吴国平表示,新冠肺炎疫情发生以来,旅游业遭受了重创。2021年,各地疫情的反复和基于跨省游“熔断机制”,旅游景区、旅行社等不断关停重启,反反复复,信心不断受到打击。报复性消费反弹迟迟未出现。旅游业恢复态势低于预期,国内旅游人次及收入大体回缩到2014年水平。
吴国平介绍,近期公开数据显示,30家文旅上市公司发布2021年业绩预告,整体有14家盈利,16家亏损,亏损仍然占比超过50%。进一步深入分析,许多企业的收益正增长(以及部分企业的负增长)事实上要归因于“非经常性损益”部分的变动,主营业务虽有好转,但在经济增益上的效果十分微弱。
此外,一些中小微旅游企业生存更为困难。据企查查不完全统计,2020年1月1日至2021年12月31日期间,全国共有超5.6万家旅游相关企业歇业注销。
鉴于旅游业目前所遭遇情况及旅游业在“六稳”“六保”,构建“双循环”新格局,助力共同富裕等方面的特殊作用,吴国平提出以下建议:
一、我国在精准防控、动态清零方面已经积累了大量的防控经验,能够应对常态化抗疫的挑战。近期出台的《若干政策》,针对2022年疫情防控,明确提出“四个精准”(建立精准监测机制、提升精准识别能力、强化精准管控隔离、推广精准防护理念)“三个不得”,让疫情的影响范围被圈定到最小。在此背景下,建议国家有关部门,在国内疫情防控形势整体趋好的基础上,适时调整团队旅游和“机票+酒店”业务的熔断机制适用范围,动态监管,由“跨省团队游熔断”调整为“跨市团队游熔断”,政策进一步下沉,疫情防控更加精准,营造有利于中远程旅游消费的市场环境,持续释放鼓励出行、鼓励消费的市场预期,加快旅游行业复苏。
二、按照政府工作报告以及《若干政策》的总体精神,针对旅游大中型企业,建议就其的复苏情况,分类施策、精准施策,更有针对性地进一步延续2020年的税收、人力等优惠减免政策,比如对于劳动密集型企业,减免社保费政策是惠及率最广、满意度最高、最为有效的支持政策,对纾解企业困难、促进经济恢复增长起到重要的支持作用,因此建议继续延续2020年的政策,给予旅游企业社保费减免的优惠支持,并继续给予旅游景区、酒店类企业在增值税、房产税和土地使用税上的减免扶持政策。
三、鉴于评级调整后可能带来的影响,建议市场信用评级机构继续延续2020年疫情以来的信用等级评定支持力度,对疫情期间因外部不可抗力因素暂时遭受重大损失的企业,维持原有信用等级评定,帮助企业融资平衡稳定,渡过难关。
四、针对新增文旅项目的投资建设,国家已出台明确政策通过专项债券的形式进行重点支持。但针对已建成运营的文旅项目,受疫情反复的影响,现金流不能稳定持续,因此保证该部分既有项目存量融资和运营资金周转的稳定,也是当务之急。建议在旅游企业债券融资层面,申请增加专项旅游债用于旅游行业的资金周转,亦或是疫情防控项下的一个子债券品种,并在全国的金融机构和地方监管机构中加以推广,满足疫情阶段旅游企业的融资需求,鼓励其找准市场定位,创新旅游产品,创造盈利模式,实现自身的转型迭代。
五、实现共同富裕,重点在农村,难点也在农村。共同富裕首要的前提是保证就业,就地就近就业是基础。建议从政策倾斜、资金扶持等方面,鼓励大型优质文旅项目向农村、乡镇、县城下沉,以旅游业强大的综合带动效应、辐射效应,拉动关联产业,带动家门口就业,持续稳定地助力共同富裕。