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月27日,2025世界人工智能大会“人工智能赋能中小企业高质量发展论坛”(以下简称“论坛”)在上海世博中心举行。
论坛上,中国科学院外籍院士、英国皇家学会院士、深圳计算科学研究院首席科学家樊文飞展示的“钓鱼城”全栈AI系统引发行业震动。这套创新性的“全栈AI”技术体系,融合逻辑推理技术与机器学习技术,具备更高的精度、稳定性和可解释性,有效减少幻觉风险,在小样本场景中展现出卓越的适应能力,突破了当前主流AI技术在工业落地中的诸多瓶颈,已在多个行业创造令人瞩目的应用成果,为产业智能化转型提供了全新思路。
在烟草制造领域,保持产品口感一致性是个长期难题。不同产地、不同年份的烟叶品质存在显著差异,传统依赖人工感官评定的方式不仅成本高昂,且精度有限。广东某烟草厂家承接的烟草总局重点项目,采用纯机器学习方法耗时18个月,投入十余人团队,准确率仅达60%,远低于80%的验收标准。
“问题不在团队能力,而在于样本不足。”樊文飞院士指出。钓鱼城系统引入逻辑推理模块后,仅用两个月就将准确率提升至93%。“我们可以做到更高,但要考虑产业生态平衡。”目前,该系统二期已承接了国家烟草总局的重点项目。
这种“小样本高精度”的特性,使钓鱼城系统在白酒、茶叶、粘胶等精细化工制造业同样展现出巨大潜力。樊文飞强调:“在样本有限的领域,纯数据驱动的AI往往力不从心,而用全栈AI,逻辑推理加上机器学习效果更优。”
在生物医药领域,钓鱼城系统正在改写“三十原则”(十年研发周期、十亿美元投入、低于十分之一的研发成功率)。在新药研发最关键的靶点识别环节,该系统仅用两小时就从现有药物库中筛选出5个可能对帕金森病有效的候选药物。经查证,其中4个已进入美国临床试验阶段,1个为全新发现。
更令人惊叹的是,系统通过“干法”计算找到的靶点,与《自然》杂志后续发表的“湿法”实验结果完全一致。“这验证了计算方法的可靠性,也展现了AI在药物重定位方面的巨大价值。”樊院士介绍,采用该成果的药企已专门成立新管线。
这种“干湿结合”的模式,还可以在农业育种等领域复制。传统育种周期长、成本高,而AI辅助设计能大幅缩短研发周期,提高成功率。
在网络安全领域,某央企原本饱受误报率高企的困扰。传统机器学习系统产生大量假警报,安全团队疲于应对。引入钓鱼城系统后,通过时序分析和多设备关联逻辑验证,实现了85%以上的准确率,并在攻防演练中斩获金奖。
金融行业同样受益匪浅。某大型银行采用钓鱼城系统后,仅用一个月就完成了五个业务场景的智能化改造。关键指标AUC从0.7提升至0.83,创造了业内新纪录。”樊文飞表示。
钓鱼城系统已实现从技术研发到商业落地的完整闭环,随着在国家关键行业的成功应用,钓鱼城系统正在重塑产业AI的发展范式,完美契合了实体经济智能化转型的需求,为中国AI产业发展开辟了新赛道,打通了人工智能技术到产业应用的最后一公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