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百里巢湖要用好,更要保护好、治理好,使之成为合肥这个城市最好的名片。”习近平总书记于去年八月在安徽巢湖视察水情时强调。巢湖是中国五大淡水湖之一,位于长江下游左岸,流域面积1.35万km²,地跨5市17个县(市)区。因历史原因,巢湖水体治理被逐渐重视起来。近年来,在安徽省委、省政府领导下,合肥市委、市政府制定了“控制增量、消减存量、扩大容量”的巢湖治理保护总体策略,巢湖治理工作取得积极成效,八百里巢湖好风光重现。
据了解,2012年开始持续实施环巢湖生态保护与修复的一至六期工程,目前已完成一、二期工程,巢湖综合治理累计完成投资360亿元,让巢湖成为合肥最好的名片。生态修复与恢复是巢湖综合治理的主要目标,为加速生态修复,合肥市实施巢湖“山水工程”,该项工程以提升流域生态系统多样性、稳定性和服务功能为目标,围绕“一湖两带八区”流域生态格局,重点实施修山育林、节水养田、治河清源、修复湿地、休渔养湖、空间管控、乡村整治、智慧监管共八大类37项工程,计划2023年基本建成。
巢湖湖畔风光
同时,合肥市以高标准推进环巢湖“十大湿地”建设,推广环湖水生植物种植并实施环巢湖地区矿山修复。湿地规划总面积达9748公顷,重点推进27.6km²的十八联圩湿地修复项目建设,在其一期工程进行了杂交柳种植试点并取得了良好效果,在环巢湖区域的52座总面积达14314亩的露采废弃矿山,均治理修复竣工验收。
十八联圩湿地修复作为巢湖综合治理中重点推项目,旨在恢复近自然湿地,综合考虑湿地水系、水质、水深及水环境状况,兼顾水质提升的效率设计。项目进水经宽广的河道及沉淀塘等初步沉淀后,经多田湿地包括藻类田、水生动物田、沉水植物田、浮叶植物田、渗滤堰、挺水植物田等多种水位的水田,营造不同的微生境,净化水体中的氮磷污染物,最后通过中部的湖泊湿地区净化提升后排入南淝河。项目地目前已逐渐形成良好的湿地生态系统,水草茂盛,鱼虾游弋,鸟类多样性显著增加。(齐佳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