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公网讯(文图/傅春桂)读懂了城市的老街,就真正读懂了一座城市。
街巷里有古城的历史,也有古城的文化。
长沙老街巷名,最早可追寻到宋代陆友的《墨史》。
据《墨史》载:宋代长沙有墨工,“州之大街之西,安业坊有烟墨上、下巷;永丰坊有烟墨上巷。”
“烟墨巷”是有史载的长沙最早的街巷名。
1985年,湖南沅陵双桥元墓中出土了两张元代潭州油漆颜料印刷广告实物,明确记载这家危姓油漆店位于“潭州升平坊内白塔街”。
烟墨巷、白塔街位在何处已无从可考,但这些在史书故纸中或隐或现的名字,记载着老长沙厚重的文化底蕴。
01
这里是营盘街赐闲湖巷口的街心花园。每天,喜欢打太极拳的陈嗲嗲,自带一个小收放机,陈嗲嗲跟着音乐的调子,步履轻盈打着拳。七八个嗲嗲娭毑一身白绸衣裤,跟在陈嗲嗲身后步调一致地运功。
赐闲湖辛弃疾雕像
陈嗲嗲的收放机,放在一座巍然矗立的雕像座基上。这是辛弃疾的雕塑:一手牵着战马,一手握着书卷,腰佩长剑,目光炯炯,美髯飘逸,居高临下地俯视着这里的沧海桑田、世事变迁以及过往的行人,从而让你产生一种在历史面前是多么渺小的感觉。 辛弃疾,一个并不陌生的名字。“众里寻他千百度,蓦然回首,那人却在灯火阑珊处”,足见辛弃疾的诗才。他还是宋朝少见的文武全才,年纪轻轻就是抗金义军领袖级人物。 艳阳下的赐闲湖,不仅闲,还很静。几百年前,这里是不“闲”的,非但不“闲”,还发生过许多“金戈铁马”的故事。
当年刘备赤壁大胜之后,与周瑜争夺荆州获胜并收取荆州诸郡,命关羽带五百校刀手杀奔长沙。
守长沙的老将黄忠与关羽大战一百回合,双方不分胜负。两人心生敬畏,再战中各自手下留情。而一旁观战的长沙太守韩玄认定黄忠与关羽勾结,要斩杀黄忠,大将魏延押粮归来,将黄忠救出,并在湖边追杀了韩玄。
魏延追杀韩玄所经过的路上留下了“南倒脱靴巷”、“西倒脱靴巷”,这些街名在长沙存在了一千多年。而最终刺死韩玄之处,则被命名为“刺韩湖”。
赐闲湖古井
“刺韩湖”也因长沙方言谐音为“赐闲湖”,并延续至今。
800多年前,“赐闲湖”周围是一片是农田,有一大湖,辛弃疾在湖的北侧驻扎营盘,创建飞虎军,这也就是后来“营盘街”名称的来历。
赐闲湖巷聚集了众多历史文化景观,是古城长沙几段重要历史的缩影。
湖南贡院平面示意图
清代前,湖南学子参加科举考试,需经洞庭湖前往武昌参加乡试,洞庭湖风涛莫测,船经常被掀翻。雍正帝听取大臣的意见,决定湖南、湖北分闱乡试。
于是,赐闲湖南面设起了贡院。
曾国藩、左宗棠、胡林翼、熊希龄、谭嗣同等名人,都是从赐闲湖走出的。有趣的是,左宗棠的故居与贡院旧址仅一箭之遥。遥想当年在贡院时,左宗棠挥毫“达则兼济天下、穷则独善其身”的文字,该是多么豪迈。
当年的湖南贡院,可以说是清代长沙的文化中心,湖南的读书人都涌到这来。规模宏大,有号舍8500间。光绪二年,为了扩充贡院号舍,将赐闲湖填平,湘江东侧的这一片美丽园林,也就消失了。
再后来,贡院在一场大火中被摧毁,原址被改造成了一栋4层独楼。“贡院”也变为了“贡苑”。这里成了文化艺术爱好者喝茶小聚、看书的地方。
小巷一景
修整后的赐闲湖巷全长430米,宽5.1米,已成为长沙最有名的历史文化街巷之一。在这条幽静秀美的小巷中,有辛弃疾雕像广场、赐闲湖故址纪念碑、赐闲湖传说故事壁画以及邻巷巡道街残存的贡院高墙与界碑等旧址。
曾有人如此描述这条改造后的百年老街:犹如一位古典的女子,它将城市的喧嚣抛在背后,取而代之的是历史的厚重和宁静。
02
进入小满的长沙,黑夜短,白天长。五点多天已泛白,一条条麻石青砖的小巷在晨曦中醒来。
太平老街牌坊
麻石路面、小青瓦、坡屋顶的清末民初民居风格。这里是太平街。
“我喜欢这里的老长沙味道。”七十多岁的廖奶奶在太平街上住了50多年,见证了太平街的变化。
以前的太平街主要是洋行和货栈,上世纪八九十年代成为干货食品调料批发一条街。
自长沙建城以来,在多次战乱、变迁中,太平街一次又一次地顽强地生存了下来,是长沙古城保留原有街巷格局最完整的一条街,也是长沙历史文化的一个缩影。
太平街坐落于长沙老城区南部,北至五一大道,南到解放路,自西汉以来即为长沙人文荟萃和商业繁华之地,如今基本保存了明清时期的街巷格局。
主街长约380米,保留了贾谊故居、长怀井、金线街麻石路、辛亥革命共进会旧址、四正社旧址等一批文物古迹和近代历史遗迹,以及乾益昇粮栈、利生盐号、美孚洋行、玉泰和茶行、杨隆泰钉子铺、老通义油漆行、宜春园戏台等一批历史悠久的老字号旧址。
