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公网

大公报电子版
首页 > 专题 > 神州大地 > 正文

长沙开福区经济总量预计达1300亿元 百亿级产业集群增至6个

2025-11-24 16:58:18大公网
字号
放大
标准
分享

  11月24日上午,长沙市“‘十四五’答卷”系列主题新闻发布会开福区专场举行。开福区委副书记、区长高伟系统介绍开福区“十四五”经济社会发展成就,交出向“高”攀登、向“质”发力、向“新”而行、向“美”蝶变、向“优”迈进的开福答卷。

发布会现场。(方景千 摄)

  向“高”攀登,综合实力越来越强。经济总量2025年预计达到1300亿元。“4+4”现代化产业体系积厚成势,百亿级产业集群增至6个。市级以上高层次人才数量居全市前列。连续入选全国高质量发展百强区、综合竞争力百强区、投资竞争力百强区、文化产业竞争力百强区、创新百强区。

  向“质”发力,产业发展越来越好。新引进重点产业项目691个,合同投资额1061亿元。四大主导产业稳固向好,明湘科技、新亚胜获湖南省制造业单项冠军,规上工业企业数量从87家增加到110家。视频文创产业营收突破600亿元。现代物流产业市场主体超千家、产业规模破千亿。培育税收过亿元楼宇18幢,金融区域性总部机构超70家,连续四年入选“中国楼宇经济标杆城区30强”。大力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PKS生态”体系加快构建,信创产业营收突破200亿元、年均增长20%。三航产业从无到有,落地大飞机地面动力学试验平台、湖南省低空经济集团等重大项目6个,集聚骨干企业24家。生物医药大健康产业加速崛起,全国医药流通十强企业中有5家在开福设立区域总部,营收突破480亿元,年均增长14%。

  向“新”而行,发展动能越来越足。全力打造“长沙·开福科创谷”,推动科技创新与产业创新深度融合。集聚国家级创新平台2个、省级平台116个,市级以上科研平台达218家。累计培育国家级专精特新“小巨人”8家、省级专精特新中小企业150家、创新型中小企业279家。高新技术企业从286家增至680家,科技型中小企业从198家跃升至898家,社会研发经费投入达25亿元,技术合同成交额突破70亿元。万人有效发明专利拥有量达149.2件,是“十三五”末的2.3倍,居全省各区县前列,获评国家知识产权强县建设示范县(区)。开放格局不断拓展,长沙新港外贸出口始发集装箱占全省60%以上,中欧班列(长沙)连续4年发运超千列,成功获批中欧班列集结中心。

  向“美”蝶变,城乡品质越来越高。片区建设加快推进,高标准打造金霞新城,苏托垸、金霞产业集聚区、高岭、关公湖、白霞五大片区加快建设,地铁1号线北延线、兴联路大桥、湘雅路过江通道等相继建成通车,打通金阳路、鹅羊路等断头路30余条。深入推进乡村振兴战略,创建美丽宜居村庄27个,累计实施公共基础设施重点项目192个、总投资超150亿元,城乡基础设施差距进一步缩小。城市更新成效明显,改造老旧小区354个、惠及居民6.4万余户,综合整治背街小巷164条,西园北里、潮宗街等街区焕新蝶变,潮宗街历史文化街区获评国家级旅游休闲街区。生态环境稳步向好,空气质量优良率90.6%,国省控断面水质连续5年优良率100%。金霞经开区连续三年评为省级“环保诚信园区”,浏阳河获评全国幸福河湖、美丽河湖优秀案例。

  向“优”迈进,幸福品牌越来越响。民生支出占财政总支出的比例保持在80%以上。新增城镇就业人员6.3万人。新改扩建中小学20所、幼儿园43所,新增优质学位3.1万余个、园位1.2万余个。大力推进“健康开福”建设,医疗资源居全省前列,区域内就诊率巩固在90%以上。建成农安房项目15个、229.2万平方米,建设体量创历史新高,1.84万拆迁群众实现了安居梦。建成托育机构67家、托位4563个。社会大局和谐稳定。劳有厚得、学有优教、病有良医、住有宜居、老有颐养、幼有善育、弱有众扶的幸福图景正逐步变成美好现实。

  发布会上,金霞经济开发区党工委副书记、管委会主任佘浩宇、开福区人民政府副区长龙舟,以及区科技局、卫健局主要负责人,围绕园区高质量发展、教育扩容提质、科创高地打造、普惠型托育服务发展等方面,回答了记者提问。

责任编辑:李孟展

点击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