应链革命:科技锁鲜与物流提速的协同破局
如果说品种与标准是永州农业的“基本功”,那么供应链效率则是其走进大湾区的“关键一跃”。在永州,HPP超高压冷杀菌技术的规模化应用,使果蔬汁在零添加条件下保质期延长至45天,锁住鲜度与营养;田间预冷、冷链直通、陆港枢纽的闭环搭建,则让农产品从采摘到湾区餐桌最快仅需7小时。
这套“技术+物流”组合拳的背后,是永州对消费需求的精准洞察。当大湾区消费者对“新鲜”“安全”“便捷”的要求日益提升,永州以“朝采夕达”的供应链响应能力,成为湾区“菜篮子”工程中不可或缺的硬核支撑。

永州展馆现场人气火爆
市场深耕:从“出口冠军”到“价值共生”的路径重构
永州农业的崛起,并非简单的规模扩张,而是基于市场逻辑的深度布局。在出口领域,永州以占全省87%的蔬菜出口额、覆盖35个国家和地区的销售网络,证明其国际标准化能力;在内销市场,76款农特品进入北京中直机关食堂、4款产品获“出海先锋奖”,则彰显其品牌影响力的持续突破。
更值得关注的是,永州正通过政企协同推动产业模式输出。例如,尚道生物的“1+2+3”示范工程、绿港科技的HPP产业基地,均在尝试将“永州标准”转化为可复制的商业模式。这种从“卖产品”到“卖模式”的转变,正是永州农业从“高产”迈向“高值”的核心动力。
永州农业的转型之路,为中国县域农业高质量发展提供了颇具参考价值的范式:以生态优势为基底,以科技与标准为双翼,以全链协同为路径,实现从“资源驱动”到“创新驱动”的转身。
在粤港澳大湾区建设与乡村振兴战略交汇的时代背景下,永州以其对品质的坚守、对市场的敏锐、对产业链的重构,证明了区域农业同样可以成为高端供给的代表。未来,随着“永字号”农产品在全球化餐桌上的不断亮相,这片湘江源头的沃土,或将成为中国农业价值升维的重要注脚。(文图/傅春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