去国外参加学术会议,照例顺便旅遊一番。过去一直认为独来独往又自由又灵便,比跟团遊事事受制性价比高得多。这次机缘巧合,与同来开会的老同学一起结伴玩了两天,更体会到了这种旅遊方式的好处。
结伴遊最明显的优点是能互相照应。排队、买票、问路、用餐时分担任务。乘车或步行拥挤时互相提醒注意财物安全。遇到美景轮流给对方拍照。商店购物可以提供反馈,帮着还价。晚上回宾馆也能一起摸索方向并相互壮胆。
第二,我俩思维方式有别,遇事关注点不同,斟酌商量时,就能互补互助,拾遗补缺。第三也是最重要的一点,我生性不爱冒险、怕麻烦,如果没有旅伴的鼓励甚至「撺掇」,可能就会失掉很多体验新鲜经历的机会。
这次要不是老同学坚持,我大概不会去尝试泰式「马杀鸡」。几年前在香港,要不是朋友有兴致,我也不会去海洋公园坐过山车,聊发少年狂。
旅行的魅力有很大一部分来自於学习,而学习的许多重要机会又来自於他人。参观名胜、故居、博物馆是向古人先贤学习,了解历史、文化、艺术、科技,由古及今,展望未来。遊山玩水则不但能感悟人与自然的关係,还能通过与他人交流以及个人实践增强能力。而旅遊时能有个志同道合的夥伴更能相互学习,共同进步。遇到挑战并肩作战,有所感触畅所欲言,美景美食一起赏玩。开阔胸襟,提升眼界,分享欢愉,幸何如哉。
当然,这一切的出发点是要找到一个合适的旅伴。他不必博闻强识,也不必精明能幹,只要有乐於探索、勇於尝试、安於变化的心就行。最怕的不是对方兴趣不同,而是固执己见,不懂变通,或娇气、丧气,败坏遊兴,还造成了他人的负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