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月13日上午,记者从2025年中国国际服务贸易交易会顺义区“两区”建设五周年成果新闻发布会上获悉,自“两区”建设启动五年来,顺义区交出亮眼答卷,累计入库“两区”项目4676个,2024年在全市“两区”和重点园区综合考评中均获评“A”类。
发布会现场
顺义区商务局党组书记、局长杨蓬勃在新闻发布会上详解建设成果与未来规划。他表示,顺义始终以制度创新为核心,在市“两区”办及市级部门指导下,完成200余项“两区”重点任务,形成16项突破性政策与创新模式,其中8项全国首创,创新密度居全市前列。依托天竺综保区保税功能优势,罕见病药品保障先行区、“保税+消费”升级、跨境电商销售医药产品试点等惠民政策落地,让全国民众共享“两区”建设红利。
据杨蓬勃介绍,五年来,顺义统筹经济规模与质量双提升,推动六大优势产业提质升级。航空服务领域首创国际包修飞机发动机免抵退税试点,开通自贸试验区首条第五航权航线,北京航空发动机维修项目2026年投用后将集聚高端航空产业资源;医疗健康领域构建进口医药通关服务生态,落地全国首单商业规模医药进口业务,跨境电商医药试点今年上半年完成37万单、销售额3258万元;首都国际会展中心今年投用,联动新国展打造“顺义会展”品牌;金融领域集聚安联保险资管、贝宝支付等全国首家外资机构,形成多业态产业效应;国际物流首创保税供应链监管新模式,提升首都机场货运效能;文化贸易创新监管模式,支持艺术品多元交易,打造文物交流与回流基地。
此外,重点园区特色优势持续强化,成为高质量发展主阵地。首都国际机场临空经济区构建完整航空服务产业链,国际航协北亚办事处等国际组织入驻;天竺综保区深化“两个市场、两种资源”协同,引导企业培育新质生产力;中德示范区作为全国唯一“经济技术合作”主题对德园区,通过中德(欧)隐形冠军论坛提升国际影响力。
杨蓬勃表示,下一步,顺义将以“开放引领、创新落地、服务园区、支撑产业”为导向,持续深化“两区”建设。围绕航空服务、医药健康开展全链条政策创新,拓展临空经济新业态,争取更多高含金量试点落地;抓住外资准入放宽契机,推动招商引资精细化,强化项目支撑;以自贸试验区提升战略为引领,塑造“便利自贸”品牌,推动天竺综保区绩效评估保持A类前列,支持中德示范区深化对德欧合作,吸引优质外资企业,为北京构建新发展格局、国家提升开放水平贡献“顺义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