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公网

首页 > 旅游 > 正文

曼谷三庙\冯 进

2019-08-20 13:19:50大公网
字号
放大
标准
分享

  

  曼谷卧佛寺\资料图片

  泰国共有各式庙宇二万六千多座,首都曼谷就有超过五千处,是世界上佛寺最多的城市。根据最近一次二○一○年的人口普查记录,该市一千多万人口中百分之九十二是佛教徒。

  清晨出门,每天都看得到穿着赭黄长袍、赤足的僧人结队化缘,手裏捧着竹编带盖的小箩筐。路人碰到,除了施捨食品,还会当场跪倒,祈求僧侣施福保佑。不过,印度教的影响也不小。

  儘管二○一○年印度教徒佔曼谷人口的百分之零点六以下,不如伊斯兰教徒(佔人口百分之六)人多,如今印度教的影响处处可见。路边、屋外常能见到两处神龛,分别供奉佛像和印度教神像,各有鲜花供养,信徒们各取所需,和平共存。我住的宾馆斜对面就有一所供奉印度教三大神之一、毁灭大神湿婆之妻乌玛的庙宇。

  曼谷三大寺一般指大皇宫内的玉佛寺、卧佛寺和唐人街的金佛寺。前两处我这次遊览了,以五吨半黄金铸就的金佛出名的金佛寺我只是路过,但另去了著名的郑王庙。总体感受是三庙都糅合了印度和中国的影响,彰显了泰国地处东亚、南亚之间的地缘政治和历史文化渊源。

  三座庙又各有特色。玉佛寺金碧辉煌,皇家气象,也是遊客最多的场所。卧佛寺莊严肃穆,虽有遊客,还有不少曼谷民众前来礼拜。郑王庙又叫“黎明寺”,建筑规模次於前两者,在泰国历史上的影响却不小。

  在湄南河(昭披耶河)东岸坐上橘线轮渡,一路往北,最后一站就是大皇宫。这是泰国的地标性建筑。从一七八二年却克里(Chakri,又称节基)王朝的拉玛一世将首都从湄公河西岸的吞武里搬来始建,历代国王不断修缮,如今成为佔地近二十二万平方米,共有二十八座古建筑的宏大建筑群。我七月参观的时候,大皇宫室内不对外开放,但看看正殿节基殿在维多利亚式楼房上加盖传统的泰式方形尖顶的造型,欣赏一下芳草如茵,菩提葱鬱的外景也很享受。

  大皇宫外的轩敞,更衬托出玉佛寺内的遊人如鲫。从遊船码头弯弯曲曲走到景点入口,凭票入场。门口还有工作人员提醒遊客:上装要有袖,下装得过膝。沿着甬道一走近玉佛寺,就觉得四周人头攒动,眼前金光闪闪。和汉传佛教寺庙建筑以黑、白、青等素色为基调不同,泰国佛寺似乎爱走“大红大绿”路线。

  方形尖顶除了覆盖深绿或宝蓝瓦片,还有橘红镶边。大平台上,除了一座金光闪闪的尖顶舍利塔,墙壁、廊柱等都用金箔、彩色玻璃贴面,阳光一照让人眼花缭乱。这裏还有一座水泥浇製的柬埔寨吴哥窟模型,极尽精细。

  大平台对面就是供奉玉佛的大雄宝殿。遊人入内参观前先要脱鞋、摘帽。佛像共三尊,主角玉佛高高供奉在最上方,高度六十六厘米,由一整块翡翠雕成,最早於一四六四年在清莱发现,几百年间经历了供奉在清迈及缅甸的曲折过程,最后才到了曼谷皇宫。泰国热、凉、雨三季开始前国王都会亲自主持仪式,为玉佛更换锦衣。

  玉佛下手,左右各有一座青铜像,各用三十八公斤黄金装饰外部,这是拉玛三世为了纪念拉玛一世和二世建造的“帝王佛像”。看来,泰国皇室是和神佛同样的存在,可以享受民众供奉的香火。

  曼谷城裏也到处可见现任国王拉玛十世的大幅肖像,像前同样供奉鲜花、香烛。三尊佛像前的平地上还有人打坐祷告。玉佛寺庭院中不时可见中国古代将军模样的石雕,像关公,像周仓,甚至还有几个颇似道教八仙的形象,让我颇感纳罕。

