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公网

首页 > 旅游 > 正文

一铺藏天下 古今在寻路——香港当铺的前世今生

2019-08-06 17:47:57紫荆
字号
放大
标准
分享

  

  香港当铺门口都会悬挂蝠鼠吊金钱的“押”字招牌(紫荆记者黎知明摄)

  洞开的大门,犹如穿越时空的隧道,述说绵延不尽的故事;神秘的屏风,见证着岁月的历史沧桑,看尽人间的风云雨雪——漫漫石阶旁,弯弯巷道中,这是我对香港当铺的第一印象。

  印象之中有疑问,疑问之后有探究。被誉为“东方之珠”的香港,是时尚之都、活力之城,是世界闻名的国际金融中心,在这座摩登城市中,古老的行业为何依旧屹立不倒?蝠鼠吊金钱的“押”字招牌之下,高高在上的柜台之后,是否还藏着那眼神狡黠、盛气凌人的“朝奉”先生?来自东西南北形形色色的物品,在这里如何被典来当去?香港当铺从何而来,又走向何方?

  雨打芭蕉六月天,满怀好奇之心,探寻一段当铺光年。

  文| 香港     南方

  百年老字号 招牌有乾坤

  典当业是人类最古老的行当之一,中国早在南朝时,就已有寺庙开始经营当铺;在西方,典当业务一开始也是由修道院打理。行业的开端,饱含着感恩与慈悲。

  在香港,当铺的出现早于开埠。最早可以查到的关于香港当铺的史料是阮元的《广东通志》,书中记载,1821年的道光元年,在香港当时所属的新安县地,就已经有16间当铺。

  香港开埠之后,港英政府在1926年颁布典当法例,香港第一间合法当铺也从此在西环水街开门营业。1947年,在当时港府的支持下,港九押业商会成立,聚拢着行业内各当铺之间凝聚力。

  香港的典当春秋,见证社会经济的历史变迁。经历战事硝烟和历史沉浮,古老的当铺在香港依旧屹立不倒,如同服下了“定风丹”。目前为止,香港可统计的当铺仍有250多间。

  这些当铺中,资历最老的佼佼者非“晋源押”和“泰安押”莫属。位于元朗旧墟长盛街的“晋源押”,早已不再对外经营,变成了历史建筑,但青砖大楼显眼的蝠鼠吊金钱的“押”字招牌,依旧让人流连与瞻仰。

  香港最早的当铺其实是分为“当”、“按”和“押”三种。“当”的经营资金最雄厚并规模最大,“按”的经营资金和规模次之,“押”的资金最小,所以“押”是香港街头巷尾最为寻常的当铺类别。现如今,香港已找不到“当”和“按”了,但“押”字的招牌依旧高悬。

  当铺门口悬挂着的高大神秘的招牌,虽然大小不同,但基本形态相近,都是用圆形来做底部,顶端倒吊的蝙蝠,寓意福(蝠)临,蝙蝠口中含着钱币,展现着招财进宝的美好祝愿。除了当铺本身的字号,招牌中间大笔挥就的“押”字格外吸睛,以静制动,以柔克刚,从远处就开始捕捉往来人们关注的目光。

  是火眼金睛 还是看走眼

  走进当铺,神秘古朴,暗藏玄机。

  首先是大画幅的屏风,遮挡着世间不为人说的种种缘由,给进来的每一位顾客留有面子,它也因此被形象地称之为“遮羞板”。

  紧接着就是超过六尺高的柜台,前来以物质钱的顾客,因为这高高的柜台,不得不将期望典当的物品高举给坐在柜台里面这位高高在上的估价人,情景犹如“上朝奉奏”。这位估价人士也因此得名“朝奉”。在香港,这位估价的人士也有一个更接地气的名字,那就是“二叔公”。但不论称呼如何,他们居高临下,盛气凌人,将前来之人的一举一动尽收眼底,价格心理战也就在柜台和屏风的这方寸之间微妙地来回。

  当铺的场景,在以古代社会为题材的小说或影视作品中常有出现,而“朝奉”气势骄傲、尖酸狡诈的形象也常令人印象深刻,他们把递上来的物品看似随意地一打量,半眯着眼张口就把原本可能很值钱的东西贬的一文不值。讲述中国百年老字号“百草厅”药铺兴衰史的电视剧《大宅门》里,“朝奉”高喊着“虫吃鼠咬,光板没毛”,就把一件上好料子的衣服价格压到了极低,再加上对物品稍作手脚,顾客在别家当铺收到的报价只会更低。

