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手电商平台陷增长瓶颈,未来何去何从?
2024-10-23 21:10:05大公科技 作者:黄春蕊
- 字号
- 放大
- 标准
近年来,随着电商行业的快速发展,以及人们环保意识的提高等,越来越多的消费者倾向于购买二手商品来减少浪费,随之而来的是更多企业开始进入二手市场。
目前,阿里巴巴旗下二手交易平台闲鱼、腾讯投资的转转、京东旗下的拍拍、万物新生的爱回收等是国内主要二手电商平台,国外市场还有eBay、Poshmark、Vestiaire Collective、Depop、RealReal等。
在众多产品当中,二手电子类产品占据不小的市场份额。《2024-2029年中国电商行业市场供需及重点企业投资评估研究分析报告》数据显示,2022年我国二手电商交易规模达4802.04亿元,同比增长20%,并且2023年有着明显的增长趋势,交易规模达5486.5亿元,同比增长14.25%。
在众多二手电商平台中,闲鱼和转转占据了国内绝大部分市场份额。以闲鱼为例,据二手电商市场份额分析数据显示,闲鱼的月活跃用户数超过1.2亿,用户总数超过3亿,其中90后用户占比超过60%,95后用户占比超过35%。
或许是迫于成本压力,亦或是考虑像商业化“靠拢”,闲鱼决定结束免费时代。今年7月26日,闲鱼宣布面向全体卖家收取0.6%的基础软件服务费(单笔最高收取60元),同时,针对同一自然月内,产生的成交订单数量大于10件且累计成交金额大于10000元的卖家,超出后的每一笔订单实际成交额的1%收取软件服务费。该变更于2024年9月1日起正式实施。值得一提的是,闲鱼客服回应称:如符合条件,0.6%的基础软件服务费和1%的软件服务费同时收取。
不过,近年来二手电商的“冲劲”似乎开始下降。“电数宝”数据显示,2023年二手电商交易规模为5486.5亿元,渗透率为35.68%,同比增长分别为14.25%和7.08%,增速均在持续下降。
盘古智库高级研究员江瀚向大公科技表示,从市场规模增长的角度来看,二手电商平台可能面临用户增长放缓和交易量难以大幅提升的问题,这表明其发展速度可能不如初期那样迅猛。从市场竞争的角度分析,随着越来越多的玩家进入市场,竞争日益激烈,可能导致平台在获取新用户、维护老用户以及提高市场份额方面遭遇困难。从整体来看,二手电商以及循环经济依然空间广阔,整个市场的需求还在增加。
华泰证券研报分析认为,二手电商行业的长期增长取决于供需匹配效率的提升,关键点仍在买卖端的价格博弈,其中主要包括商品残值的定价和潜在的信任成本。关于残值定价,中长期有望依赖优质商品保有量提升推动二手商品供给增多而产生自然进销差价空间,而信任成本的降低可通过平台方在制度与规则等方面的努力实现优化。
事实上,除了二手电商平台外,线下的二手商贩也是不可忽视的竞争对手。从购买或者出售同一产品来看,线上、线下两种选择也存在一定差价。
一名河北籍贯的消费者对大公科技表示,因为前段时间要换电脑所以把旧的卖了,旧电脑是苹果MavBookAir(M1),使用时间大约三年多,在转转平台的回收价是3600元,而线下一门店员工联系他说同一型号、刚激活的电脑出售价为3500元。
除此之外,随着政府补贴、家电换新等优惠力度的普及,让消费者购买新品的成本降低,致使二手平台迎来新的挑战。
据了解,目前政府补贴涉及商品共有22类,包括手机、电脑、家用电器、智能家居、建材家具产品等,最高可补贴商品优惠价的20%。部分城市还开启了以旧换新活动,涉及商品汽车、家电、家装领域,补贴金额最高可达1.5万元左右。
面对以上“冲击”,二手电商平台们又该如何“生存”?江瀚认为,首先,对于二手电商平台而言,通过优化运营流程、提高自动化水平、减少不必要的开支等手段,可以在一定程度上降低成本,从而弥补因市场变化或政策影响导致的收入减少。
其次,提升服务质量和用户体验也是间接降低成本的有效方式,通过增强用户粘性,提高复购率,可以相对减少获客成本,稳定收入来源。
第三,探索多元化盈利模式,如增值服务、广告合作、金融服务等,能够为平台开辟新的收入来源,进一步缓解因外部环境变化带来的经济压力,从而在不直接削减必要开支的情况下实现“降本增效”。
责任编辑:王杰
大公原创,未经授权不得转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