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遊记」作为一种文体,自然离不开记述行程、描写所见、抒发情感。本期介绍一篇遊记的经典,就是唐代大文豪柳宗元(773-819)「永州八记」的第一篇〈始得西山宴遊记〉。
柳宗元,字子厚,河东解县(今山西永济)人,世称柳河东。顺宗(李诵,761-806)时,他和刘禹锡(772-842)等人参加了王叔文(753-806)等革新政治的活动,失败后,贬永州司马(今湖南永州)。他在永州长达十年,母亲去世,政治失意,身体日衰,遂沉潜於读书,寄情於山水。集中五百四十多篇诗文,即有三百一十七篇作於永州。宪宗(李纯,778-820)元和十年(815),下诏回京,不久再贬柳州刺史(今广西柳州)。终年四十七岁。有《柳河东集》传世。
柳宗元所写的「永州八记」,前四篇写於元和四年(809)秋,遊西山后之作;后四篇则是元和七年(812)秋,遊袁家渴、石渠、石涧、小石城山后作。〈始得西山宴遊记〉居八记之首,记寻得西山胜景始末,为以后数记张本。
西山,位於永州城西,高仅168米,较之永州内超过1500米高的30座高山,实在小巫见大巫。然而柳宗元登上西山,感慨平生,兴怀寄寓,以目遊与神遊结合、写实与写意并用的方法,遂成千古奇文。
(原文两段)
自余为僇人,居是州,恒惴慄。其隙也,则施施而行,漫漫而遊。日与其徒上高山,入深林,穷迴谿,幽泉怪石,无远不到。到则披草而坐,倾壶而醉。醉则更相枕以卧,卧而梦。意有所极,梦亦同趣。觉而起,起而归。以为凡是州之山水有异态者,皆我有也,而未始知西山之怪特。
今年九月二十八日,因坐法华西亭,望西山,始指异之。遂命僕过湘江,缘染溪,斫榛莽,焚茅茷,穷山之高而止。攀援而登,箕踞而遨,则凡数州之土壤,皆在衽席之下。其高下之势,岈然洼然,若垤若穴,尺寸千里,攒蹙累积,莫得遯隐。萦青缭白,外与天际,四望如一。然后知是山之特立,不与培塿为类。悠悠乎与颢气俱,而莫得其涯;洋洋乎与造物者遊,而不知其所穷。引觞满酌,颓然就醉,不知日之入。苍然暮色,自远而至,至无所见,而犹不欲归。心凝形释,与万化冥合。然后知吾嚮之未始遊,遊於是乎始。故为之文以志。是岁元和四年也。
全文仅309字,但有些字的粤读须予留意:「僇」,《广韵》力竹切,音「六」(luk9);「惴」,《广韵》之睡切,音「最」(zeoi3);「慄」,《广韵》力质切,音「栗」(leot9);「施施」,施,《广韵》式支切,音「诗诗」(si1 si1);「更相枕」,互相以为枕也:「更」,《广韵》古行切,音「庚」(gang1);「相」,《广韵》息良切,音「商」(soeng1);「枕」,作动词,《广韵》之任切,音「浸」(zam3);「趣」,通「趋」,《广韵》七俱切,音「吹」(ceoi1);「觉」,《广韵》古岳切,音「各」(gok8);「岈」,《广韵》许加切,音「虾」(haa1);「攒」,《古今通韵》徂丸切,音「全」(cyun4);「累」,《集韵》鲁水切,音「吕」(leoi5);「培塿」,联绵叠韵词:「培」,《广韵》蒲口切,音瓿(bau5);「塿」,《广韵》郎斗切,音「柳」(lau5)。
本文立意布局,都紧扣文题「始得」二字。「始」,开始。「得」,原义获得,引申为发现。「始得」至少有三个意思:
一、这篇是「永州八记」的第一篇,所以用「始得」作为八篇的开头。
二、作者遊览永州并不是从遊西山开始的,但他觉得只有在遊览西山之后,才真正发现永州山水的特别之处,也获得了一种独特的感受。「始得」这两个字就非常郑重的标明遊览西山以前的和这次遊览西山的分界。
三、从心境上看,此遊取得了「心凝形释,与万化冥合」的感受,从遊览本身看,这之前,因心境鬱闷,出遊并无太多乐趣,从这儿才开始真正的遊览。
全文分两段,首段写在永州遊山的心情及对西山「怪特」的总评。作者自称为「僇人」,并以「恒惴慄」三字表达被贬后的心情,於是藉遊山玩水以排解内心的忧愤,消磨时日。「施施而行,漫漫而遊」,反映他的无所事事。作者於公务之暇,便结伴遊山,日子一久,几走遍了永州名胜。「至则披草而坐……起而归」一节,写出随意而遊,一醉方休的心态,突显内心的苦闷和行动的无聊。「凡是州之山水有异态者,皆我有也,而未始知西山之怪特」数句,承上启下,巧妙而自然地把文章引入「始得西山宴遊」的主题。
第二段正面描写发现西山,宴遊西山的情景和感受。先记叙始得西山的时间、地点和经过。由於受西山之「异」吸引,於是命僕人带路,沿途斫莽焚茅,直到山的最高处而止。这与过去漫无目的「施施而行」大异其趣。居高临下,数州的土壤皆在其下。「岈然洼然,若垤若穴」二句,反衬西山之高;又用「尺寸」与「千里」构成强烈的对照,千里範围的景物,都聚拢在眼底,仿如在尺寸之幅内。「外与天际,四望如一」,有了这种体验,然后始知西山之特立,一览众山小了。面对如此奇特的景象,一种从未有过的感受油然而生:「悠悠乎与颢气俱,而莫得其涯;洋洋乎与造物者遊,而不知其所穷。」继而「心凝形释,与万化冥合」,达到忘我的境界。「然后知吾嚮之未始遊,遊於是乎始」,连用二「始」字,反覆强调宴遊西山是个新的开始。
综观全文,结构精妙为一大特色。文题〈始得西山宴遊记〉,已用「始」字标题;第一段写「未始知」西山之前的景况,以「始」劃分界线。第二段写发现西山,用「始指异之」;遊赏了西山,说「然后知吾嚮之未始遊,遊於是乎始」,这用两个「始」字作结。可见这个「始」字,是文眼所在。
其次,作者善用多种修辞手法,如衬托、对比、顶真等。文章以永州众山来衬托西山,突出它的「特立」,又写初遊众山,尚怀被贬后的鬱结之情,及遊西山,感受到与大自然冥合,心境豁然开朗,对比强烈。
而最为重要的,是作者寄情於景,讬物言志的艺术技巧。作者写西山的「特立」,正是自己蔑视世俗,遗世独立的写照。在作者眼中,他与西山有同病相怜、惺惺相惜、宠辱偕忘的共通点。写西山,其实就是写自己。
陈树渠纪念中学校长、粤语正音推广协会主席招祥麒博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