  卧佛寺距离大皇宫有一公里左右,走路约二十分鐘。和玉佛寺比,这座寺庙设色要低调些,但它是泰国最古老和最大的寺庙,也有全泰最大的卧佛。金身卧佛全长四十六米,含笑侧卧,右臂屈肘枕着头部,听说这是佛陀涅槃时的姿态。脚掌长五米,宽一点五米,两脚掌相叠,分别用珍珠母贝壳镶嵌装饰成一百零八种图案。卧佛下方每隔几米就供奉一个小型卧佛的神龛和香案,方便信众祷告布施。

  转过去,靠出口一侧的窗台上有一排金属小碗,遊客经过,可以一个一个投放硬币祈福。旁边有工作人员专门为你兑换零钱,但有文字说明:「不兑换外币」。

  大殿外的庭院中最出名的要数代表拉玛一世到四世的四座佛塔。这四座塔相互挨着,高度都是四十一米,造型相同:塔基长方形,一层层叠加,外贴彩绘花卉瓷砖,图样繁複,色泽鲜艳,上方有尖顶。四座塔的塔基部位则瓷砖颜色各有不同,一世用青色,二世用白色,三世受清朝皇室影响用黄色,而四世则用蓝色。

  因为四位国王有一段时间在皇宫裏同住,所以四座塔也毗邻而建。卧佛寺共有大小、风格各异的佛塔九十九座,是泰国佛塔最多的寺庙。进门处天井裏的石塔很有中国风格,基座底部背负塔身的雕塑居然都是身穿官服的中国古人模样,而不是在玉佛寺见到的印度人模样的力士。

  我去参观的那日下午一场大雨,躲雨时看到雨棚下的长櫈上坐了不少祈祷诵经的泰国民众。旁边就是卧佛寺附设的传统医藥大学,传授正宗的泰式按摩手法。几隻短尾巴暹罗猫或黄或黑或白,十分机灵地蹲在冷气十足的洗手间自动门口纳凉。朋友说这几天见到的泰国猫都一脸兇相,不像中华田园猫胖脸圆圆、憨态可掬。暹罗猫一般的确敏捷精幹,不过庙裏养的似乎比街上的流浪猫显得「佛系」一些。

  一天中接连遊览了玉佛寺和卧佛寺两处,已心满意足,所以把郑王庙留到了第二天再参观。乘船到了那裏才知道这座庙纪念的是十八世纪六十年代统一暹罗各部落,复兴泰国的华裔将军郑信(又称郑昭或郑昭王)。他是泰国第四十一代君王,父亲来自广东澄海县,母亲是泰国人。

  他早年丧父,被暹罗大臣却克里收养,取泰名「塔信」(Tuksin),之后在朝廷任职,直到起兵抗击缅甸大军。他在位仅十五年就被却克里王朝的君王取代。不过之后的历代君主依旧以郑为姓,比如前任国王拉玛九世汉名郑固,现任拉玛十世汉名郑冕。

  郑王庙也属於泰国的皇家庙宇,规模仅次於玉佛寺和卧佛寺。主要建筑群由一大四小五座婆罗门塔组成。这种塔顶部有点像北京北海公园的白塔,圆柱型加尖顶,不过下面却是四面棱柱形,每一面都呈方形。塔身实心,为玉白色,用彩色碎瓷装饰。各层的凹坑处雕塑了各种佛像和飞天像,每层的平台有时还隔出一小间供奉佛像金身。大塔高七十九米,号称「泰国的艾菲尔铁塔」,听说底部埋葬着拉玛二世的遗体。正殿原本供奉郑信的雕像,现在不对外开放。

  沿着阶梯爬到大塔的中部位置就不能再往上了。在各层拍照或远眺的人可不少。更有意思的是有三名穿戴伊斯兰教长袍、戴头巾的穆斯林小姑娘,在各处摆姿势,拍照片,嘻嘻哈哈好不快活。郑王庙的建筑比起卧佛寺和玉佛寺,色调要柔和文雅得多。此地虽然也有佛像,但「主神」只是原泰国国王,不代表某种特定的宗教,难怪其他宗教背景的遊客觉得可以前来参观遊玩。

  两天遊览曼谷三大庙,进一步加深了我心目中泰国佛教信徒众多的印象。三大庙的中国元素明显,也有一半以上的泰国人承认自己有中国血统。但曼谷人的日常生活从衣着到饮食受到印度的影响也不小。在种族、宗教衝突频仍的当今世界,各种文化能在曼谷和谐相处甚至相互融合实在难得。

责任编辑:lvyou

相关内容

点击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