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月25日,新大众文艺诗歌主题活动《212·中国诗会——走进陕西》在陕西师范大学正式启动。本次活动由李青叙事班发起并主办,北京广播电视台文艺广播承办。新大众文艺代表性作者李青、新大众文艺概念首倡期刊《延河》杂志社社长阎安、北京广播电视台文艺广播中心主任张睿联合发起,旨在通过诗歌这一承载着中华文明基因的文艺形式,推动历史悠久的诗歌艺术从书斋走向街头、从精英书写拓展为全民心声,让流淌在民族血脉中的诗意基因在新时代焕发新的生命力。

《212·中国诗会》首期活动走进陕西,是一次向中华诗歌源流的致敬与回归。陕西不仅保存了华夏民族原初的民间歌谣与集体情感,更是延安文艺座谈会的发生地,确立了“文艺为人民”的创作方向。这里既承载着千年诗歌的民间传统,也深植着现代文艺大众化的精神基因。选择陕西,正是要在这片文化沃土上,重新激活诗歌与土地、与人民最深层的联结。活动以陕西为起点,以大众传播为路径,旨在推动诗歌从历史深处走向当代生活,从个体书写走向全民共创,实践新时代“文艺属于人民”的根本宗旨。新大众文艺代表性作者、李青叙事班创办人李青在指出:“《212·中国诗会》的核心议题,是希望世界上的每一个人,都能怀揣诗意的生活,用自我的方式穿越心灵的旷野,进而达到美好的人生状态。而要收获这样的幸福情景,就可能需要我们重新在古老的生活方式中,挖掘出能温暖现实和启迪未来的事物,我个人感觉写诗、读诗和谈论诗,是最简便最有效的活动。因此,就有了《212·中国诗会》这个新大众文艺诗歌活动,希望这个项目可以给每一个参与者带来不同的感受。

陕西省作家协会副主席、《延河》杂志社社长阎安从文学传承的角度指出,陕西作为中国诗歌的重镇,既有《诗经》的民间传统,也有盛唐的诗人气象,今天更应让诗歌扎根土地、回归大众。“《212·中国诗会》走进陕西,是对这片文化厚土的致敬,也是对诗歌本源的回归——诗歌从来生于民间,长于人心;是诗歌活动回归‘大众创作、大众传播、大众共享’的新文艺理念。”他表示:“诗歌不应只是少数人的精神高地,而应成为每个人都可以参与的情感表达。我们鼓励普通人写诗、读诗、传播诗,让诗歌真正回归生活、回归人民。”

北京广播电视台文艺广播中心主任张睿介绍了本次活动的融媒实践:“北京文艺广播将制作一系列高质量的诗歌朗读、诗人访谈音视频产品,并联合出版主题诗集,通过融合传播的多元手段,把诗歌从文字变为可听可看可感的立体内容,实现‘一次采集、多元生成、全域传播’。让中国诗歌从小众书写走向大众共创,从文学期刊走向融合传播,从历史记忆走向当代生活。这不仅是一次内容创新,更是媒体在文化传播中从‘传递者’向‘共建者’的角色转变。”
活动现场,八位陕西诗人——阎安、远村、三色堇、冯景亭、杨楠、王进智、张乐、杨麟依次登台,朗读了自己的代表作,以饱含深情的个性化朗诵,将诗歌的情感力量淋漓尽致地展现。

212越野车总经理陆云然表示:“诗歌与越野看似遥远,实则精神相通——都是对自由、探索与表达的追求。我们愿意支持这样具有大众情怀和文化温度的文艺项目。”
制作人董文俊指出,《212·中国诗会》不仅是一场活动,更是一个可持续的文艺公共项目。“未来我们将走进更多省份,每期聚焦一地、深耕一域,用声音、影像和文字,记录属于这个时代的诗意中国。”

《212·中国诗会》首席摄影师史宏伟从影像创作的角度分享了他的思考:“一个眼神的闪烁,一次声音的共鸣,这些稍纵即逝的瞬间,比任何精致的画面都更接近诗歌的灵魂。我们希望通过这种 ‘去技巧化’ 的真诚记录,让影像本身也成为一首诗,证明最动人的创作,正来自于大众真实情感的自然流露。”
《212·中国诗会》是李青叙事班与北京文艺广播自《2035图像志》《212·我在北京遇见你》《企业家说——李青叙事广播秀》之后再次联合推出的新大众文艺广播节目。陕西站之后,还将走进北京等城市,通过“一地一策”的创作方式,串联起不同地域的文化气质,共同编织成一幅丰富多彩的“新大众文艺”中国诗意地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