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公网

大公报电子版
首页 > 专题 > 河北 > 焦点 > 正文

喜迎新中国成立75周年|走进西柏坡

2024-09-30 09:57:29大公网河北中心
字号
放大
标准
分享
  今年是新中国成立75周年,临近国庆节,红色革命圣地西柏坡又迎来新的参观学习人潮。国庆节前,怀着敬仰之情,走进西柏坡。
 
  西柏坡,位于河北省平山县,一个处于太行山深处的小山村,然而,这里却是解放全中国的最后一个农村指挥所,也是世界上最小的指挥部。
  在西柏坡纪念馆前,鲜花翠柏之间。毛泽东、朱德、刘少奇、周恩来、任弼时“五大书记”铜像神态自如地凝望前方,欣慰地目视着他们亲手缔造的这盛世繁华。鲜花簇拥的“新中国从这里走来”几个大字在阳光下熠熠生辉。
  走进西柏坡纪念馆展厅,看到一个个展厅的实物展示和历史文物再现,仿佛看到在中国革命历史的伟大转折时期,毛主席和党中央在西柏坡的日日夜夜:那柏坡岭的灯火照亮漫漫长夜,迎来新中国的曙光;仿佛听到1948年9月间,毛泽东和新中国的缔造者们从这里发出的408封4A级电文,就在这密集的“滴滴答答”声中,震惊中外的辽沈、淮海、平津三大战役打响。
  连绵不断的电码,如同嘶鸣的号角传向前方,又从前方传来胜利的欢呼。这是从暗夜走向黎明的时刻,这是“新中国从这里走来”的红色圣地。
  在西柏坡纪念馆内的小广场上,看到纪念馆宣教部的讲解员们正在排练快板《腾飞吧,中国龙》,为新中国成立75周年演出做准备。“站在柏坡岭,缅怀革命情。中国的历史不能忘,华夏子孙永远铭刻在心中……”从动情的演唱中,已感触到年青一代的颗颗红心、款款深情。
  出纪念馆向西,随人群走进绿树掩映的西柏坡中共中央旧址,如同穿越时空隧道,历史的厚重感扑面而来。这里仍保持着当年风貌,一砖一瓦,一草一木,似乎都在向你讲述那些烽火连天的岁月。在旧址内,看到毛泽东旧居、周恩来旧居、刘少奇旧居、任弼时旧居、董必武旧居、军委作战室依次坐落在前院,朱德旧居和办公室则是在穿过防空洞的后院,是三间窑洞式建筑,颇有陕北风味,或许也是总司令对转战陕北的怀念。
  在毛泽东旧居门前,一盘石碾引起很多人关注。就是这盘石碾,毛泽东主席在1948年5月26日至1949年3月23日居住的近十个月间,曾无数次坐在这里思考中国命运,构思“将革命进行到底”的社论,筹划“九月会议”和党的七届二中全会等等。石碾碾过的是寒冬岁月,迎来的是新中国的春天。
  在毛泽东主席办公室里,一本台历静静地翻开放在那里,日期定格在1949年的3月23日。那是毛主席和党中央进京“赶考”的日期,在进京之际,毛主席语重心长地对周总理说:“今天是进京赶考的日子,进京赶考去。”周总理笑答:“我们应当考试及格,不要退回来。”毛主席说:“退回来就失败了,我们决不当李自成!”
 
  言犹在耳,伟人已逝,抚今追昔,不忘初心。史为鉴,铜为镜,“赶考”永远在路上。
 
  在中共七届二中全会会场前,全国各地前来学习的单位和个人如潮水般涌来,一波接着一波,一批接着一批。虽然人多,但组织有序。在会场门前的党旗下宣誓是最重要的程序,在领誓人的带领下,统一举起右拳,重温入党誓词,庄严而肃穆。
  在会场内正面前面,两面鲜艳的党旗中间,悬挂着毛泽东、朱德两位伟人的画像,会场内是一排一排的木制长椅,朴素、整洁、庄严。静静地坐在长椅上,仿佛倾听到毛泽东主席浓重的湖南乡音穿越而来:“务必使同志们继续地保持谦虚、谨慎、不骄不躁的作风;务必使同志们继续地保持艰苦奋斗的作风。”
 
  “两个务必”声音,从1949年的春天发出,在新时代仍然久久回响。2022年,习近平总书记在党的二十大报告中指出:“全党同志务必不忘初心、牢记使命,务必谦虚谨慎、艰苦奋斗,务必敢于斗争、善于斗争,坚定历史自信,增强历史主动,谱写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更加绚丽的华章。”
  “从‘两个务必’到‘三个务必’,这是共产党人‘赶考’路上的接力棒,一棒接一棒,让‘赶考’精神进到千家万户,根植于每个人的心田,是西柏坡纪念馆义不容辞的责任”。西柏坡纪念馆副馆长段彦峰深情地说。
  国旗红、鲜花艳。在西柏坡纪念馆前、在西柏坡中共中央旧址。“没有共产党就没有新中国”的歌声嘹亮,就在红旗飘扬、歌声嘹亮中,举国欢庆,喜迎新中国成立75周年。
 
  (袁冰)
 
责任编辑:陈天浩

相关内容

点击排行

京ICP备13049349号 京公网安备1101050203733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