美孚洋行
2000多年的更叠和重生,隐褪了太平街的历史本色,越来越多的人将太平街视为吃喝玩乐的地方,不再去遥望它的过去。不过,许多太平街老住户不希望太平街的文化内涵被繁华掩盖。
2017年,一套城市记忆导视系统在太平街亮相。一块块灰色、厚重的“记忆地图”就竖立在街巷旁,25处“记忆地图”将所有老字号的故事一一复原。
乾益升粮栈
比如长沙最早的民间义务救火队成立于清朝同治元年,1904年,近代消防体系引入长沙,第一支近代救火抢险队就在太平街和马家巷内成立。利生盐号创建于清咸丰三年,由胡自成与陈晓吾合资白银1500两开设于此,1956年公私合营,转入长沙盐业公司。该处旧址的墙上,还有保留着当时盐号的繁体字招牌。
现在,太平街既是一个历史文化街区,也是一条特色商业街,沿街铺面有近200家。节假日这里日均人流量近10万人次。在悠闲行走间,一边阅读老长沙的文化味,一边感受着现代烟火气息,尽情享受长沙美味。
03
坡子街的历史已经有一千多年,从古至今,一直是一条繁华的商业街。
与上海的城隍庙、苏州的观前街、南京的夫子庙一同被称为中国四大小吃名街。
坡子街
坡子街作为长沙美食小吃的汇集地,将地方特色与地域性的餐饮风格淋漓尽致渲染。
这里几乎囊括长沙有代表性的小吃美食:臭豆腐、白粒园、糖饺、糖油粑粑、小龙虾等。街内,游客必去的是火宫殿,火宫殿除了美食外还有花鼓戏表演,将民俗文化、火庙文化、饮食文化融于一身,湖湘文化独特的魅力浓缩于此。
火宫殿
长沙人提起化龙池,脑海中想到的是酒吧一条街。城市华灯初上,化龙池内早已音乐悠扬,美酒与知己粉墨登场。
化龙池巷
化龙池位于湘江东岸的古城区里,紧邻长沙黄兴南路步行商业街,原名叫玉带街。有一个美丽的传说,一对善良的打铁夫妻为挽救长沙免遭洪水之灾投身古井,化龙池的名字,由此而来。
白天的化龙池,阒静而孤寂,走完整条街,也见不到几个人影,恍惚真的回到了一百年前。夜晚的化龙池,霓虹闪烁,乐声弥漫,已然成为长沙市的清吧一条街。
最精巧的西园北里,一条560米的悠悠古街,连缀起了“左公祠”“黄埔军校长沙同学会旧址”“李觉公馆”等15处历史人文景点,包含7处不可移动文物。相比于周围的高楼大厦、车水马龙,这里是长沙城里最干净的处女地,最具历史文化底蕴的烟火小巷。
04
“一步两搭桥、三公里、四方塘、五家井、六堆子、七里庙、八角亭、九(韭)菜园、十间头……”一串蕴含着数字趣味的街巷名称,无疑中增加了老长沙的厚重。
从明清两代留下来的10多幅长沙城池图可知,现在的马王街、化龙池一带,坡子街、太平街一带,潮宗街、通泰街一带尚存的老街小巷,其走向、建筑布局、街道名称等,在明清时期就已成型。
“南门到北门,七里又三分。”老街既是历史的见证者,也是文化的传承者。
目前,长沙仍有5.6平方公里的城区保留着大量的历史遗存,包括历史建筑、历史风貌区、历史街区、历史地段和历史古迹。
清代善化县学宫的照墙,在“文夕大火”中幸存,已被列为一般不可移动文物
它们是长沙与长沙人共同的“乡愁”。
这份“乡愁”在长沙旧城改造中被营造,被发酵,因而点亮城市之魂:老长沙,新味道。
城市既要奔向未来,也要留住回家的路。
“留住历史街巷,才能让长沙不失忆。”有专家呼吁。
05
浩瀚的历史长河,给长沙留下了许多珍贵的文化遗产。
四羊方尊、岳麓书院、马王堆汉墓、三国吴简、铜官窑遗址,以及屈原、贾谊、朱熹、曾国藩、毛泽东、刘少奇等湖湘先贤,共同构成了长沙历史文化的厚重。
一座城市是否有其独特的韵味、个性,关键看其文化传承。正如北京的胡同、苏州的园林、上海的外滩,浓郁的湖湘文化元素,正是长沙的魅力所在。
老街新韵
都正街、太平街,北正街、白果园、潮宗街等散发着人文魅力的老街巷如今已成长沙一个个网红“打卡地”;吉祥巷、望麓园片区,白沙古井、省立一师范、天心阁、西文庙坪、火宫殿、南门口片区等有机更新片区,一种历史文化的厚重底蕴扑面而来。
阿富汗、马耳他等多国政要在游览了都正街、白果园后表示:老街是长沙写给世界的情书。
长沙,新晋的“网红”城市,这里有烟花璀璨、火辣美食,这里有活色生香、霓虹闪烁,一派现代都市的喧嚣繁华。或许只有走进老街小巷,才能读懂她“网红”名片背后的厚重底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