  影视作品中对“朝奉”的形象刻画,也一定程度上反映出当铺对于“朝奉”这个职位的要求之高。要负责鉴定当品的真假和价值,“朝奉”必须具备凡人所难有的“火眼金睛”,因此这一职务,一般是业界内最有经验的人来任职。

  古往今来,顾客被“朝奉”狠宰的例子比比皆是,但“朝奉”看走眼的情况,也时有发生。

  清朝的徽商代表人物胡雪岩所经营的当铺中,就曾发生过“朝奉”看走眼的事情。一位衣衫褴褛的穷苦人,以急用钱之名,用一件赝品冒充祖传宝贝,并以必须要赎回的战略,成功地骗过了“朝奉”的眼睛,这让当铺一下损失三百两银子。

  胡雪岩得知这件“稀世珍宝”是假货之后,第一时间在全城高调宴请,并在席间展示“宝物”时,故意将提前准备好的替换品当众摔碎。如此一来,这位作假之人信以为真,还拿着当票来当铺赎回“宝物”,想再坑当铺一笔,结果一举被胡雪岩拿下。

  上面这个故事终究以胡雪岩的智慧获胜告终,但并非所有的当铺的“朝奉”都能在看走眼之后再扳回一局。2010年发生的伦敦失窃巨钻流落香港当铺的案件,就是看走眼而导致官司缠身的典型事件。

  当时友安大押的经营者孔瑞宏,同时也是一位钻石珠宝的行家,经中介人介绍,“邂逅”了一颗16克拉的黄色钻石当品,这颗黄钻还有一张由比利时安特卫国际宝石学院发出的鉴证书,保证其货真价实。孔瑞宏仔细查证后,判定这颗黄钻没有问题,以当时330万港币的高价一举收入当铺,随后送去美国宝石学院再作进一步鉴证。

  但结果这颗钻石是几年前英国伦敦一珠宝店失窃物品之一。承保的保险公司全球追踪失物下落,并实时起诉追讨,但孔瑞宏拒绝归还。而且事发之时,这枚黄钻正在美国宝石学院进行鉴定。保险公司也要求美国宝石学院交还黄钻,但均遭拒绝,因此引发了横跨英、美及香港3地的跨国法律大案。

  形形色色物件 五味杂陈人生

  “东当铺西当铺,东西当铺当东西。南通州北通州,南北通州通南北。”这一首关于当铺的打油诗,直接反应出包罗万象的当品和五味杂陈的众生百态。

  打开香港近现代的时间轴,不难发现香港主要经历了三次经济转型升级。先是由昔日东南小渔港发展成为以转口贸易为主的自由港;然后再由转口港发展成为轻型工业化城市;接着香港又从轻型工业中心逐步发展成为国际金融、贸易和航运中心。在香港经济发展的潮流中,当铺所收当品,也富有明显的时代气息,反映出不同时代的不同价值观。

  未开埠之前,当时的香港还是一个简单的渔港。面朝大海,春暖花开。人们生活朴实简单,所当物品也主要为棉被、剪刀等日常的生活用品以及镰刀、锄头、渔网等生产工具,甚至还有麝香等礼佛用品。

  1840年鸦片战争爆发,香港被割让给英国。开埠之后的香港百业待兴,随后发生的太平天国运动将一批批逃避战乱的人们纷纷送入香港,香港人口数量激增。再加上得益于维港水深港宽的天然优势资源,当时港英政府宣布香港为自由港,使香港成为中国和世界各大洲之间人员、货物和资金的集聚宝地,香港也因此转型成为以转口贸易为主的港口。

  这个时候,香港普罗大众的生活水平还比较低,主要财富集聚在商贾手中,当一般劳动者穷困潦倒的时候,常常需要把家中物品拿去典当,才能养家糊口。与此同时,当时的赌博业也没有被禁,所以赌徒们也常将自己维持生计的生活和工作用品,或者是压箱底的家传宝贝拿去典当,以期在赢钱之后再赎回。

  转口贸易时代的当品不乏渔网、锄头、斧头、镰刀等渔具和农用品。甚至浑身是盐的“鱿鱼”等容易保存的食物都可以成为当品。在这些日常的当品中,棉被成为其中的热门当品。在物质极大丰富的今天,棉被早已不是什么稀罕物,但在工业尚不发达的当年,纯手工制作的棉被是当铺的抢手货。在天气溽热的香港,棉被在夏天没有用处而且不易存放。所以在夏天将棉被典当出去,取得耕耘所需之财,冬天再将收获而来的资金赎回棉被,用于御寒过冬,不失为一个折中的聪明选择。

