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公网

大公报电子版
首页 > 旅游 > 正文

石头之思

2020-06-04 16:36:23大公网
字号
放大
标准
分享

  文/胡海燕

  连日多雨,今日放晴,初夏闷热,暑湿逼人。独自一人,往株洲神农城内闲荡闲游。

  1

  沿神农湖畔走走停停,湖面波光潋滟,湖岸绿树葱葱,青草依依,鸟语蝉鸣,只觉心情逐渐明媚,身子也轻盈许多。

  累了,随处倚一石头,小憩。偶有风掠过,树枝轻舞,光影婆娑,身心沁凉。

  不由得仔细打量这些个石头,大小参差,形态各异;气质相迥,别具情趣;浑然天成,毫无雕饰。有厚重似佛,坐立于神农城入口处,浑圆拙朴,大气磅礴;有修长似道人,侧身于湖边垂柳之下,玉树临风,仙风道骨;有喜感似寿星,伫立于游道拐角处,脑门圆凸,须眉飘逸。还有许多散见于林间,草地,路边;似牛,似象,似龟;竖着,横着,斜着;可坐,可躺,可倚。

  当代诗人牛汉认为,石头有三个品性:坚硬;沉默;内聚不灭之火。他最欣赏的是石头的沉默,因为沉默是最坚固的语言,是最深远的境界。

  确实,偌大的神农城内,花木层叠,小桥流水,曲径通幽,动静交织,予之以女性的雅致、秀美与妩媚。然则不够,似乎过于轻飘浮华,不足以表达“神农”的意蕴与“城”的厚重。于是乎,到处布点大大小小的石头,而且,石头外形都是傻、憨、拙、朴,并非精、巧、奇、美。神农城的石头远看形神兼备,意象联翩;近观纹理斑驳,饱经沧桑。石头的硬、静、拙,映衬着周边宏大华美的建筑群,赋予神农城男性的力量、理性与智慧。

  神农城一步一景,一景一思,一思一悟,一悟一道。我想,这些个石头是点睛之笔。

  2

  友人爱石,到处觅石,家中摆满了大大小小的石头,他收藏的石头绝大部分来源于家乡的山脉,很似神农城石头的袖珍版,方方圆圆,朴朴素素,没有太湖石的鬼斧神工、玲珑剔透。

  他经常去攀越湖南境内最高峰酃峰,一路攀登,一路拣石。扛回家后,定制木雕底坐置之,早晚喷以清水养之,常用手掌轻抚温之,定期涂以清油润之。那些个石头,经过精心的护理,真的光泽亮堂、温润质朴。

  他说石头是慧性灵心之物,你投之以木桃,它报之以琼瑶。

  这个道理,我也懂得。

  人类跨过洪荒,越过野蛮,进入文明。石头见证了历史,渗进了文明,凝练了信仰,只因石头的随处可见,石头的坚固牢实,石头的天长地久。石头的力量与恒久,让人类犹如沧海一粟,天地蜉蝣。而人类毕竟是万物之灵,取石头而刻之,让人类精神不朽不灭,传之后代,即为永恒。石头,逐渐去其物形,凝其气神,终成精神的图腾。无论东方,抑或西方。

  3

  中国文人,历来爱石,具有莫名的石头情结。

  女娲补天用五彩奇石,遗弃一块顽石于青埂峰下,得一道一僧点化成美玉,下凡尘世,历经世俗沉落,浮华荡尽,不改顽石本性,终是回归青埂峰下,刻石记录,红楼一梦,以成《石头记》,流芳传世。

  自开天辟地以来,花果山上一仙石,享天地之真气,承日月之精华,内孕石卵,因风而化,迸裂石猴,桀骜不驯孙悟空,降妖除魔,护师取经,遂成千古名著《西游记》。

  《水浒传》和《三国演义》,都贯穿着石头的影子,都浸染着作者的石头情怀。

  陶渊明院中置一石头,写诗于上,喝酒于上,醉卧于上,名曰“醉石”。

  白居易钟情丑石,诗问:“回头问双石,能伴老夫否?石虽不能言,许我为三友。”

  苏轼一路被贬,一路玩石,师承白居易,尤爱丑石,文道:“石文而丑,一丑字则石之千态万状皆从此出。丑而雄,丑而秀也。”

  米芾爱石成痴,追逐“憨然无邪,有君子气”的石头,整衣正冠,恭敬下拜:“吾欲见石兄二十年矣!此足以当吾拜。”米芾提炼的“皱、瘦、透、漏”四大赏石原则,传至今日。

  贾平凹坦言:“喜欢石头,喜欢得像是有病,但凡见到奇石,就想法儿要占为己有,什么下贱的行为和苦力都使得出。”

  从古至今,多少的文人名士,嗜石如命。

  这究竟是一种怎样的精神追求?要作怎样的文化解读?

  “为天地立心,为生民立命,为往圣继绝学,为万世开太平”。儒家教诲赋予文人名士的使命担当与精神价值,石头的千锤百炼、坚不可摧、牢固厚实,有所呼应。

  “万物有道”“道法自然”“大象无形”。道家智慧赋予文人名士崇尚自然、追求质朴的人生审美取向,石头的朴素憨厚、大巧若拙、温润如泽,有所呼应。

  “一花一世界,一叶一菩提”“因果轮回”“色即是空,空即是色”。佛理浸润赋予文人名士追求正心明道、随缘惜缘的心灵意趣,石头的平常普通、恭默守静、天长地久,有所呼应。

  文人名士,无论处于哪种生命状态,无论成功或失败,得意或失意,欢欣或悲伤,石头都会静默着,相守着,永远就是一块石头。昂首于天地之间,看浩浩长空,看沧海桑田,看万世轮回,素而不饰,哀而不表,引而不发,颔而不言,亘古不变。陆游诗云“石不能言最可人”。

  石头大匠不斫,自有一番内在的韵味,一种勾魂的美感。以不美的形式达到极美的状态,又是何等的智慧,何等的境界。

  石头之于文人名士,是生命的意趣,是心灵的安顿。

  或许,这是一种解读。

  4

  案上摆放着爱石友人赠送的石头,用木雕底座供放着,圆圆的,厚厚的,仿若青黛石镜。用手一遍一遍抚摸,用心一遍一遍感触,仿佛透过石镜,看见很多的文人名士川流而过。

  友人爱石如命,他并不舍得随意馈赠心爱之物,除非是他真正认同的石头心性的人。

  是的,每每遇见拙朴的人,我们总会玩笑着打趣“一块石头”,眼神却藏匿不了欣赏与怜爱。

  侄儿打来电话报喜,新生一儿,欲取何名?

  望着案上石镜,笑曰:“宇宙又多一块石头,就名‘宇石’吧”。

责任编辑:楚长城

相关内容

点击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