  这样的情况一直延续到1938年日本侵华。侵华战争时期,富贾巨商和达官贵人们会拿著名贵的字画古玩,甚至皮草之类的物品来香港当铺典当;而穷苦大众则抱着“只要活命就好”的心态,为了填饱肚子,把他们日常生活所需之外的物品纷纷拿去典当,直到断当也在所不惜。当铺也在这个时候屯积居奇,对断当的物品再高价出售。各取所需,物尽其用。

  战后香港经济开始逐渐复苏,到了上世纪六、七十年代,随着轻型工业化的发展,一业兴而百业旺,金融和房地产等相关行业发展,助推香港经济腾飞。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在转口贸易时代热门的棉被等生活用品和生产工具不再畅销,珠宝玉石、金银器皿、手表钢笔等奢侈品开始在当铺里盛行起来。

  从上世纪八十年代开始,随着内地不断改革开放以及国际社会的影响增强,香港再次转型,逐步发展为国际金融中心,这个时候来当铺典当的奢侈品,级别越发名贵。而且随着香港金融业的发展,现代化的银行系统也逐渐规范和完善,当铺的生意日渐式微。但亚洲金融危机和千禧年的股市泡沫破灭,又一次将垂垂老矣的典当行业拯救回来,当铺焕发新的生机。这个时候的当品除了珠宝玉石奢侈品外,还新增了计算机、手机等当时的科技新品,甚至还包括了汽车等对象。

  风雨数百年,神秘的当铺外表几乎一成不变,但当品却紧跟时代步伐,迎合着不同时代人们的不同需求,巧妙灵活地悄然发生着改变。

  老当铺新情怀 寻路新发展

  现如今,香港金融业发展繁荣,银行提供着各式各样融资贷款业务,周转不灵的人们换取所需资金的方式丰富多元。早已有人唱衰当铺,认为这是夕阳产业,在上世纪的兴盛之后,现在只不过是苟延残喘地艰难活着。可日复一日,年复一年,当铺依旧神秘安静地存在于繁华都市的大街小巷之中,与普罗大众和谐地相互依存。

  在新时代,典当这一古老的行当,其实依旧在人们日常生活中扮演着特殊的角色,妙用好当铺,它们就可以是都市人的“鉴宝行”、旅行达人的“保险柜”,也是青年人的“淘宝圣地”。

  当铺可以成为免费“鉴宝行”。一般而言,典当行的职员需要对物品进行真伪、成色等各方面的评估,并相应地估价。当人们对自己手中的对象存疑时,眼光老辣的“朝奉”一定程度上可以成为宝物的免费“鉴宝师”。

  当铺也可以成为临时的“保险柜”,比如说出门旅游时,可以将贵重的物品低价典当给当铺,回来时再以低息赎回,如此一来,用很低的成本便可获得很高的安全保障。在这方面,临时“停车库”也是同样道理。

  当铺也可以成为青年人淘宝的好去处。因为当铺里售卖的物品,真伪和质量均已由专家把关,而且存放保养的也很好,再加上较之于一般二手店铺而言,这里的价格偏低,只要有耐心,很容易就能淘到物超所值的物品。

  这些巧妙的方式,基本都基于当铺传统的方便、自由、安全、低息等优势而进行的“活化”,也在无形之中改变着人们的生活方式。

  在香港更易被注意到的“活化”,在于当铺的建筑物本身。这其中最具代表性的就是位于湾仔庄士敦道的“和昌大押”。这个往昔占据填海重要位置的老当铺,现在已变成一所集展览、休闲、娱乐于一体的香港新地标。

  “和昌大押”建于1888至1900年间,一共四层,以木为基本结构,墙由砖砌成,法式大窗外,设有长廊式的大阳台。这种特征明显的建筑也被称之为“唐楼”,“唐楼”主要由华人居住,曾经非常流行,地面用作家庭式商铺,楼上为住宅。

  “和昌大押”最开始的所有者是香港当铺大王罗肇唐。2002 年,“和昌大押”由香港特区政府斥资1,500万港元进行修复,当中的62 号被私人租下,改造成现时的英式餐厅酒吧。酒吧保留了旧时“和昌大押”的传统风格,蝠鼠吊金钱的“押”字大招牌是最明显的标志,另外,重新粉刷的外观,唐楼露台、麻石大柱以及室内拱门等等,都保留了原来的样子。原本高高的柜台则摇身一变,成为摆酒的吧台,保管典当品的栅门上面还带有铜锈,再加上墙上挂着的历史藏品,充满浓郁的怀旧情怀。

  “活化”的当铺,是对历史的极大致敬与尊重,与此同时,这也是在顺应时代发展、寻求新发展的美好体现。

责任编辑:lvyou

相关内容

点击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